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测土配方施肥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2月第5期   作者:王如月
[导读] 化肥过量施用及施肥结构不合理对我国生态环境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王如月
        浙江森禾沃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1100
        摘要:化肥过量施用及施肥结构不合理对我国生态环境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农用化肥施用量从2000年的4146.00万吨上升到2018年的5653.42万吨,增加了36.36%,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2%。且施肥结构不合理导致我国化肥利用率低下,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面对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增大以及粮食安全等问题,必须破解传统农业的困境,提升施肥效率、推进科学施肥,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从2008年起,中央“一号文件”就不断提出绿色生产的概念,2019年特别提出“化肥施用负增长”。研究发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能够合理使用化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同时,农业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也特别提出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进农户施肥方式,实现减量施肥。因此,在环境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的背景之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对保证粮食安全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应用
        引言
        化肥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在促进我国粮食增产和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年来,我国化肥使用量迅速攀升,2014年达531.9kg·hm-2,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9倍,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2015年农业部提出“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农村污染治理目标,其中“两减”之一就是化肥施用总量减量。化肥施用总量减量,减的是不合理施用的肥料。为实施化肥减量,提出了化肥减量实施技术集成,其中之一就是平衡施肥技术(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测土配方施肥相关概述
        通过肥料田间试验和土壤测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基于土壤供肥性能、作物需肥规律,实现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并同时科学选用氮、磷、钾等肥料。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科学施用配方肥料、调节土壤与作物供需肥矛盾方面的表现较为优秀,且能够实现作物所需营养元素的针对性补充,在减少肥料用量的同时实现养分平衡供应,节支增收、农产品品质改善也可随之实现。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实践中,需基于田块开展肥料配方设计,首先需确定氮、磷、钾用量,以此优选肥料组合,通过发放配肥通知单或提供配方肥料,即可满足农民施肥需要。具体实践必须做好田间试验,以此明确不同作物、不同施肥区的施肥比例、施肥方法和施肥时期,土壤养分数据也需要基于田间测试明确,以此更好开展施肥配方设计,而通过针对性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和样板田,即可向农民直观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优势,实现技术的更好推广。
        2基于测土配方施肥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应用
        2.1化肥减量目标的制定
        根据土壤pH值区间的养分指标分析可以找出需要减少化肥使用的基本方向,但化肥减量的具体实施,仅仅了解这些信息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分析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如何减少化肥施用量,减量方案执行后具体能减少多少化肥的施用量。依据pH值划分的土壤酸碱性代表面积,可粗略地制订化肥减量的方向和具体的减肥目标。以减少磷肥施用总量为例,将水稻的目标产量设定在9000kg·hm-2,每收获100kg水稻需P2O51.3kg,磷肥施用量=目标产量×单位收获养分吸收量-土壤速效磷×0.25(肥料利用率)。pH分级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pH>5.5~6.5土壤有效磷含量是较为理想的状态,以该值折算的磷肥施用量为准,测算土壤pH值分级下的土壤磷肥施用情况及减量目标。


        2.2土壤结构改良技术
        基于土壤的障碍因素和不良性状,土壤结构改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土壤肥力提高,保证土壤更好服务于农业生产。土壤结构改良技术可基于相应的化学或物理措施实现土壤结构改良,土壤肥力可由此提升,农作物产量增加、人类生存土壤环境改善均可由此实现。土壤结构改良技术涉及农业生物学、土壤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能够实现影响农作物生育不利因素、引起土壤退化因素的排除,并同时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状,由此创造的良好土壤环境条件可更好服务于农作物生长。土壤结构改良技术的推广可结合间作或套种、合理轮作推进耕作方式改进,如基于同一种类作物不同科品种、不同种类的作物进行间作、轮作、套种,土壤性状即可有效改善,这一过程中实现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提升可最终作用于肥料利用效率提升和土壤肥力提高。此外,还可以种植紫云英、红豆草、三叶草、紫花苜蓿等生长茂盛的草本植物,土壤营养成分可基于这类植物调节,土壤结构改良、土壤通气状况改善、化肥施用量减少、耕地质量提升均可顺利实现。在土壤结构改良技术的应用中,苏州属于其中代表,基于盐碱地农艺改良宣传和培训,当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得以有效引导农户通过农艺措施改良盐碱地,通过增施含腐植酸的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机械深松深翻、秸秆培肥、合理调配水资源、优化作物布局、调整种植结构等方式,当地土壤结构改良得以取得预期成果。
        2.3稻鸭共育生态养殖技术
        作为典型的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稻鸭共育生态养殖技术指的是直到水稻抽穗前在稻田中放入雏鸭,生活在稻田里的鸭与稻可形成共同生长、相互依赖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在稻鸭共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中,含有丰富氮磷钾的鸭子排泄粪便在稻鸭共育期间能够较小减少化肥使用量,不停活动和游泳的鸭子也能够实现杂草发芽的抑制,稻株发育的抗倒伏能力增强、发育促进也能够受到较为积极影响。鸭子喜欢吃昆虫类小动物等害虫和水面浮生杂草,稻田里的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象甲可由鸭子基本消灭,病虫草害的用药次数可由此减少。在稻鸭共育生态养殖技术支持下,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可顺利开展,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节本增效、粮食安全保障均可顺利实现。为科学应用稻鸭共育生态养殖技术,必须优选适宜的水稻优良品种,一般应选择品质优、抗逆性好、分蘖力强、茎粗叶挺、株型紧凑、熟期适中的大穗型优质品种。鸭子品种的优选也不容忽视,应选择活动量大、适应能力强、体型偏小、鸭肉品质质优、嗜食野生生物的蛋肉兼用型品种,并保证鸭子不影响水稻生长、食量相对偏小且能够放养田间灵活穿行。为防逃防敌害,需搭建鸭棚和围栏,并在稻田的一角修建简易休息场所,用于防暴雨和强光照射。
        2.4秸秆还田技术
        为了减少化肥施用量,在农作物种植管理过程中还可以运用秸秆还田技术。科学进行秸秆还田可以有效解决有机肥储备不足问题,提高农作物的种植产量,保障农作物的质量。同时,秸秆取之于自然,具有优化土壤结构的作用。农作物种植地一般都会产生大量秸秆,科学处理秸秆并将秸秆还田可以减少燃烧处理方式产生的污染,还能够节约和控制化肥成本。在使用秸秆还田技术时,要注意以下3点。1)对于秸秆要正确翻埋,要将作物秸秆切碎之后使用旋耕机和大型机械翻埋,使得土壤与切碎的秸秆充分接触,为土壤提供养分。2)秸秆翻埋一般在农作物收割之后立即进行,一边收割一边翻埋,可以确保秸秆在水分丧失最少的情况下在土壤中得到分解。3)秸秆翻埋6d后,进行二次翻埋,必要的时候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种植情况选择是否使用腐熟剂。要适当控制翻压量,在氮肥施用不足的情况下适当减少秸秆还田技术的运用,并科学处理秸秆分解过程中出现的过酸危害,一旦土壤中的有机酸含量过多将会影响作物对于养分以及水分的吸收。
        结语
        随着化肥减量工作的持续推进,使用化肥总量减量这一考核目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田化肥使用过量这一问题。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普及率,建立不同尺度的管理指标,相应标准可借鉴欧美等国家化肥减量的成功经验,制定养分管理政策法规制度等。服务体系上加强与服务主体间的沟通与共享,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服务互补,才能更有效地推进化肥减量工作的实施。
        参考文献
        [1]赵海红,吴国峰.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及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的途径[J].种子科技,2020,38(15):99-100.
        [2]王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7):148-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