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路工程项目排水问题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蒙大江
[导读] 摘要:提到公路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大家肯定第一时间会关注征地、拆迁、矿产等等比较明显的风险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需要的考虑的风险点比较多,往往我们会忽略一些特征较为隐蔽的风险点,比如排水问题,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个人实际工作经历,浅谈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路工程项目排水问题。
        广西品睿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530000
        摘要:提到公路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大家肯定第一时间会关注征地、拆迁、矿产等等比较明显的风险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需要的考虑的风险点比较多,往往我们会忽略一些特征较为隐蔽的风险点,比如排水问题,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个人实际工作经历,浅谈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路工程项目排水问题。
        关键词:公路工程、风险、排水
        abstract
        Highway project social stability risk assessment mentioned,we certainly will focus on the first time the risk of land acquisition,demolition,mineral,etc.The obvious point that social stability risk analysis need to consider the risk of some more,we tend to ignore some features relatively hidden risk points,such as drainage problems,this article is in this context,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individuals,Discussion on social stability risk assessment drainage problem of highway project.
        【 Key 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risk,drainage.
        201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随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都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自此2012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颁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委投资〔2012〕2492号文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才正式的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产生背景和初衷
        随着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提出,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重大工程项目纷纷被提上日程,重大项目的投资建设固然可以给人民群众带来美好方便的生活,同时在重大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也蕴含着无数的危机。一些不合理的工程项目盲目开展,极易引发群众对立情绪,激化矛盾,造成社会的动荡。产生恶劣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习总书记在2012年11月“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抓好六个方面工作”时指出: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认真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把可能影响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决策之前。
        习总书记在2015年5月“要把风险想得更深入些”时指出:要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把难点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风险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各方面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搞好统筹兼顾。
        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下,国家提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十分必要的。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国实现走向民主、富强、文明的新型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保障。
        二、公路工程项目排水问题
        公路工程项目排水问题,在稳评中不似征地、拆迁、工程建设方案和矿产资源纠纷等风险点显眼和直白,是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外部因素相结合检验。一些不好的检验结果在当时对当下的社会环境及群众满意度的冲击并不大,所造成的后果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中的一般控制范围之内,但是不可忽略的是,这种风险类似病毒一样存在潜伏期,到下一个项目开展之时喷发而出。
