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灿红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安徽 亳州 233500
摘要:近年来,在多方面利好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从而为各个行业的发展壮大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土地整治工作其主要作用就是改善我国耕地的质量,是当前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为了切实的将土地整治工作在耕地质量改善中具有的重要性发挥出来,还需要积极的落实土地整治评价工作。鉴于此,这篇文章主要围绕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优化展开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土地整治;耕地质量;影响评价
导言:
土地整治是当前扩展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的有效方法,针对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二者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加以综合分析,对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概述
1.1 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其实质就是针对自然灾害、不合理土地资源利用实施整治,促进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升,土地整治用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到土地的开垦、土地整治以及土地的开发。土地整治工作的实施对于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扩展耕地的范围都能够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并且也可以为耕地质量的提升给予良好的保障,促进农村民众经济收益的不断提升。土地整治工作的实施是我国稳步发展需要坚持的一项战略工作,结合各方面实际情况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能够切实的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升,并且在城镇建设工作中也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就当前我国实际情况来说,耕地的利用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切实的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的全面实施,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升,从而为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耕地质量
(1)耕地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就当下实际情况来说,当前人们并没有对耕地质量进行详细的定义。一般情况下,耕地的质量主要涉及到:环境质量、耕地土壤质量等。在提升耕地质量的时候,务必要重视土壤经济质量的提高。土壤的质量与耕地的质量存在直接的关联,并且周边环境也会对耕地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耕地生产能力从某种层面上也可以反映出地区经济质量,在组织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时候,应当重点利用专业的技术和方法对土壤污染情况、土壤酸碱度、土壤层内有机物质的含量加以切实的调控。通常来说,土壤整治工程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持,农田防护功能,田间道路工程、农田灌溉排水工程等等,从而借助诸多的整治工作能够促进土地肥力的不断提高,为农业生产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及未来良好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充分结合各方面实际情况和需要对排灌设施进行不断的优化,将农业基础设施的作用切实的发挥出来,保证土地拥有良好的抗灾能力。结合实际情况对田间道路进行合理地调控,能够针对天剑务农加以不断的完善,并且对整个地区的环境进行优化,推动农业发展朝着合理性和规范性的方向迈进。将整个地区生态环境进行不断的优化,从而对耕地环境进行切实的改善。在实施土地整治工程之后,还需要重视后续管理工作的实施,加大力度落实耕地的保护工作,促进耕地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将土地整治措施加以整合运用可以完成对耕地质量的提升,保证土地的综合性能的提高,促进农作物生产量的增加[3]。
2 面向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问题
土地整治工作可以说是优化耕地质量的有效方法,为了保证土地整治工作的作用能够切实的发挥出来,就需要积极的落实评价工作。在针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价的时候,一些工作人员往往都会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田间道路、土壤质量、环境情况等多个方面入手,结合实际情况来创建评价模型,并且利用分层分析的方法来判断所有指标对耕地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一些学生从土壤质量、岩体结构、土层厚度等多个方面来实施耕地的质量评价,将原始自然质量相关数据看做是常数,对工程施工对耕地造成的影响加以综合分析,随后针对原土地利用参数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实现对最耕地质量的等级的划分。
3 面向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优化
3.1 评价优化思路
在判断耕地质量的时候,土壤内有机物质、土壤质量等多方面指标都可以将耕地自然情况加以反映,在实施土地整治工作的时候,耕地质量往往都与自然环境存在密切的关联。
与环境因素相对比来说,耕地自然质量变化较慢,如果可以从环境的角度来对质量评价结果进行调整,可以促使耕地质量与土地整治之间存在的关联更加直观的反映出来。当先,我国所运用的耕地整治方法主要是创建排水工程或者是灌溉工程来实现,主要作用就是能够创造更好的耕地条件,促进耕地利用效率的不断提升。就一个方面来说,需要我们从经济性的方面加以评价,判断耕作条件对耕地质量造成的影响。在针对耕地条件加以改善的过程中,天块周边环境就会出现一定的波动,耕地生物特性等诸多方面也会随之变化,所以我们还需要从生态环境入手来对与耕地质量存在关联的因素加以分析。
3.2 分析评价对象
在实际组织实施土地整治工作的时候,整片整治工作的实施可以促进道路工程灌溉排水工程建设工作的落实。一般来说,在进行评价工作的时候,所采用的都是地球化学方式来实施野外采样,检测土层质量,判断耕地的肥力情况,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土壤种类情况在完成蚯蚓和土壤微生物碳取样工作之后,可以借助ArcGIS软件来获取耕地样本,并完成高效的评价共工作。
3.3 实施评价方法
就耕地经济、生态环境以及耕地的自然属性实际情况来说,针对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之间所存在的关联进行分析,可以完成指标的筛选。在针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价的之后,结合实际情况以及之前工作经验来确定土壤的种类以及地学特征指标,一般情况下,土壤种类以及地学特征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且还会表现出静态学的特征,但是往往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变化。就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说,要想高效的对耕地的利用效率加以准确的评价,应当切实的选择适合耕地条件,耕地条件的合理性与农田建设存在一定的关联,所以也会对耕地的产量造成巨大的影响,就生态环境评价工作来说,挑选具有生物特征以及良好稳定性的指标,不但可以对土壤微生物以及污染情况加以判断,并且还可以准确的对耕地的生态环境加以反映。在整个过程中,除了耕地自然指标之外的其他指标往往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拥有较强的动态性特征。施肥效果以及灌溉的效果也会对其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实施评价工作的时候,应当对地块耕地条件,土壤条件以及地形特征加以整合,从而明确所有指标的权重恶化分值。在实施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的时候,需要全面的掌握所有的相关参数,从而确定环境状况。针对那些无法进行量化的因素加以综合分析,应当利用合理地分层分析方法来划分指标的权重。在实施分析工作的时候,应当结合相关信息资料以及专业人士的建议落实工作。
3.4 分析评价结果
经过对耕地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加以分析可以判断出整个地区整治工作开展之前整个地区的耕地质量情况。这篇研究中,主要针对的是分值在00~1 000之内。在该地区分布的15等14等和13等耕地分别占据0.7%,10.4%和88.9%,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整个地区土壤都是以沙土为主,并不具备灌溉条件以及排水条件,基础农业生产设施的配备交叉,所以需要进行土地整治工作。在土地整治工作结束之后,经过分析总结出整个地区耕地利用等评价分值普遍处于300一1 500之内,15到13等和12等耕地分别占据0.7%,91.1%和8.2%。相对于整治之前,增加了12种耕地面积,同时,13等耕地面积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15等耕地面积并没有发生改变。经过土地整治整个地区内的基础农田灌溉设施得到了良好的完善,可以满足农田种植的实际需要,并且还扩展了耕地的面积,促进了耕地质量的提高,为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结论
总的来说,土地整治工作并非是一件短时间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以保证促进整个地区耕地质量的不断提升。在实际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时候,应当从自然地质、耕地经济、生态环境入手来对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之间存在的关联加以综合评价,这样才可以将耕地质量改善情况直观的呈现出来,推动土地整治工作的持续落实。
参考文献:
[1]陈梦军,舒英格,杨永奎,申玲,王旭莲,肖盛杨.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现状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21,27(03):47-52.
[2]张敏.耕地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概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1):10-12.
[3]马雪莹,陈光银.基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7):30-32+35.
[4]李松,胡承庚,潘仁秀.面向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优化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3):9+11.
[5]边震.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提升评价[J].农家参谋,2019(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