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旅游+扶贫”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李劼
[导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  广西南宁  530012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在消除绝对贫困的基础之上,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针对贫困地区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要因地制宜实施精准帮扶,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旅游+扶贫”;措施
        1乡村旅游扶贫的重要意义
        1.1大大改变低收入者的思想观念
        现存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乡村偏远地区。对外来旅游者及其思想观念也比较抗拒,有较强的抵触心理。此外,对于祖祖辈辈以务农为生的农民来说,他们很难相信发展旅游可以提高自身的收入。而通过乡村旅游扶贫拉动地区经济增长,让村民从旅游活动中得到经济利益,更多地尝到旅游活动带来的发展实惠,这就会由内而外的激发他们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热情,从而改变他们的传统思想观念,促进本地低收入者和外界的交流,增加贫困阶层获取新政策和新信息的渠道,树立对乡村旅游扶贫的信心,从而积极行动改善自身状况。
        1.2有力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产业进入了活跃的发展阶段,有效地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乡村贫困地区位置偏远、环境严峻,严重的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使其维持着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可以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推动下,盘活乡村优势资源,在偏远贫困地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探索新的发展机遇,从而产生更强的发展后劲。
        2旅游业发展有助于贫困地区减贫事业
        资源是有限的,具有稀缺性。旅游资源的稀缺性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旅游产业经济效益的下限。而旅游业的发展又是在市场机制内运行的。市场可以自行调配资源,也因此存在经济主体自发的竞争。贫困地区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政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既要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打响区域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又要探索优化旅游开发中的利益分配、避免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的作用,激发当地群众的内生动力,确保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贫困地区的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区位条件、资金投入方面都较为薄弱,但很多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奇特的自然风光正是极具潜力的的旅游资源。若将这些潜在优势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运用,可以带来带动原著居民上岗就业,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富裕,实现旅游惠民,助推乡村振兴。
        第一,授人以渔,增强扶贫造血功能。旅游扶贫是一项实施周期较长的系统性工程,主要通过带动地区产业发展、促进贫困人口就业的方式来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进行帮扶,有效激发当地群众改善自身生活的内生动力,确保贫困地区在脱贫后仍然能够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第二,推动贫困地区由“封闭”走向“开放”。在旅游扶贫实施过程中,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道路交通设施)能极大的促进贫困地区与外界交流,引导外商投资很多偏远、闭塞的村落得到适度开发。信息的交流、游客的增多也有益于当地群众不断完善旅游业、服务业发展思路,从而助力脱贫攻坚。
        3旅游扶贫模式的几种类型
        可以把旅游资源分为两种: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
        在自然景观资源的基础上发展旅游扶贫,操作空间广、发展形式丰富。

以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为例,其整合了南山国家风景名胜区、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白毛坪乡、汀坪乡等具有保护价值的区域,并合理利用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罕见的山顶湿地、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通道、高山台地地貌的高海拔牧场等优势自然景观,当地政府积极探索生态旅游+扶贫工作模式:一是以景区带村,依托南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江峡谷森林公园,加快推进白云湖片区、银山竹海等片区建设;二是以线路带村,重点打造县城至南山的精品旅游环线等多条精品线路,衍生出城步一日游、二日游至深度游的多线路产品;三是以城镇带村,加快推进县城旅游目的地、游客集散地和边境“口子镇”建设,覆盖3个乡镇59个村(居委会)。南山国家公园所在的城步苗族自治县通过推进旅游产业,辐射带动贫困户2000余户8000余人。
        自然景观资源的稀缺性是非常显著的,而人文景观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某些地方旅游资源匮乏的先天不足,从而带动本地区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是三支红军主力部队的诞生地,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落脚地,黄冈市下辖的红安县既是全国知名的将军县也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其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据此,黄冈市提出了“以红色文化旅游引领扶贫,以绿色生态旅游支撑扶贫,以历史文化旅游带动扶贫”的思路,整合“红色土地”“名人故里”“将军故乡”三张名片,打造了以文化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黄冈样本”。
        4乡村振兴视角下“旅游+扶贫”措施
        4.1多元驱动,筑牢旅游扶贫基础
        其一,政策驱动。各地要在扶贫办的主导下,以旅游扶贫项目为基本载体,统筹协调县、镇、村及农户,全面整合旅游、交通、环保、农业、发展改革等多部门资源,构建“政府引导、多方联动、农户参与”的农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方针,从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金融支持、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汇聚政策合力,使旅游扶贫成效精准惠及贫困农民。其二,产业驱动。要依托农村旅游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必须全面整合、优化配置旅游资源与生产要素,推进旅游业与农业、工业、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带动蔬果、畜禽等农产品销售,调整农业结构,拉动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的加工销售,带动交通运输、休闲旅游、贸易物流、房地产等产业发展,全面实现三大产业的联动互融,促进农村产业链的延伸。
        4.2精准定位,确立旅游扶贫模式
        其一,精准识别。为了确保精准扶贫项目与条件、市场及贫困人口的适应性,推荐采取RHB战略对旅游扶贫项目的资源、人员及效益进行精准识别,通过入户核查汇总信息,构建数据档案卡,对适宜参与旅游项目的贫困户进行记录,并利用大数据平台将旅游扶贫人口精准筛选,实现全过程跟踪监督,杜绝平摊指标等问题。其二,精准帮扶。各地要根据不同贫困村、贫困户的能力与需求制定差异化帮扶措施,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与能力水平提供种植业、旅游关联岗位服务工作、餐饮住宿或产品销售等多元就业渠道。对于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要推行兜底性保障措施,将农村旅游部分收益用于帮助此类群体,最终实现“因人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目的。值得重视的是,在农村旅游扶贫对象进行精准帮扶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统与分”的关系,针对涉及多数人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要做到统一化、标准化,而针对贫困户、贫困个体的帮扶则要分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内容与计划,实现“统分”的有机结合。
        结束语
        地方政府要注意落实乡村旅游扶贫目标,按照地方村实际情况探索乡村旅游扶贫可行路径,逐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实现真正的长期脱贫。但是,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和扶贫对象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基层政府的扶贫行动逻辑,低收入家庭的资金不足等问题,仍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马慧强,谢东伶.集中连片特困区旅游扶贫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山西兴县蔡家崖村为例[J].河北旅游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130-137.
        [2]王太明.新型贫困的主要类型、成因及治理对策[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5):1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