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路径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黄宗焕
[导读]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指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元素,通过生产性保护的开发方式,实现更具生命力的保护传承和有效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  广西南宁  530012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指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元素,通过生产性保护的开发方式,实现更具生命力的保护传承和有效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主要途径包括:一是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优秀文化元素;二是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载体;三是基于文旅融合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销售渠道。
        关键词:文旅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很多精神文明财富,对于人类来说,这些财富是文化的记忆,是文明的传承。这些精神文明财富其中的一部分被认定成为文化遗产,其中根据传承的方式等性质又分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因其物质性的特质,受到的重视与保护要先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迅猛,精神文明建设受到重视的情况下提出的新的术语。从中可以发现,国内外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主要来源多出自于国际公约、官方文件及一些主流团体的宣言。我们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国内外官方文件中可以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进化史,这一概念的界定直到今天仍然被不断的完善[1]。中国历史悠久,五千年文明所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极为丰富的宝库。不管是从国家大局的发展前景来说,还是从民族的凝聚力建设来说,文化遗产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而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稀缺性及其内在蕴含的符号价值,正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基因,是国家文明的传承。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在文化遗产研究的过程中个,学界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一个一般性的学术概念,这个概念针对我国体系繁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综合概括。但是在考察、实践过程中,我们接触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是五花八门、形态各异的,类似昆曲艺术、古琴艺术、中国传统桑织技艺、各类节庆活动等。应用型的研究需要对研究对象有深入的认知,一般性的概念范畴无法满足研究的需求,所以我们将会有重点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类别划分。人类的生活环境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时期的精神文化产物,受到时间、环境等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与制约[2]。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会停留在固定的表述或分类方法上,其分类方法会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五大类的分类方法目前在各国都被广泛使用,即“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另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名录中,另外添加有“文化空间”这一类型。在这一分类方法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方法中,不同类别的划分并不是很清晰,属于不完全的划分。例如“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中,很多民俗活动本身与其他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共通之处。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现状
        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定在每年 6 月的第二个周六,通过其主题的宣布可以看到国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战略。这个遗产日的设立也是模仿欧洲的一些国家而设立,旨在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高宣传效果,扩大社会影响力。随着我国进入后申遗时代,主题词也有相应的表现,在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而最新的主题则成为“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主题也对我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政策性的指引与思路[3]。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悖论一直在讨论与研究中,同时也是政府机构与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方观点是因为害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造成伤害,强调要对其进行原生态的保护,完全的拒绝产业化。但是,从国家政策发文的角度来看,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国家精神未来传承的一个前提。不论是有形的景观、古迹,还是无形的技艺、习俗,都是中国民族记忆的史册,是中国面向世界的名片。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类众多,从民间文学、表演艺术到传统仪式,都有其独到之处,很多非遗项目甚至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商业属性。例如传统技艺性的非遗项目,其制作的精美手工品得到了民众的广泛关注。例如有名的非遗艺术品,蜀绣。著名歌手以其为主题进行歌曲创作,在国家级的舞台上推广宣传以蜀绣为代表的成都传统文化。

而蜀绣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有制作精美优良,极具保存价值的高档产品,也紧跟时代,制作了很多与现代生活融合的蜀绣衍生品。例如蜀绣制成的传统服饰、例如家居中的摆件,还有很多结合卡通形象等制作的装饰品。这些文化创意产品有雅有俗,制作精美,受到了当地群众与游客的喜爱,也带动了成都地区其他非遗项目的发展与改变。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人们对于商品的精神文化价值有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很多人在旅游时在购买兵马俑、在选购丝绸,这些旅游纪念品本身并没有任何实用性的价值,人们为此消费更多是喜欢商品上面附加的符号价值。近几年,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兴起的重要原因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产业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性就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中国是唯一没有消亡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千年的历史文化为中国积攒了数之不尽的文化资源,其中仅世界级的非遗项目就已经达到,加之非遗四级体系的建立,我国的非遗项目已经拥有十分庞大的体系,想要传承和保护体量如此之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单纯的依赖政府资源投入、依赖慈善资助是不可行的。通过市场经济的调整,        努力自给自足才可能推动非遗项目焕发生机,非遗必然要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1、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和支助作用,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的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有效实施工业发展战略。例如,根据国家立法和条例,地方当局必须制定工业发展政策,鼓励社会行动者更多地参与工业发展并给予适当的财政支助,同时考虑到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实际情况该地区的遗产,重点鼓励低污染和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发展。
        2、社会组织应充分发挥工业发展的作用。在展览上,项目孵化器的职能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专家和技术支持。影响工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社会各阶层资源的整合,没有社会创新资源的支持,工业发展就会失去势头。因此,诸如非国家公共组织、商业组织等社会行为者,进一步利用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发展中的优势,根据政府的政策,制定具体部门的项目,鼓励工业开发无形文化遗产以促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4]。
        3、创新的工业化模式。科学完善的工业发展模式是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非物质功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可以利用、复制和传播工业化。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发展模式尚未成熟,各国政府和民间社会组织必须根据工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不断加以更新和改进。第一,必须研究如何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链,从价值观的转变,文化价值观的提高等进行改善。第二,丰富工业发展内容,除了物质形式的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播之外,利用虚拟网络促进工业发展,例如通过小型网络录像带展示了烧焦玻璃制品、制作剪纸和演奏民族乐器的情况。
        4、注重引进和发展工业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业发展是一项长期和可持续的工作,需要有才华的人不断给予支持。因此,政府、大学和社会必须重视发展和利用适当的人力资源。一方面,必须吸引高技能的专业人员参与发展,为工业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化区域战略的需要。另一方面,掌握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提高综合人力资源开发的能力,实现人才的高效利用。
        结束语
        当然,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还不适用以上的任何一种发展途径,如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去了存在的土壤,但确实具有保护价值的,可通过国家出钱的方式来保护其延续发展;有些已失去存在价值的文化技艺,如狩猎文明的技艺早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只要记录下人类曾经有过一段这样的经历即可,没有必要刻意保留.我们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动发展,不是要否定政府的地位和作用,相反,政府可做的事情更多,尤其是在搭建交流平台、发动民众参与方面,有更多的空间可发挥。
        参考文献:
        [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J]. 农村工作通讯,2014(6):32-48. [2] 谢菲.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研究述评[J].贵州民族研究,2011(3):93-98.
        [2]王宁.非物质遗产的界定及其价值[J].学术界,2003(4):51-54.
        [3]向云驹.论"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概念与范畴[J].民间文化论坛,2004(3):69-73
        [4]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2):103-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