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季永云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社会管理的内容之一,就是应对和化解社会生活中各类矛盾、纠纷,从而为社会的稳定运行创设良好环境。
        蒙阴县法律援助中心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社会管理的内容之一,就是应对和化解社会生活中各类矛盾、纠纷,从而为社会的稳定运行创设良好环境。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优化法律援助服务,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近年来,通过法律援助这一渠道,为农民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的维权服务,让公平正义得到彰显,让法治阳光得以普照。下一步,还要从加强社会管理角度,继续探索法律援助的创新策略和改进路径,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法律援助;社会管理;长效投入机制
        引言
        法律援助是国家对弱势群体实施权利救济的一种公共法律服务制度。随着法律援助的社会需求不断上升,实践中法律援助的供给明显不足,不管是以政府公共部门的公职律师为供给主体的法律援助模式,还是以社会律师为供给主体的法律援助模式,都存在低质低效的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法律援助服务的供给缺乏市场竞争机制。改变目前法律援助供给低质低效的困境,需要对法律援助供给模式进行改造,形成政府、私人部门以及非营利社会组织协同合作与优势互补的多元主体治理格局,以扩大法律援助供给的效率边界,实现法律援助供给效率的优化。
        1法律援助对社会管理的促进作用
        1.1彰显公平正义,维护合法权益
        寻求法律援助的对象,以农民工、下岗职工、残障人士等为主,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更容易受到不公正待遇,维护其合法权益存在迫切性。法律援助着眼于底层群众、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为经济条件困难无力通过诉讼途径维权的群众,可以选择法律援助这一渠道,无偿为这些有困难的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在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许多地方政府将法律援助纳入到民生工程中,设定更高的服务标准,提供更多的资源扶持,让更多困难群众与弱势群体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1.2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刻阐明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蓝图,提出“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繁荣公共法律服务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公平正义的关键要点,也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方式。因此,围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充分彰显。
        2社会管理中发挥法律援助作用的策略
        2.1坚持群众利益至上
        从法律援助的受众对象上来看,主要是底层民众,他们可能是进城务工人员,也有可能是孤寡老人、残障人士。他们的话语权较低,合法权益也更容易受到侵害。因此,法律援助应当重点关注这些底层民众、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穿到法律咨询、援助等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在接访时,耐心倾听群众反映的问题,明白前因后果、分清是非曲直,在此基础上作出判断、给出建议;在援助时,根据对方的身份、职业、文化水平等,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过于教条,才能使群众真正听的明白。这样一来,群众的问题得到了妥善地解决,这也是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种体现。
        2.2公职律师由政府机关实行行政管理
        自身不具备市场因素,因此需要引入竞争机制、激励奖惩机制以克服官僚作风,从而提高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对于高质高效完成法律援助任务的律师,给予物质与精神与上的嘉奖;对于达不到标准、质量不高的法律援助服务,要对律师进行批评警告,严重的要实施物质惩罚、延缓律师职业资格年审等处罚手段以达到鞭策的目的。建立考核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以克服监督的内卷化,通过考核机制督促律师按约定完成法律援助服务,同时将第三方评估结果作为律师业务水平与职业道德操守的评价指标,具体评估标准,应当听取法律援助对象的意见,做到合情合理,有的放矢,从而有效扩大法律援助的供给效率边界。
        2.3制定完善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和工作规范
        各地方法律援助机构为了能够实现统筹管理,应该搭建联动平台,让老百姓通过基层服务网络获取法律服务,进而达到提升工作效率,弥补传统工作模式不足,给予百姓更好体验的目的。但是想要全面建立法律援助协调机制,还需要明确基层服务人员的责任、流程、服务等,在根据新时期发展的实际情况下适当的调整自身的工作。例如:各地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制定严格的工作规范。对于一些以自身利益为主,违背公共法律服务标准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对于没有以人民群众为根本利益将给予大会批评等,并将其纳入考核绩效中,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动力,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
        2.4完善法律援助的资金保障制度
        经济基础是开展法律援助服务的最基本条件,有了经济基础才能让法律援助服务正常、有序地开展。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在法律援助工作上的财政投入,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去服务于群众,将援助工作深入到基层。当法律援助工作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后,农村地区的法律人才待遇首先可以得到提高。通过人才的待遇的提高,更多的法律专业人才会投身于农村地区的法律援助服务工作。法律援助资源的充实,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才能真正提高,能够切实服务于广大群众。政府也应当调动社会上的一切积极因素,利用社会募集捐赠等方式帮助法律援助服务的建设。法律援助服务的意义不只是政府的一项工作,也是社会的公益事业。对于社会的资金流引入也是法律援助资金的重要来源,政府应当要加以利用,公开化、透明化地将这笔资金来源运用到实处。秉持“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的注入,能够为政府减少一部分压力,还能多方筹集资金。
        2.5提供更多专业化的法律顾问和法律服务团队
        首先,法律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一批专业的队伍提供法律支持。借助培训和采用激励的工作手段对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对于一些“赤脚律师”进行法律培训,在定期进行法律培训工作后,以便解决农村地区法律律师缺乏和能力不足的问题。其次,引进一批更加专业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政策理论研究队伍(司法部门的专家参与、法律服务机构的专家参与、科研院专家的参与等),能够为政府决策等提供咨询工作,在做好宣传工作后,以便全面提升广大群众的法律维权意识。最后,鼓励一些法学类的学生积极参与法律援助工作,将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帮助这些法学类学生积累更多工作经验的同时也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更多中坚力量。
        结语
        改善目前的地区的法律援助体系是长远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想要真正地将法律援助服务提供给更多的群众,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调动社会各界的参与度,帮助健全立法体系、监督保障机制以及具体的服务体系。我国地区未来的法律援助事业会渐入佳境的。主动探索法律援助在经费保障制度化、援助队伍专业化、援助工作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路径,致力于向百姓提供更加便捷、更为专业的法律服务。
        参考文献:
        [1]于超.法律援助机构对值班律师监督管理的新路径——以《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办法》为切入点[J].中国司法,2020(10):52-53.
        [2]黄开金,刘敏.刑事辩护法律援助全覆盖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J].中国司法,2019(04):86-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