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培养模式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仪云山
[导读] 摘要:植物保护是农学门类中植物生产专业类下设的一个专业,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综合性很强。
        箕山镇人民政府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  274601
        摘要:植物保护是农学门类中植物生产专业类下设的一个专业,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综合性很强。植物保护专业不仅与种植业中的作物学、园艺学等紧密相关,还与生物领域中的大多数二级学科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是从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方面着手培养人才,使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适应现代科技发展水平,为新形势下农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培养模式;研究
        引言
        对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实践,激发了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对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高素质植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农艺师人才培养的内涵,通过具体实践工作,无论是校园或是企业都要求专业技术人才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够掌握相关品种研发、管理方式、技术推广等理论性知识的技术能力。在熟悉农作物生产特点的前提下,具备创新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能够从生产一线基层工作逐步完善整体工作流程,从农作物生产到推广、经营与管理等工作一体化整合运用,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并在创新团体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2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培养模式的探究
        2.1完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式管理
        合理配置实验室,组建植物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合理分配本科生实验教学任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模式建立后,强化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统一安排人力、物力及财力,集中使用分散的仪器设备。近几年来,植物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不断更新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30个。通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后,实验教学效果显著改善。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本科教学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学校和上一级教育管理部门通过加强教学工作在绩效考核中的比重,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下大力气提高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扭转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在全校范围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优胜劣汰的师资动态管理体制,形成教学、科研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目前东北农业大学正在逐步通过提高教师为本科授课待遇、提高教学工作在教师晋级中所占比重等方法,使从事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教师不断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投身到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工作中。2)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全面历练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型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其相应的课程、教材建设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必须深入探索。为了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育事业核心要素的教师就必须积极投入到课程、教材及教法的改革实践中,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和需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与时俱进,加强历练。通过集体备课、定期研讨等方式,进行优势互补,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打造优秀的教学团队。3)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除了通过各种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和提高外,在培养卓越农业人才的特殊要求下,必须着重培养青年教师生产实践能力。给予青年教师更多参加生产实践工作的机会;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引导、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生产实践过程;建立学校与农业生产单位在科研、人才培养方面的联合培养机制,选派青年教师到生产一线参加生产实践工作。

目前东北农业大学已经派出多名植物生产类专业青年教师到黑龙江省的多个县、乡镇挂职锻炼,极大地提高了这些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
        2.3建立多元化实践教学基地
        在培养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时,必须要认识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在校内,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从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等多角度创新培养制度,通过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不断地提高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学效率。其次,建立校园公共实验中心,完善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专业教师用心投入教学;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的培养目标。最后,建设完善的农科教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这也是建立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鼓励学校、相关企事业单位,将科研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这些单位的良好条件建立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的人才培养机制。
        2.4建立系统的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卓越计划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实践能力,因此强化实践教学是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分两个部分:一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二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针对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植物保护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应向农业基层、农业生产一线进一步靠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中设置三个具体的目标,即知识获得目标、技能训练目标、素质培养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来把握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教学目标。在知识获得目标体系中应了解国情、省情、农情,熟悉农业、农村、农民,熟练运用农业生产技术;在技能训练目标中培养实践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协同能力、创新能力;在素质培养目标体系中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重点,应包括以实验课为主的实验教学系列;以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为主的实习系列;以专业劳动为主的劳动课系列;以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为主的社会实践系列。在实验教学系列中,实验课的设置要充分体现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学特点,体现目标体系的各个要点,并紧密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上要多样化,把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与综合、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相结合。
        2.5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建立完善的农科教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
        根据实现卓越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意识、知识与训练的培养思路,必须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从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等多角度、多方位和多视野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制度、条件的保障。一方面积极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整合校内实验室资源,加强公共实验中心的建设,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增加实验经费的投入,物价上涨,适当提高原有学生实验经费标准。此外,建设完善的农科教结合实践教学基地是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最关键环节。鼓励学校、学院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把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利用这些单位的良好条件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结语
        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主、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学思结合,着力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健全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对其质量监控,逐步完善整体流程。严格遵照管理制度,培养人才建立高效运行模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统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挑战的同时也是机遇,只有适应发展的变革,才能凸显专业技术性人才的独到之处。
        参考文献:
        [1]钟秉林等.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大学本科教学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贡福海,范守信.论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与素质教育的契合[J].中国农业教育,20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