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现状及改善对策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第5期   作者:吉日木吐
[导读] 针对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现状,采取实践经验总结与分析的方法,展开具体的论述,提出机械设备精细化管理的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吉日木吐
        中交一公局西北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 西安市 710000
        摘要:针对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现状,采取实践经验总结与分析的方法,展开具体的论述,提出机械设备精细化管理的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借鉴。经设备管理实践检验,坚持精细化管理思路,积极引入现代化技术手段,围绕设备日常保养和维修等工作,做好严格的把控,对保障机械设备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实现,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具有参考借鉴的价值。
关键词: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现状
        随着建筑工程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现场聚集了大量的机械设备,为生产助力。机械设备的使用,虽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不过也带来了系列的管理问题与挑战,需做好全面严格的控制。深度分析此课题,提出有效的机械设备管理策略,促使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具有现实意义。
1 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的要求与特点
        从管理实践分析,必须结合生产需求,选择高性能且负荷能力均适宜的机械设备,促使建筑生产能够建立在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上。构建完善的设备管理责任制度,督促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认真执行生产和技术以及安全操作规程,切实保障安全生产效益目标的实现,有效节约费用,促使机械设备的效益水平得到提高。围绕机械设备的运输和安装等全过程,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有效降低故障率。除此之外,要做好日常维修与保养,消除设备存在的隐患与问题,使其可以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强化验收和登记以及保管等的控制,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从使用的机械设备分析,具有以下特点:1)生产作业使用的机械设备随着施工流动和拆迁以及拆装,会频繁安装和拆卸。2)作业对象为砂子和石块等,且多为露天作业,极易受到风雨和大气等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磨损,具有损耗大的特点。3)生产作业期间,人机配合比较多,因此机械配套组合方案不确定,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2 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着的问题
2.1 机械管理不到位
        从机械设备使用的角度分析,必须要做好日常保养,维持机械设备安全稳定运转。实施定期保养方案,坚持养护和维修并重的原则,以预防为主,做好消缺处理。一般来说,机械设备的保养包括例行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以及三级保养。通过清洁、润滑以及紧固等措施,完成相应的检查。使用的机械设备,在运转期间若产生故障或者磨坏,则要进行修理。通常要进行大修、中修与小修,采取局部修理和更换以及修复等措施,完成机械设备的检修。目前来说,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着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项目管理实践中,注重机械化生产,不注重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使得很多机械设备带病运行,影响着机械化生产的交易。
2.2 机械管理的管理办法落后
        建筑机械设备的类型和数量不断增加,机械化作业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继续采取传统的机械设备管理办法,难以得到设备管理要求。若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继续采用旧办法,将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造成管理成本偏高,影响着机械设备使用和管理效益。为了能够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引入信息化与智慧化管理技术,提高机械设备保养与维修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促使机械设备的隐患与问题被发现,切实保障机械设备的价值得以实现。
3 建筑机械设备管理改善的策略
3.1 做好机械设备配置
        现阶段,建筑生产使用的机械设备呈现自动化、大型化、智能化特点,为机械化作业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例如,深基坑施工作业会使用到挖掘机、碾压机等;主体结构施工会使用的吊车和塔吊等。在选择机械设备时,要结合建筑工程生产作业的需求和成本,做好综合分析,选择适宜的机械设备,为机械化施工作业的质量与效果得到提高。

配置机械设备,要围绕型号和规格以及数量等方面,做好严格的把控,保障能够达到生产要求,促使性能作用得到发挥。按照生产效率高和精度以及安全性等指标,做好综合分析,选择高性能的机械设备,为机械化生产作业提供支持。除此之外,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配置相应的机械设备[1]。
3.2 制定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随着建筑工程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设备被投入使用,要求结合机械设备的特点和类型以及使用要求,制定相应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规范机械化生产作业,提高机械设备使用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水平。细化分解机械设备的管理职责与任务,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维修工作。明确机械设备使用人员和保养维修人员的职责,形成强大的力量,保障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项目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机械化施工的重要性,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增强管理者的重视度,使得机械设备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落实到位,及时排查存在的隐患与问题[2]。
3.3 引入智慧化技术手段
        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完善,积极引入智慧化技术手段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整体管理角度来说,搭建信息化平台能够实现对各个专业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得使用机械设备的人员能够掌握设备的情况和具体位置,进而提高使用的效率。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中,利用BIM建模技术,通过对施工作业现场各个功能区的细化分解,精准定位塔吊和现场道路布置情况[3]。利用构建的模型,可以实现对塔吊工作范围和吊重以及利用率情况等的实时化掌握。通过进行模拟分析,能够实现三区分离人车分离,使得塔吊可以满足现场的施工。当处于生产作业高峰期时能够维持现场的秩序。在塔吊使用环节,可以利用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实现对塔吊运行情况的有效掌握,利用配置的防碰撞系统,经过对数据信息的分析,掌握塔吊是否超重或者碰撞,进而保证施工作业的安全。利用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机械设备采购和安装以及使用等多个环节的数据信息采集,经过数据的深度分析,能够掌握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而为生产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与此同时,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够及时提醒维护人员进行保养和维修,使得养护工作能够落实到实际,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和效益,进而保障机械设备应用价值得以实现。目前来说,很多工地对于机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需要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投入力度[4]。
3.4 做好日常使用管理
                从日常使用管理的角度来说,要认真贯彻落实机械设备养护和维修制度,通过定期的检验,检测与维修,消除机械设备潜在的隐患与问题,使其能够达到安全生产作业的标准。结合使用的机械设备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日常管理水平,进而保障机械设备性能在线。围绕使用的新机械设备做好相应的分析,对可能遇到的使用问题和故障,提出优化的维护措施,保障机械设备维修到位按照技术规范和标准,完成相应的操作,切实保障措施的应用效果[5]。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和优化,要围绕作业全过程,做好全面严格的把控。文中结合实践进行分析,提出做好机械设备配置、制定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引入智慧化技术手段等建议,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结合机械设备使用新形势,积极探索有效的保养维修措施,实现机械设备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开锋.建筑机械设备安装管理的问题分析[J].电子技术,2021,50(01):164-165.
[2]潘念.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现状及改善对策[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24):30-31.
[3]袁宝帅.新时期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方法[J].住宅与房地产,2020(33):138-139.
[4]陈世佳.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与调配分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22):18-20.
[5]李振媛.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低碳世界,2020,10(05):206+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