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孟德顺
[导读] 摘要:在我国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公路工程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身份证号码:13052919840225xxxx
        摘要:在我国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公路工程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为了提升行车的安全和稳定性,务必时刻关注公路的施工质量。在路面改扩建施工的环节中,冷再生技术是至关重要的。针对当前现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方案来提升整体的施工水平。在施工的环节中,一定要结合基础性的施工标准完善施工方案,按照指定的施工设计严格要求施工工艺的合理化。一方面可以降低整体的施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为最终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分析
        引言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在充分利用旧路面面层及部分基层沥青混合料的基础上,按设计比预先铺撒石灰、沥青等添加料,再掺加新骨料及粉煤灰、乳化沥青、适量水,并根据设计厚度,通过冷再生机铣刨、破碎旧路面并使新旧材料充分拌和后找平,最后由压路机将再生基层碾压成型并养生,形成性能良好、质量达标的公路基层。就地冷再生技术具有节约资源、降低能耗、节省投资、保护环境以及对交通影响较小等技术优势。与传统沥青路面养护施工技术铣刨旧路面,再用全新的沥青混合料重新摊铺所不同,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通过利用原路面废旧沥青材料,减少砂石材料的应用,降低能耗,且省去了传统施工模式下废料运输、场拌设备组装、新料拌和等环节,节约工程造价,还能防止旧路面铣刨废料堆放对施工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效益显著。此外,旧路面冷再生过程中只需封闭半幅车道施工,能将养护施工对交通的干扰和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1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的特点
        1)节约成本将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在沥青路面工程中所需材料较少,在采购材料过程中能够减少材料费用,施工建设成本也会明显降低,能够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据数据统计,采用该技术施工,成本能够节约30%左右,在公路工程应用效果显著。2)施工效率高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应用在公路工程中,铣刨、破碎、混合料添加、拌和等工序都可以一次完成,能够有效避免避耗费大量施工人员的精力的现象,同时整个工程的施工流程也逐渐简化,工期能够提前完成,这样一来施工人员的工作量就可以得到明显的减少,同时也能够有效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工程施工进度。由于冷再生使用大型机械施工,工作效率高,可以避免人们出行造成不便,减少对交通的干扰,同时也可以确保车辆安全通行。3)工程质量好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利用旧路上的材料,再结合相关材料混合使用,合理设计材料配比,形成一层厚度均匀,质量达标的粘结层,能够提升施工材料的利用率,保障再生混合材料的质量,提升工程的稳定性,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可以延长公路的受用时间。
        2公路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
        2.1施工准备
        1)裂缝检查明确具体施工范围,经全面检查后确定裂缝病害的发生位置,记录起始和终止的具体地点,明确影响范围。2)挖补处理若部分路段存在龟裂、网裂等较为严重的病害,此时需通过挖补的方式处理,该过程中二灰基层施工材料的选择较为关键,冷补料或热料较为合适。3)清理杂物经上述流程后,原路面易产生杂物,为减小对就地冷再生施工效果的影响,需及时清理杂物,不可出现粉尘等堆积现象。4)放样划线确定具体的宽度线,作为后续施工的控制基准。


        2.2清洁整理
        在使用就地冷再生技术之前,一定要全面把握沥青路面的实际状况,做好基础性的清理操作。其次,等到所有的整理工作结束后,在旧有的路面上添加一些全新的骨料,并通过方格网的形式将水泥剂量的大小进行全面计算。举例来说,标准的再生层厚度通常为20cm。结合计算作业的实际范围,测量人员要按照水泥的使用量大小控制摊铺面积。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要对原有的路面进行有效勘察,及时采集样本并做好有关的检测。从检测内容来看,一般要对旧有路面的材料配比状况进行了解,并计算出水泥的实际用量和含水量等参数。接着,选择冷再生机将配比合理的沥青材料进行铺设。在制作混合量(料)时,一定要充分搅拌水泥和原材料。等到所有的操作结束后,将其中的含水量大小进行全面检测,消除不同程度的因素影响。检测人员还要关注周围的环境变化状况,配制出具有高强度的混合料。
        2.3水稳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
        (1)施工准备。本公路工程再生深度设计值为25cm,为降低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过程中再生机转子刀齿的磨损程度,节省频繁更换刀齿的时间,必须先铣刨翻松现有公路基层。(2)撒布骨料与水泥。根据设计及相关规范的规定,将所取基层铣刨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将粒径10~20mm骨料掺加量控制在铣刨料10%左右,水泥掺加量控制在4%~5%。在待处置路面基层按9×3m的尺寸测量放样后,采用人工方式进行骨料与水泥的撒布,每个格子内撒布骨料2.5t,水泥50kg,再由人工将骨料摊铺刮平,并将各格内水泥均匀摊铺于方格表面。(3)拌和。通过基层再生机将撒布于待处置基层表面的水泥与基层铣刨料充分拌和,在拌和过程中,再生机的喷水系统应同时掺加5%~6%的水。(4)混合料密度控制。在进行水稳碎石基层碾压时,安排专人定期检测水稳基层压实度和密度,确保碾压结束后水稳基层压实度与密度均符合设计要求,同时确保碾压结束后水稳基层混合料最小干密度达到最佳含水量水平所对应最大干密度值的98%。(5)找平及碾压。再生拌和完成且稳压结束后,采用平地机找平,并彻底消除再生机轮痕,适当调整再生层横纵坡度,使其达到设计要求。平地机找平的基础上,在最佳含水量情况下按照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的原则进行碾压,先通过YZ14和YZ18振动压路机按3.0~4.0km/h的速度分别振压1遍和4遍,再用20t轮胎压路机碾压3遍,最后通过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终压。待碾压施工结束,必须确保冷再生施工层平整光滑,且表面均匀渗出水浆。为保证碾压施工质量,终压结束时间应控制在水泥终凝时间内。若碾压施工过程中发生局部混合料开裂、松散,必须及时挖除,并用新料换补、找平,碾压密实和平整。碾压施工过程中因机械暂停等原因会导致接缝,所以,碾压施工必须避免机械中途暂停,对于必要的停机所造成的横缝应谨慎处理,在压实上一作业段时预留5~8m施工段先不碾压,而是与下一施工段一起压实处理。(6)养生。施工过程中应配备1台洒水车,在碾压施工全过程内都应确保水稳基层表面的设计湿润度,并防止因洒水量过大而冲洗掉水稳材料中的水泥,待水稳基层表面处理完成后,洒布含65%乳化沥青的透层油,且洒布量应控制在1.0~1.5kg/㎡范围内。考虑到本公路工程施工环境温度情况,碾压成型4h后即应通过潮湿材料覆盖洒水养生,并在7d养生期内始终保持这种养生状态。
        结语
        就地冷再生技术充分发挥了沥青废旧材料的作用,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创造更显著的经济效益。此外,冷再生基层强度较高,施工成型后的路面具有更佳的承载力。
        参考文献:
        [1]张宝顺.旧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在农村公路改造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09,16(8):64-65.
        [2]党兆良.论旧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在农村公路改造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16):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