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 花傲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花傲
[导读] 摘要: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在此推动下,建筑工程也焕发出全新的面貌。
        广州利凯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1400
        摘要: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在此推动下,建筑工程也焕发出全新的面貌。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建筑工程走向更高层次的关键。本文首先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途径及发展做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分析
        引言:科技进步一日千里,时代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见证了社会的沧桑巨变,也为社会大众的生活新增了巨大的活力。当前,城镇化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城镇化的推动下,相信建筑工程必然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场巨大的挑战。如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企业本身是具有高耗能、高成本的特征,如何防范化解风险,降低成本以获取最大化效益是每一个建筑企业面临的难题。回答这一难题的金钥匙就在于“创新”,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模式,让传统建筑工程管理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在使自身做强做大的基础上,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助力。因此,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就成为值得探讨的一项课题。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必要性
        创新是21世纪的热点词汇,对于建筑工程这一传统行业而言,实现创新同样是势在必行的。其必要性主要体现为如下3个方面。
        (一)满足国内生产发展需要
        一直以来,建筑行业都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经历长时间的野蛮生长之后,我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再仅仅追求高速度,而是要以高质量满足国内生产需要,逐步实现转型发展。众所周知,当前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企业不仅要面临来自本地区、本国的竞争对手,还要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如逆水行舟般不进则退,巨大的竞争压力促使企业进行变革,企业不得不以更好的质量获取消费者的信任与青睐,如若建筑工程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企业必然无法站稳脚跟,又何谈做强做大,进而为国家的发展添一份力量。增加工程管理中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成分,确保企业始终走在科技前沿,能够以高超的技术水平打造令人称赞的建筑物,更好地满足国内大众对于建筑物的新要求。
        (二)实现科学管理的客观需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学术研究也在如日中天般发展着,建筑工程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思路,给建筑工程实践提供了可以参考的理论依据。时移势易,社会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社会大众对于建筑物的要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于建筑物的要求不再满足于遮风挡雨,同时更加强调其美观性与和谐性,希望建筑物在放松身体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心灵的给养。为此,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也应当随之不断提高,力求将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基础上,以先进的科学研究为依托,在美观、和谐等方面做出突破。
        (三)优化配置施工资源的有效途径
        每一项建筑工程都会消耗大量的资源,钢筋、水泥、混凝土、人力资源等,这些因素都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如若不能够对此进行合理配置,必然会造成资源浪费,降低企业的综合效益。因此,建筑企业创新工程管理模式可以根据项目要求合理制定资源需求,根据岗位性质的不同合理分配施工人员,并通过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推进资源的合理使用,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实现管理水平的大飞跃。
        二、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
        “创新模式”是一项综合性的概念,将其应用于建筑工程也应当从多个角度入手。结合实践经验,本文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创新建筑企业工程管理观念
        管理理念决定管理作为,要想开创建筑工程管理新模式,创新管理理念是先决条件。这一理念主要包括:(1)处理好工程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建筑工程的参与方众多,包括政府、开发方、管理人员、监督人员、施工人员、业主等等,每一个主题均有自身的利益诉求,显而易见,一项建筑工程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人的所有要求,而是要在各个主体之间达到动态平衡。传统管理模式下,建筑工程的目标往往是由企业自己制定,这样不仅不能够听到更多的意见,如若不符合要求,则无法在市场上经营,为此,要确立项目管理目标,主要包括质量目标、成本目标、工期目标、安全目标,这四项目标大体上涵盖了所有利益方的要求,在全面考虑和处理四个目标的基础上,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到位。(2)建筑企业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实施科学管理。一般而言,建筑工程项目较为宏大,对项目的管理也绝非小事,因此,可以针对不同的岗位与不同的人员分别设立责任,使各个岗位上的人明确工作目标,从而使工作有方向。为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可以完善个人责任制,做到责任到岗,岗位到人,避免问题出现后相互推诿的现象,确保问题可溯源,责任有人担,对涉事相关人员进行一定的处罚,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以此规避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增强施工合同的执行力度,提高工程管理能力。
        (二)创新建筑企业技术管理
        技术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也是企业能否开创发展新局面的关键。正如谚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云,企业要创新建筑企业技术管理。一方面,企业要注重引入现代化的建筑技术。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一些先进的建筑技术也在蓬勃发展着,当前较为火热的就是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该技术有着可视化、可模拟的优势,还能够实现协同管理、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被广为使用。另一方面,智能化作为21世纪的代名词,已经广泛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看病就医到增长见闻,从了解天下事到远行世界,随处可见智能化的身影,将先进的智能化技术与传统的建筑工程结合起来,必然能够为建筑企业插上现代化的翅膀,为此,可以拓宽智能化通讯工具,密切施工人员、设计人员等参与方的联系,就建筑问题实现随时随地的沟通,确保问题及时解决,还可以畅通建筑企业的信息流,避免因信息流的断裂、信息的失真、信息传达速度慢等问题延误工期。
        (三)创新建筑企业文化
        传统管理模式认为,“企业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企业投入大量的心血却无法为企业带来经济回报,这种观念无疑是错误的,建筑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的构建,在不断创新中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增强企业生命力。在创新建筑企业文化时,应当遵循如下两个原则:一方面要重视企业价值观的创新,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仅仅团结在一起,为建筑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另一方面要打造以技术更新、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不断汲取新技术,各个工作人员之间也要实现互动交流,共同培育企业的新文化。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不可能以一成不变的工作思路与工作模式去适应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融入到时代潮流中。对于建筑工程管理而言,实现创新是非常必要的,能够更好满足国内生产发展需要,也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客观需要、实现优化配置施工资源的有效途径,为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打造创新发展模式,可以从创新建筑企业工程管理观念、创新建筑企业技术管理、创新建筑企业文化三个方面入手,希望如上观念与措施能够为建筑工程管理开创创新模式,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王菲,赵华娟.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分析[J].建筑发展,2021,4(9):21-22.
        [2]刘志刚,陆素娟.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江西建材,2018,000(003):241,243.
        [3]王丹.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No.484(02):86-87.
        [4]王水利.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技术与市场,2020,v.27;No.316(04):172+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