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农场培育与机制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朱玉春
[导读] 摘要:家庭农场是以一种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农业经济体系。
        天津市宁河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  天津市  301500
        摘要:家庭农场是以一种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农业经济体系。在2013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家庭农场”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对于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规划意义。至此开始,家庭农场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经济主体部分,家庭农场能够为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以及乡村振兴的战略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本文对家庭农场培育与机制创新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家庭农场的特点以及家庭农场培育机制的主要内容,并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以期为家庭农场战略的践行和发展提出可参考建议,为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家庭农场;培育机制;创新
        家庭农场概念提出已经有一段时间,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有效解决农业经营者、农业技术、农业发展资金等各个层面的具体问题,而这些问题不能单靠农户解决,还需要引入更多社会力量,通过企业以及经销商等共同发力才能为家庭农场的建立注入新动力。这个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融资企业以及经销商的优势,有效解决家庭农场建立中的部分或者一点问题,是为社会融资产业创造新机遇,为中国农家庭农场发展价值创造新机遇的关键所在。
        一、家庭农场的基本概述
        (一)家庭农场的基本概念。家庭农场是一种具体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的经营模式,家庭是最基本的劳动经营单元,整个农场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能够从事农业领域的规模化、标准化以及集约化的生产和经营,同时,农场主更具有现代管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品牌意识”,相比传统的家庭经营而言,这是一种更为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换言之,家庭农场就是指家庭成员合成一个经营团队,有效管理自己拥有的一个农业生产单位,且在一定规模和技术含量上相比传统家庭经营更高,能够进一步促进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
        (二)家庭农场的主要特征。通过对相关家庭农场的特点进行分析,主要呈现出如下特征。第一,农场规模化。家庭农场是一种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经济主体,主要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家庭农场的平均规模。例如在云南省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有900多个,还有20多个在500亩以上。不同的地区也会根据自身农业资源的具体特点来制定相应的经营规模条件,以促进区域内家庭农场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农场集约化。在家庭农场的经营过程中,其标准化以及机械水平建设相对较高,再加上引用了工厂化模式以及农业园区化的建设模式,这就能够吸引更多的技术资金以及人才等资源的聚集,从而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进一步促进增收。第三,农场现代化。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中要充分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以及生产模式,进一步完善分工与协作机制,从田间生产一直延伸到产品营销的各个环节,都会通过社会化的服务组织形式来完成,这就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家庭农场运营的整体效率。
        二、家庭农场培育机制的主要特点
        (一)家庭农场培育机制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性工程。家庭农场培育机制包括从最初确立到最后的产品销售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农场主的系统培育、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土地流转及金融服务和经营指导、产品销售、政策支持等等。这个机制的建设将包含家庭农场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与此同时,整个培育过程与各大部门相关,从政府部门到金融部门、融资企业以及合作社等等,通过家庭农场的模式,将相关部门进行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从而建立起互惠共赢的协作关系。
        (二)家庭农场培育机制的核心是以产业化发展为纽带促进发展。

家庭农场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融资企业”等多样化组织的经营模式,将家庭农场这种全新的经济形式与更多的社会化服务机构进行深度联系,为农场提供各个环节的系列化服务,从农业技术的推广到农业技术的服务以及种子培育保险、金融加工、市场信贷、培训等各个维度,通过以农场产业化为基本导向,实现分工协作和深度配合,走出一种全新的家庭农场运营新模式。
        三、家庭农场培育机制创新的方式
        要实现家庭农场发展战略的最大化发展,就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以及成效显著地区的有效经验,再结合地方经济的具体特点农业和资源特点等进行地域性的创新,进一步把握农业发展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探索适合区域经营模式的全新的机制创新方式,给家庭农场的发展注入更多新动力。
        (一)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包容性和兼容性的农场认定标准和登记制度。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丰富,不同地区的农村经济情况发展区别较大,农业资源也呈现出不同的行业特点,家庭农场的打造方向和经营模式也会出现较大的不同点。要进行家庭农场培育,就需要制定适和当地特色的认定标准以及登记制度,这是实践家庭农场战略发展的第一步。因此,要制定具有地域化特点的认定办法,既具有区域性的综合性特点,同时也能实现更好的兼容性和包容性,大致模块上可以包括经营规模、工商登记、注册资金、档案记录、管理制度等等,但在具体类别的认定上,要制定差异化的认定标准,从而打造出能够被各行各业所接受的不同制度,让不同行业的种植户都能够享受最优质的政策扶助。
        (二)采取制度化培育模式,全面提升青年家庭农场主的培育和扩充机制。家庭农场主是进行家庭农场运营管理的核心领导人物,也是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农场主培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应该采取制度化的培训模式,根据其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制定梯度性的培育计划。目前来说,农村的农场主是以青年为主,他们主要负责对于农场的计划、培育收割等活动的组织。而随着农业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兴起,青年家庭农场主的培育力度和优惠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强,应该鼓励更多返乡青年参与到家庭农场的创业活动中。由于现在的农业已经采取了更先进的田园区化和工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彻底摆脱了传统农业低效、高风险等诸多缺点,这就可以作为青年大学生投资创业的主要场所,为他们创办家庭农场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尤其是在土地流转以及信贷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则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家庭农场。
        (三)“跨界经营+资源整合”,拓宽经营渠道,进一步革新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经营模式是家庭农场生存的核心,只有实现对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结合现代农业以及营销的特点,才能为家庭农场注入强劲的生命力。在积极借鉴成功案例以及优秀经验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适合地方农场生存的形式,以组织为主要依托,开辟更多样化的模式。例如“家庭农场+合作社+融资企业”或“家庭农场+合作社+自身加工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城市超市”模式等,通过跨界经营和资源整合等手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家庭农场的整体经营实效。
        总结
        综上所述,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加强践行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相关的管理制度日益健全,在指导服务的机制上也更加完善,就全国范围而言,家庭农场的数量呈现出稳步提升的状态,经营管理模式也更加规范科学,在产业经营结构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的特点。地方应该持续鼓励一些长期稳定有务农意愿的农户,积极加入家庭农场的发展队伍,进一步扩大农场经营规模,发展更多样化的、更灵活多样的合作与联合模式,持续提高整个生产经营的能力和带动周边发展的能力,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小波,薛岩,孙书云.海安县家庭农场的培育与推进措施[J].江西饲料,2019(02):24-27.
        [2]胥彩霞.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及建议[J].农技服务,2017,34(20):125.
        [3]赵姗.家庭农场发展与现代职业农民培育的互动及融合机制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8):258-262.
        [4]黎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