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变对建筑设计的要求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熊小颖
[导读] 本文对新时期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变对建筑设计的要求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人居环境的建筑设计概况入手.

        熊小颖
        上海联创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  要:本文对新时期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变对建筑设计的要求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人居环境的建筑设计概况入手,进一步分析了人居环境改变下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了提升人居环境中建筑设计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人居环境改变;建筑设计;概况;原则;措施
        
        前言
        建筑设计是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重要一环,前者要以后者为引导,在后者的整体规划下进行。当人居环境出现变化时,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必须坚持灵活应变原则、统筹兼顾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
        1.人居环境的建筑设计概述
        人居环境的建筑规划设计,主要体现为室外小区及室内格局的规划设计。对于居住建筑的住宅套型设计来说,在每套住宅的内部空间应包含大厅、卧室、卫生间及厨房等;而辅助空间如基本过道、贮藏间及阳台等,应配合室内净高,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住宅建筑的外部环境则包含服务型的公共建筑及绿化、道路等,它促进了住户间的交往接触,也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健康的生活场所。在人居环境中,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要围绕人居环境相关科学理念,探索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人与景的关系、居住区建筑与景的关系、人与居住区文化的关系等各方面因素,进而建设出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除此之外,居住区建筑设计还应该注重具体地形地貌、气候、土质、水文、经济等要素信息;将设计内容细化分为公共绿地设计、植物配置、宅旁绿化、架空空间绿化、屋顶绿化、停车绿化,以及道路景观、休闲广场等,提升设计效果。

图1 人居环境
        2.城市人居环境改变下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1灵活应变原则
        在人居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建筑的设计要灵活应变,运用科学的设计方法与理念,实现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完美融合。因此,在前期设计环节,要结合工程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变化信息,对环境中的各类资源——包括地形、地貌、植被、太阳能和水系等,进行科学的梳理,以及充分的整合利用,以此确定科学的建筑选址、朝向、布局方案,确保建筑结构与风格与其所在生态环境保持一致,将居住区打造成一个和谐的生活空间。
        2.2统筹兼顾原则
        由于人居环境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建筑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对其进行科学设计,必须对其人居环境内各要素特征以及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全面的剖析与研究,进而得到科学的设计方案,使各要素得到全面协调,最终提升建筑质量。不仅如此,建筑工程所在的生态系统与社会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易变特征,因此,要坚持统筹兼顾原则,注意建筑整体与其所在自然、人文环境的全面协调,使建筑融入其所在的大背景中去,在人居环境出现变化时,随之做出调整,减少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与负面影响,最终打造具有共生性、反馈性的优质工程产品。
        2.3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
        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全面的重视,人居环境中建筑的设计尤其如此,必须将群众的居住感受作为重要指标加以考虑。

基于此,设计人员要致力于为群众、居民提供一个更环保、舒适的社区空间,使其与自然相亲,拥有高品质生活与愉悦的情绪体验。除此之外,因为整个人居环境系统内有着复杂的资源要素,设计人员不仅要考虑人居环境的整体变化,还要对其中的可用资源加以挖掘。例如对当地的各类节能技术进行充分利用,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费量,同时减少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程度,达到良好的节能环保效果;此外,对历史文化古迹进行必要的保护,彰显建筑与景观的文化魅力。
        3.提升人居环境中建筑设计质量的措施
        3.1形成科学的工程设计统一标准
        在对人居环境中建筑工程进行前期设计时,需要遵从国家、行业的设计标准,积极利用现代化设计理念与方法,降低工程设计对于后期施工建设以及整个原有居住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得工程能够顺应人居环境的具体变化,继续发挥其社会服务性能。例如,标准制定人员要将绿化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对建筑设计单位形成严格要求,规定其必须达到的绿化水平,指导其从墙体、屋顶、道路绿化等不同角度入手增加绿化面积,构造层次化生态结构;并且不与原来的人居环境冲突、不妨碍群众的基本生活。
        3.2做好人居环境的调研与分析工作
        在我国广阔的城市空间中,不同地区的住宅区建设情况不同、建筑设计对应的人居环境条件就存在巨大的差别,对建筑进行设计,就要应用科学的方法与理念,对人居环境中各方面要素进行整体把握,及时把握其变动信息。具体来说,要安排专业人员到小区现场展开调研,对建筑高度、楼群密度、建筑的容积率及其变化量等加以分析,唯有通过可靠调查与研究,才能为后续的建筑设计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此外,为保证建筑与人居环境、群众生活空间的完美协调,还要了解群众的生活习性、当地的文化特色、适合当地气候的生物与群众对特定景观的偏爱情况,进而打造满足群众心理需求的景观。
        3.3确保建筑工程与小区整体环境协调
        与整个人居环境相比,建筑工程是一个相对局部的领域,它可以说是居住环境中的特定组成要素,因此两者有着不可分离的紧密联系,小区的原有构造会决定建筑工程设计的空间与思路,而其后期发生的变化也反过来影响建筑设计的新思路。因此,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必须首先从全局出发,对居住区整体状况、原有基础设施布局、空间规划信息以及后期变化状况等有所研究,进而对建筑设计的细节加以分析。
        3.4使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相得益彰
        当前,对住宅区建筑进行设计规划,早已突破了传统的设计理念与模式,它要求对各要素进行全面的思考与研究,使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相得益彰。具体来说,建筑设计、植物种植规划要遵循自然生态的原则,综合考虑与构思,强调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理念,景观植物的种植形式以自然式为主,利用植物划分空间、引导视线。在建筑入口位置的绿化,可选用香樟和银杏等作主景树,带来视觉的冲击,体现小区品质;住宅区绿化可结合小区建设的整体风格,采用简洁、整体的设计手法,营造清新自然的小区景观;活动场地绿化则要强化安全性和参与性,用观花植物和叶色四季变化多的植物;休闲广场绿化可采用阵列式布置,使更多的休闲活动区能满足人的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新时期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变对建筑设计的要求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人居环境改变下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成提升建筑设计质量的措施,形成科学的工程设计统一标准,做好人居环境的调研与分析工作,确保建筑工程与小区整体环境协调,使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李子龙.东北地区住宅建筑适宜性生态技术设计研究[D].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