天津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是对电力需求的迅猛增长,相应地电力工程项目也纷纷投产使用。相对于其他工程项目,电力工程施工风险更大,任何环节或因素没及时处理好就可能给整个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安全带来隐患,甚至是致命性的打击。由于人们现在对电力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因此我国的电力基建工程在不断地扩大,对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是一项巨大的考验。工作人员采用切实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法有利于确保电力能源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管理方法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用电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我国的电力系统也在不断进行改造和基础建设;而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是我国电力企业最基本的要求,是电力企业长期进行的工作,电力工程的建设需要处理好效益和安全之间关系,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同时,也要保证电力工程的安全质量,提高员工的安全管理意识。
1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直接影响我们国民生活水平的状况。如果电力工程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忽略了安全管理质量,不按照有关部门的规范进行施工,严重的会给以后的建设带来安全隐患,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甚至有可能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引发安全事故,从而威胁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近几年,我国电力工程安全事故不断出现,电力工程的安全事故占行业的五分之一,在人员伤亡方面人数不断地上升。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国家建设部门不断地强调安全管理规范的事情,也在不同地区进行安全施工指导;这样做就是为了施工企业能够按照规范指导将安全施工落实到每个环节中,保障我们施工人员的安全,让施工的安全和工程质量有所提高。
2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2.1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从我国目前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看,首要问题,便是制度层面的问题,在电力工程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使其无法对工作的展开进行有效的指导,进而加剧了工作中的不足和漏洞。那么,在制度不完善的导向下,也必然会对各类工作的展开造成负面影响,使工作中出现不足和漏洞,不利于电力工程自身的稳定发展。同时,在制度不健全的导向下,我国电力工程内部组织环节的衔接也是不紧密的,大都缺乏整体性,从而导致了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方向和标准上的问题。
2.2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
据相关资料显示,许多电力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并未按照电力工程管理要求建立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使得管理人员不能明确自身责任范围,难以有效约束管理人员的自身行为。而往往电力工程出现相关质量问题时,不能很快确定事故责任人,无法保障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有效落实。另外,由于某些电力工程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不清晰,日常安全管理要求落实不到位,造成因为技术管控不到位而导致电力工程出现质量问题。
2.3电力安全管理中缺乏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我国步入信息时代以后,每一个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依托于技术的革新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来达成,但是从我国目前电力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看,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展开仍是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这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很多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着思想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就电力工程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而言,也缺少相对的系统性和规范性,那么在此基础上便直接导致了管理工作的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3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方法优化
3.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为切实有效提升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水平,电力企业应当依据工程实际施工环境结合自身施工特点及项目运行要求和相关行业规范,从项目施工设计、监理等多个角度入手,进行充分考量和分析,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项目质量问题,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对电力工程安全管理人员而言,制定人员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对电力工程安全管理设备而言,制定设备定期维护检查制度、设备故障处理制度等;对于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突发事件而言,则需制定应急管理和风险管理制度等。
3.2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
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层有缺陷是因为没有科学完善的体系与制度。在日常中控制权的配置不清晰,所以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权限不清分工不明,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卸责任,最后不了了之。加快制定完善的安全责任制是当前最主要的工作。负责人员应当充分意识到电力工程施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人员需要规范性操作。如若没有安全责任制那么施工人员极有可能对大工作不认真。因为没有安全责任制在发生事故后没有做到责任到人,人员没有意识到严重性,没有提高认真度。电力施工企业应当在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应的规章制度之后结合区域生产要求制定出属于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制度制定之后要带领大家积极的学习。由于电力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人力,人员的流动性有较强,所以一直会进行人员的更新。
3.3进行创新机制的转变
为做好创新管理工作,在创新管理工作的前提下需对组织结构进行有序的整理和调整以满足新的管理模式,具体的调整方案需根据项目的不同进行调整。在进行具体的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管理模式的调整,而调整过程中涉及到最基础的就是职能部门的调整,其余所有职能部门也需根据部门性质的不同进行调整。通过职能部门间的调整来使施工管理部门的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和透明化,使管理信息能够快速的进行流通,避免信息壁垒的出现,促使电力工程管理部门提升协作效率。职能结构的优化也能让管理部门和施工方及业主方等都能保持良好的共性关系,保证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多部门间的快速协动,避免出现消息滞后和决策不匹配的情况出现。
3.4加强人员培养
在当前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运作中,最常出现的就是相关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的缺失,因此需加强对于人员的多方位培养。一方面需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培育出符合施工单位需求的管理人才。不仅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还需协助进行理论和实践联合的培养方式,使管理人员能快速对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保证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需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养,提高施工人员安全知识水平和常规地安全问题处理方案,使施工人员在日常的施工工作中能尽量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同时在出现意外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避免出现较大的安全事故,以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的正常开展。
结束语
综合上述,电力工程的设计与搭建应当同现实发展情况相统一。当面对电力能源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应当加大建设,以满足现实所需。安全管控问题是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当贯彻落实安全管理,通过各种策略的应用有效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应当全面化,有关人员应当注重进行安全管理路径探索,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开展员工培训提高电力工程安全管理质量。除此以外,还应当积极学习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从中获得更具现实意义的启发。
参考文献:
[1]高秀清.电力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安全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020):929-930.
[2]何璇.浅谈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J].经济师,2021(02):274-275.
[3]田继荣,张帅,林瀚文,等.数字化建设管理模式在DG水电站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21(01):22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