        要致富,先修路,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个观念已经深植于国人心中。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量日益增大,在这大发展的环境下,广西规划并修建了无数条公路工程。
        在众多外业调研中,个人认为在排水问题上较为典型的项目是省道S509环江县英豪至大安公路工程工程。本项目启动于2016年,作为一条二级路改扩建工程,对于当时还是作为全国贫困县的环江县人民无疑是一桩振奋人心的喜事。实地调研过程中,路线所涉及的村镇居民纷纷表示对项目大力支持,征地、拆迁皆不存在障碍,但是有一个前提,要求项目一定要高于规范要求做好排水设计。假如这个要求不能被满足,居民们则不能保证项目正常进行开展,并保留下一步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


        经过调研队员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后,发现作为交通主干道的省道S509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穿越村民居住集聚点路线标高明显高于沿线民居标高,雨季来临时,会发生无法及时排出,大量雨水倒灌进入民居,严重情况下民居水淹线可达1M及以上;2、部分穿越基本农田路段未能结合实际地形地貌,对排水设计过于理想化,后果是路线两侧农田于雨季时会严重积水,多日不见消退,农作物完全坏死,对以务农为主的沿线居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每每雨季来临,严重的影响到沿线居民生产、生活,虽未造成严重的社会稳定事件,但是居民怨言颇深,存在着比较大的社会稳定隐患。
        三、原因分析
        1.项目资金受限:
        公路工程项目是一条条线性产物,存在着投资大,工期长和回报率低等特点,所以在工程项目划分上一般认定为公益性项目。除了国家高速公路工程网以外的项目,建设单位几乎都是路线属地政府,政府部门作为建设单位的好处是可以集中力量,方便协调;局限之处在于项目会严重受限于政府财政税收能力。
        目前比较流行的筹资方式为政府自有资金加上银行借贷,按照标准规范设计施工,每个项目根据要求不同,大致的投资总额将固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政府则需要考虑自身财政情况以及偿还能力,在满足项目基本的设计要求情况下,必定会大幅度减少项目投资总额。总额减少的后果是只能对整个项目的配套设施进行精简,追求当时情况下的最佳性价比,即使不是现实中的最佳性价比,这样的现象在全国普遍存在的。
        2.设计脱离现实:
        公路工程项目相对于建设项目的区别是不局限于一地,大部分公路工程项目里程较长,因此在设计之初需要考虑的因素会比较多,地形、地貌、地质、线位平顺、坡度及气候等等。目前于广西区内,财政条件稍微好点的市、县会选择省级设计单位,财政状况比较窘迫的选择市面上的设计单位。无论是省级还是市面上的设计单位,设计工作主要依据过往同类项目经验,相关资料及文献,现场调研也多是粗略的走走看看,无法了解到沿线居民真实诉求。
        例如在新修建或改扩建公路工程之中,对于老旧路段的使用,沿线居民的想法比较简单,希望路面标高低于住宅标高。基于成本原因,绝大部分不会重新修建路基,而会直接把老旧路段当成路基,并于老旧路段上方进行施工,所以我们可以在多数地区看到居民住宅标高和路面标高相比越来越低,路线两旁排水渠缺少维护,长此以往,雨水倒灌成为常态。
        穿越地势较为低洼的基本农田或耕作区域,希望可以改变原有排水方式,减少因为内涝造成的经济损失。现实的情况是,路线排水系统收集雨水后排放至低洼处,或者不设置排水系统采用自然排水方式,路线按照规范设置排水涵洞不符合实际排水要求,原生状况未得到改善反而有加重的趋势。
        3.适用规范宽松
        在公路工程项目和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对于规划设计参数的评估是否作为风险点主要依据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取得有关部门批复。在经过专家们反复论证并评审通过后取得批复,那么在社稳专题报告风险点认定中,我们有理由相信获取批复的规划设计参数是完全合理、合法、合规的,因此可以认定为不属于风险点。
        然而在项目投入运营后,大部分公路工程项目排水系统依然被沿线居民所诟病,发展成为隐藏的风险点。尚未进入分析前,能想到的一定会是众口难调,经过深入的分析了解后,其本质是现行规范过于宽松,符合国家规范的排水设计方案不能匹配项目属地实际排水情况。
        国家规范是最基本的标准规范,其后还有按照各地方实际情况而制定地方规范以及行业自身制定的行业规范,相对于国家规范,地方规范和行业规范的标准更高。于相关专题报告评审中,对于规范的选用只要求不能低于国家规范,是否应适用标准更高的地方规范及行业规范未有明确要求,所以产生了合理、合法、合规却不符合实际的现象。
        四、建议和措施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不仅要求在事前发现风险点,事中控制并降低风险程度,事后预防可能发生的社会风险事件,保障项目正常开展和运行,因此政府、设计人员和相关专题报告人员应以严谨的态度处之,通力合作,共同为项目属地居民打造方便、快捷、舒适的出行条件和生产环境。
        建议政府部门应对本辖区内所有财政税收收入及政府负债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了解辖区内财政税收收入主要增长点、未来的增长比例、政府负债情况、每年需要偿还情况、财政支出情况、收支红线等等,并拟出一份长期的政府财政规划,确保可以长期执行,杜绝朝令夕改的现象。仔细研读各个时期国家对于支持地方基建的相关政策,结合辖区自身条件及财政情况,抵制盲目跟风建设、拍脑袋工程和面子工程。例如某些县城每年都在重复提升城市面貌,周边乡镇道路连行走都困难,这样的项目不仅浪费本来微薄的财政资金,还加重了本级财政负担。对新开展项目要达到以下要求:项目要契合当下国家相关支持政策、清楚项目开展可获得国家政策资金支持额度、本级地方财政所能支持额度、项目负债对本级财政的负担程度及清楚认知项目开展对项目属地近期和长远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程度。
        建议在项目设计期间,政府部门连同设计人员及专题报告人员做好各自分工。政府部门负责准备真实、齐全、有效的设计相关要求材料和收集项目属地居民诉求,并做好统计整理,特别对于群众诉求,政府部门要把自身现阶段所能满足诉求的最大底线,清晰的呈现给设计人员;专题报告人员同设计人员保持密切沟通,从本方专业向设计人员提供本专题内可能会成为风险因素初步评估情况以及本专题的建议或措施;设计人员在对现场进行广泛和细致的调研后,结合前两者所提供信息资料,对沿线居民诉求较为集中的敏感点进行专门的优化设计;同时对使用规范的坚持选取高标准要求,达到能因地、因时、因人进行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真正做到共建惠民,和谐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