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建管理的发展趋势探讨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张继舟
[导读] 摘要:高校的基建项目与普通的建筑项目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管理模式也天差地别,因此高校需要重视基建管理模式的选择。
        湖北医药学院  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高校的基建项目与普通的建筑项目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管理模式也天差地别,因此高校需要重视基建管理模式的选择。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基建项目的特点,以此为基础,探讨了高校基建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校;基建管理;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个高校都在扩招,都在加强基础建设,在进行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基建管理。而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的技术、材料和设备层出不穷,建筑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有所提高,在高校基建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给基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对高校基建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1高校基建项目的特点
        1.1建筑具有非营利性
        普通的建筑项目如住宅,建筑企业在建设管理的过程中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标的,是要控制成本的,是属于盈利性的。而高等院校的基建项目则属于非盈利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在学校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是为了教职工能够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能够为高等教育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为国家培养人才。而非盈利的项目与盈利的项目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因此在进行高校的基建管理时,管理人员如果片面追求基建项目的经济效益,不考虑高等院校的基建项目的根本目的,盲目的去借鉴社会上一些房地产市场的管理理念则,在管理的过程中刻意压低工程造价,就可能会影响基建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还会使得高校基建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因此,高校在基建管理工作中,需要考虑到服务对象的多样性,需要以提高工程质量为目标,不能一味的压低工程造价,影响工程质量。
        1.2资金来源多样性
        当前我国高校基建的资金来源非常的多样化,不仅仅是有政府的财政规划,同时还有学校的自筹、社会大众的捐助等多种渠道,而这些渠道所获得的资金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如社会大众的捐助资金,一般情况下,捐助人会直接要求专业的管理人员对资金进行管理。因此,高校的基建项目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的资金来源,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而这也给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困扰,高校基建管理人员和部门必须要加强对不同基建管理模式的学习,才能够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基建资金的来源采取最佳的管理模式。
        1.3服务对象多样性
        高等院校的基建项目与普通的建筑项目有较大的区别,普通的建筑项目大多需要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服务对象单一,建设内容单一。而高等院校有多种学科,而不同的学科的建筑对质量以及工艺要求有较大的不同。如美术教室与普通的教室相比,对照明采光有着较高的要求;音乐楼则对隔音有较高的要求;学生的生活区则对网络、供暖等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可以说高校的基建项目的服务对象有着多样性的特点,不仅要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要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建设内容复杂多样。
        1.4建筑质量要求高
        高等院校的基建项目,对于建筑的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因为基建项目是在高校内建设的,使用的人群是教师还有学生,而学生属于特殊的群体,学校要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因此,一旦建筑出现了质量方面的问题,轻则影响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的社会声誉受到影响,重则会危害到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安全。因此,需要加强高校基建管理工作,保障高校的基建项目质量。
        1.5注重人文内涵
        高校的基建项目与普通的建筑工程项目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主要是由于高等院校的基建项目的服务对象不同,使用功能要求不同,校园的建筑特点也是不同的。普通的建筑工程项目对于人文内涵没有较大的要求,而高等院校不同,高等院校不仅是给大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同时还需要给予学生价值观方面的引导。

要让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的人格特质,要热爱国家,有科研精神,还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因此,高校的基建项目规划和设计方案也需要体现出一定的人文内涵,要与学校的校风相符合。
        1.6投资金额较大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加强关注以及高校的扩招,各个高校均加大了对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很多的高校通过征地或者进行拆旧建新的方式来加强基础建设,建立新的办公区、教学区、休闲区、生活区等,以满足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需求,给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而高校进行基础建设时,不论是新建校区亦或者是对校内的旧建筑进行拆除重建,都需要投入较大的金额。此外,很多的建筑或者教学设备还需要进行日常的维修,这也属于基建的范围,因此可以说在高校的各项费用支出中,基建占据的比例较大。
        2高校基建管理模式
        当前高校的基建管理工作普遍采取的是甲方项目制模式,这种模式指的是高校会成立基建管理部门,基建管理部门作为项目的甲方,成立项目管理部,由项目管理部对整个基建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管理。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的优势,第一,沟通更加的顺畅,甲方项目部属于高等院校的一个部门,在与其他各个院系沟通起来,能够更好的了解各个院系的实际需求,了解学生与教师的真实需求。然后再将各个院系的真实需求与乙方进行沟通,共同将其落实到建筑项目中。第二,这一管理模式还可以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变更,如高校突然在施工阶段提出了需求的变更,项目管理部也可以做好三方面的沟通,灵活处理变更需求。第三,这一模式下,基建管理部门全过程的参与到建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清楚的了解建筑的质量,有利于后期对该建筑的维护。
        3高校基建管理的发展趋势
        当前政府在对高校建设项目审批程序进行了简化,给了高校更多的决策自主权,而这样的行为可以有效的提高高校建基建管理模式的自主性。在以往的高校基建项目的开展过程中高校需首先需要向上级部门立项申报,然后由教育部门进行审批,而这样的模式是教育部门对高校办学权责的过度干预,影响了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当前,国家对于高校的基建管理模式不作具体要求,由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不同的管理模式。这样就给了高校更多的自主选择权,高校可以结合资金的金额、发展规划、基建管理水平等选择不同的管理模式,如甲方项目模式、职能科室模式、PM模式等,从而有效的提高高校的基建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基建工作的有序开展。此外,高校还可以在信息化的发展下,加强信息化管理,促进基建管理工作的公开化和透明化,提高基建管理效能。
        4结语
        当前,我国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高校的基建管理工作的开展,也需要结合国家政策、外界环境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使其更适应外界环境的发展。在国家政府《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等相关政策文件的颁布下,高等院校对于基建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基建管理模式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决策权,教育部门不再进行过多的干预。这样使得高校可以加强对基建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注,建立基建管理部门,引进专业人才,结合高校的实际的情况选择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更好的进行造价管理、招标管理、材料管理等,促进高校基建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全面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杨蓓蓓,陈冰.高校基建管理效能提升策略探析[J].财经界,2021(05):33-34.
        [2]谢佳欣,张绍婉,陈娟娟,唐建.浅析PPP项目风险管理在高校基建项目的应用[J].会计师,2020(24):29-30.
        [3]程晨,张宏,许佳.“五化”管理法在高校基建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安徽建筑,2020,27(12):204+208.
        [4]盖世杰,保其长,林葎,宓林.试论我国高校基建管理的发展趋势[J].建筑经济,2019,40(09):20-23.
        作者简介:张继舟(1985.11—),男,汉,四川泸县人,硕士,初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是建筑历史及理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