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沈乐
[导读] 摘要:建立以风险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以风险管控为第一道防线,辨识、评价并管控风险,以隐患排查治理为第二道防线,检查风险措施是否弱化、失效,确保风险有效管控,最终达到事故预防的目的。

        福建省龙岩金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省龙岩市  364100
        摘要:建立以风险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以风险管控为第一道防线,辨识、评价并管控风险,以隐患排查治理为第二道防线,检查风险措施是否弱化、失效,确保风险有效管控,最终达到事故预防的目的。
        关键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一、双重预防机制构建思路
        基于风险的原则,分析把握“双控体系”的实质内涵,系统的进行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与管控措施的确定,并在风险管控基础上实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持续改进,全面深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设。示意图如下:
 
        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法
        (一)成立组织机构
        成立双重预防机制工作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安全分管领导和安全技术负责人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消防工程师、各条线专业技术人员和班组长代表组成。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建设
        1、风险单元划分
        企业各部门划分本部门的各个风险单元,可按作业任务、地理区域、生产流程、设备装置等划分风险单元,最终形成《风险单元一览表》
        2、风险辨识
        首先将安全风险分为两大类,现场作业活动和管理流程。
        现场作业活动安全风险辨识,应按风险单元,对单元内各类作业活动的危险源及其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辨识。辨识过程要考虑活动、设备、人员的全过程,涵盖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以及异常、正常、紧急‘三种状态’;管理流程安全风险辨识,按业务过程各个流程节点可能产生风险事件及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分析,辨识过程要考虑业务活动所涉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明确的安全管理要求。
        3、风险评价、分级
        现场作业风险评价方法主要采用作业条件程度评价法(D=L×E×C),式中: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管理流程风险评价方法采用风险矩阵评价法(R=P×C)式中:R—风险评价的等级;C—风险后果值;P—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值
        4、风险分级管控
        ①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原因,应制定适宜的风险控制措施,并明确风险控制措施的管控责任部门、班组、岗位。
        现场作业活动风险选择控制措施时,应选择针对危险源及其可能导致事故的触发因素,优先采用消除、取代、封闭、隔离等工程控制措施;无法采取工程控制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等级时,应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监测监控、标识、警告和(或)其他管理控制措施,并采取个体防护措施。输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
        管理流程风险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行业关于安全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组织自身的安全风险承受度;相关方的安全风险承受度;社会责任;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本身带来的次生风险。输出《管理流程安全风险防控清单》。
        ②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应依据下表确定各类风险的监管层次,上级监管的风险下级必须监管。
        风险等级和监管层级对应表
        现场作业活动

        (三)隐患排查治理建设
        1、确定隐患排查重点部位和清单
        以《管理流程安全风险防控清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作为输入,确定企业、部门安全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并根据相关标准规范编制各级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安全隐患排查清单》。
        2、实施隐患排查
        确立各层级排查方式、排查范围和要求、排查频次及参加人员,其中要求企业层级安全检查,每月检查覆盖本单位、部门所有风险等级为红区、橙区风险的所在部位,每季度覆盖黄区风险在内的所有隐患排查重点部位;部门层级安全检查,每周覆盖本部门所有风险等级为红区和橙区风险的所在部位,每月覆盖黄区风险在内的隐患排查重点部位,每季度涵盖本部门所有风险单元;班组层级安全检查,每周涵盖本班组所有风险单元。
        各级各类安全检查、巡查依据应根据每次排查范围对相应的隐患排查清单“照单”实施检查,并对下一级管控的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抽查。
        3、隐患治理和验收
        依据准则,结合企业实际对隐患进行分级,分为重大隐患(Ⅰ),一般隐患A级(Ⅱ),一般隐患B级(Ⅲ)。不同级别的隐患治理验收要求如下:B级隐患的治理分析、措施制定和有效性验收由隐患治理责任部门组织内部组织实施,实施过程应经部门专(兼)安全员确认验收;A级隐患的治理分析、措施制定和有效性验收,必要时应分别组织专业部门参与,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隐患治理责任部门业务分管领导批准;重大隐患的治理分析、措施制定和有效性验收,应组织安全保卫部和专业部门参与,报业务分管领导、分管安全领导审核、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
        同时对隐患排查发现的新的安全风险,应及时更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资料,形成防控闭环,真正意义上把风险立在隐患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