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和防治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张倩
[导读]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地质灾害发生比较频繁。
        河北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大队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地质灾害发生比较频繁。其中,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重大地质灾害之一,给人民群众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泥石流的分类、形成条件、启动特征及危害进行了详细介绍,进一步提出泥石流灾后治理措施,避免受泥石流威胁区域内的人和物遭到二次伤害。针对现有的治理措施提出一点建议,希望为泥石流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条件;危害;治理措施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泥石流防护与治理”,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做好泥石流的防护与治理工作,这为新时期我国做好泥石流防治工作注入了动力,指明了方向。由于特殊的地理地貌及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是世界上受地质灾害侵袭最频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加强泥石流防护与治理的相关研究,出台更为得力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于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泥石流的危害
        1.1堵塞河道
        山区沟谷的泥石流会流入河道,阻断河流,使得堵塞段河流上游的水位快速上涨,河道堆积形成一个堰塞湖。2020年四川丹巴县半扇门镇梅龙沟发生泥石流,造成小金川河被阻断,水位迅速上涨,形成一个堰塞湖。导致烂水湾段道路中断,威胁下游六个乡镇,紧急疏散数千名受灾群众。
        1.2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同样是造成泥石流频发的重要自然原因之一。仔细梳理近年来我国各地发生的泥石流原因不难发现,很多泥石流的发生均和大暴雨以及长时间降雨有关,一次强度较大的降雨,不仅会直接造成洪涝灾害,而且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例如,在我国四川、重庆等地,由于降雨量的60%~70%主要集中在6-9月,因此,这几个月也正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期,可以说,暴雨是激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首要因素。除了大暴雨之外,台风、飓风等极端气候类型同样也容易引发地质灾害。我国是受台风影响较大的国家,而因台风引发暴雨进而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十分频繁,易造成人员伤亡。例如,台风“云娜”重创浙江时造成发生重大泥石流地质灾害,台风“龙王”暴雨引发山洪灾害。
        2灾后治理措施
        2.1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具有投资小、促进生态平衡、防治时间长等优点,但在短期内不能发挥明显作用,对于部分严重地区,仅依靠生物措施不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生物措施重点在“农”、“林”两方面进行一些修复措施,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农”主要指农业水利工程,“林”主要指退耕还林措施。农业水利工程包括灌溉的渠道和蓄水的水库,需要做好防渗等工程措施避免由于漏水导致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坡度大于25°以上的坡地适用于退耕还林政策,禁止人类在泥石流易发区域乱砍滥发,增加植被覆盖率,能起到良好的滞水作用,进而降低该区域泥石流发生概率。
        2.2提高站位,切实增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泥石流防治事关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当前,我国在泥石流防护与治理方面已经开创了良好局面,获得了较大成绩。但与此同时,近年来,受到气候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气候状况仍然总体较差,降雨“南多北少”,极端天气仍较多,全国泥石流形势仍然较为严峻,我国在泥石流防护与治理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由此,各地方政府要主动担当,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做好泥石流防护与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将“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贯穿到泥石流防治全过程中去。同时,要加快完善泥石流防护工作协调机制,编制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真正做到以责任促落实,以责任促成效,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泥石流防护各项工作任务。
        2.3多样化的防治手段
        从整体上看我国泥石流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甚至在一些特殊时间内多个地质灾害是同时发生的,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和影响,相关工作人员在对泥石流进行防治时,要运用多样化的防治手段,将多个防治措施进行相互的融合,从而对泥石流进行有效的防治以及预防。例如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将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进行相互融合,结合地质勘查的结果来确定防治技术的类型,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更加科学和规范性地进行地质的勘察,严谨的按照相关的管理标准来开展日常的工作,对泥石流的发生频率进行有效的估算以及评估,从而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4避让措施的防治
        所谓的避让措施主要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季节性的主动避让,大部分泥石流的发生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这与我国的季节气候特点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比如说夏季高温多雨,洪涝灾害多发,因此滑坡以及泥石流的发生率相对来说也比较高。因此,在岩土工程施工时,就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提前采取措施,主动进行避让,如在夏季时,就可以停止施工,避免因为自然地质灾害,引发不必要的施工安全事故。二是主动性的搬迁避让。该避让措施主要是针对部分危害性比较大,且具有一定不可控性的灾害。如地震灾害具有延伸性的特点,当岩土工程施工区域处于断震带或者是地震高发区域时,就有可能会遭遇地震,而且地震发生之后还会有大规模的余震,且余震持续时间比较长。针对地震灾害频发的区域,即便是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治,可能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应对这一类措施时,可以直接通过搬迁的方式进行避让,这样做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地质灾害对工程产生的影响,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与质量,促使岩土工程施工建设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防止发生自然条件,土壤,植被和其他自然原因引起的岩土灾害。因此,针对生态环境变化的生态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岩土工程灾害的发生。这些措施主要是通过植树来保护斜坡,改善土壤质量是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率的重要途径。生态防治方法不仅作用很大,而且投资少,降低经济成本。地质灾害频发主要是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自然修复能力差,其他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剧对自然的破坏。因此,加强生态防治是一种长期有效的经济,经济和实用的方法。
        结语
        泥石流对其下游居住的人和物具有严重的威胁性,通过对其分类、形成条件、启动特征及危害的了解,提出了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措施,能够对泥石流进行有效治理,避免造成二次灾害,从而保护该区域的人和物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使泥石流的治理体系发挥长期效果,应运用大数据对已发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危险区域进行统计,利用自动化监测对已发泥石流地区进行监测,提高监测精度,能够有效避免泥石流对该区域的人和物造成二次伤害。基于泥石流的破坏性及威胁性,我们应该及时总结当前治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并随着对泥石流治理技术的不断成熟,使泥石流防治措施得到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杨兴坤,李海东.泥石流灾害的工程预防措施[J].中国水利,2014(10):54-55.
        [2]谢洪,钟敦伦,韦方强,等.北京山区泥石流的分类与类型[J].山地学报,2004,22(2):212-219.
        [3]崔鹏.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泥石流滑坡及其减灾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08(12):31-34.
        [4]修志超,XIU,Zhi-chao,等.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6.
        [5]范建军.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