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袁绍金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   作者:袁绍金
[导读] 现阶段,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磷矿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创新。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袁绍金
        昆明市中航磷化工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4100
        摘要:现阶段,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磷矿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创新。根据国家对磷矿产能压减的政策要求,有不少磷矿将被政策性关闭,磷矿开采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引起地质环境的破坏,而这种破坏往往需要经过多年才能显现。磷矿企业作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责任主体,关井后仍要继续履行这一义务,为了做到责任明确,政府主管部门会根据政策要求,安排磷矿企业提交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设计。磷矿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设计涉及到方方面面,如地下水、地面水体、地面沉降变形(含对地面构筑物的影响)、土壤等,要在全面分析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监测任务,布设监测工程。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引言
        矿产资源对于国家的工业发展至关重要,巨量的矿产资源供给促进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脚步,但在我国工业不断发展的背后,是对矿产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虽然目前部分资源转向进口,但综合来考量,依然主要依靠国内资源的开采,由于持续几十年的超强度、大规模、无保护式的挖掘,导致很多地方出现土地塌陷、水质污染、植被荒芜等问题,虽然近些年国家已采取措施进行规划治理,但一些地区依旧处于矿山地质灾害的阴影中。结合目前国家发展形势,相关部门有必要在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上,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围绕地质灾害防治进行探究,为国家工业飞速发展保驾护航。
        1矿山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概述
        1.1矿山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由于地质动力活动以及地质环境的异常变化所导致的。工业革命之前,各个国家和地区产生地质灾害的诱因,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是地壳运动、气候、地质构成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人类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的同时,付出的代价却是对矿产资源产地的大规模、破坏性开采,对当地的地质环境产生了难以逆转的巨大破坏,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遭受到了自然的反噬。近些年来矿山地质灾害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结合各地爆发的矿山地质灾害案例,此类灾害往往难以预测,其爆发形式往往是地面塌陷、滑坡、崩塌等,无论哪种形式都具有极为强大的破坏力,给当地百姓的人身安全、基础设施、生存环境等都产生极大破坏,是当前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灾害之一。为了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经济秩序的稳定,相关部门需要提高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能力,针对新形势下灾害发生情况予以总结和分析,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监管、预防和控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破坏程度。
        1.2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主要是由岩石圈、大气圈以及水圈组成的一种环境系统,自然界历经数十亿年的演化,实现了这三个系统之间能量与物质的有机转换。虽然生态系统是较为完美的循环系统,能平衡无数生物链的能量需求,但同时它也是脆弱的,一旦人为干预超出了自然消化的能力,那么便会爆发一系列人类无法承受的自然灾害。在生产力较为低下的时代,人类对于自然的索取还处于生态系统可承受范围,随着人类个体数量的增加,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对自然的需求也开始增加,渐渐超出了地质环境的承受能力,伴随着破坏性、毁灭性的作业之后,很多地区彻底打破了当地生态平衡,引发威胁人类生存的严重地质灾害。要想及时止损,就需结合灾害发生地区的地质环境特点,尊重自然规律下地质环境循环规律,运用科学手段做好防治措施。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
        2.1技术可行性分析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可行性。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或将其消除于矿山建设、生产过程当中,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2)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可行性。

针对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制定预防措施,因地制宜地和周边生态环境保持一致,可以达到保护地质环境和防灾、减灾的目的。(3)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遵循区域性、差异性和地带性特征,依据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原理,可以有效恢复、重建矿区土壤和本土化植被资源。(4)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的可行性。结合矿区经济技术和实际条件,可以设计可操作性强的治理方案,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后即可发挥资源自身价值。针对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及时治理,有多少治理多少。(5)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阶段实施的可行性。可以依据开发利用方案及采矿工程布局,紧紧围绕井工开采的矿区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统筹规划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破坏程度、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危险性稳定状况,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能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因地制宜、科学有效地改善矿区地质环境。
        2.2经济可行性分析
        (1)矿山企业治理的可行性。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费用由某磷矿全部承担。(2)矿山企业治理产生经济效益的可行性。通过及时保护与治理,避免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对策
        3.1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为了避免矿山地质环境遭到破坏,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矿区负责人要具备完善的环保意识,充分了解矿山环境遭到破坏后所带来的一系列危害。只有具备环保意识,才能提高其对工作的责任感,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采取绿色开采方式,实现矿山环境可持续发展。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各种矿山开采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制定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开采行为进行合理的约束,最大程度保护矿山的环境。
        3.2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有机结合
        为实现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保护与治理,要将环境保护工作与土地复垦工作有机结合。明确工作任务,并对任务进行合理整合,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由于该项工作与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内容息息相关,因此,需建立联合监督机制,对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使生态环境和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与治理,尽快恢复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3.3开展分级管理与评估
        为了确保矿产资源得到高效的整合和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时,需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分级管理。需根据环境的基本情况和地貌特征等内容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制定完善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模式,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要保证矿山地质环境得到全面的保护,明确重点,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科学的划分,就可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在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对环境进行合理的评估。人们在开发矿区的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环境评估是一项尤为重要的工作。通过合理的评估方式可以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优化。要根据当地的矿山环境进行客观的评估,减少矿区工程项目,改善矿区环境。由于不同矿区的地质环境不同,存在的生态问题也多有差异,需通过深入调查后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确保矿山环境和相关开采工作得到实时监督与控制,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4结语
        根据地质环境破坏类型确定监测范围及对象,在此基础上按照重点区域与一般区域分别布设监测工程的原则,可以更好地了解矿山地质环境变化情况,为矿山企业履行治理义务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淳.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问题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28):49-50.
        [2]薛志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策略[J].世界有色金属,2019(15):12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