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碧棠
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城乡住房建设局 523750
摘要:由于城市发展规划和建筑物本身有限的使用寿命,导致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建筑物被拆除,浪费了大量的工程材料,同时也产生了建筑垃圾处理难的现实问题。而现有的建筑施工速度缓慢、限制条件多等因素,制约了城市建筑物的建设速度。从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建筑的建设速度出发,装配式建筑物通过在工厂预制大部分构件,在现场安装成为能够发挥一定功能的建筑结构物,降低了施工现场的施工环节,但是也给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基于此,本文就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相关影响因素和解决措施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管理模式;影响因素;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2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作为一种十分新颖的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在构建过程中主要依靠预先制作好的材料,在建筑施工现场运用相关手法和技术,实现连接而装配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拥有诸多优势,有效缩短了工程周期,因此在建筑工程领域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但就目前而言还有诸多地方需要改善。
2 装配式建筑工程优势
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的构件大多数都是经过工厂产业化生产而来的,一般情况下都比较符合标准产品规定,并且能够直接在现场进行安装,极其方便快速,当施工的进度以及时间非常紧迫的时候,其这一优势便会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其他相同的产品所无法媲美的;由工厂标准化而生产出来的构件,与现场生产的构件相比较,其质量会更优,控制方面会更加有效;由于减少了周转材料的投入,使得租赁费用不断降低;现场施工环节工作量的降低对于环保会更有利;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使材料节省,不必要的浪费也就减少了;生产构件的时候主要是以机械化为主,标准化也更高,减少了现场工作人员的配备,使生产更加安全,成本也会大幅度降低[1]。
3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相关影响因素
3.1 管理理念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内部的风气,一直是忽视管理、重视经济效益,此举直接导致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磕磕绊绊,甚至举步维艰,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相关管理部门也没有做到监管职责的完全落实,管理工作在十分被动的环境中开展,创新意识更无从谈起。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配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调配数量足够的相关管理人员,对整个施工现场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和控制,然而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将这些要求“置之不理”。相关管理人员数量达不到标准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有的管理人员只是“临时工”,并非专业管理人员。
3.2 管理体系
我国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要求施工速度的同时,也要保证施工质量,这就导致一些建筑企业为了使利益最大化,大幅度减少工程的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工程师队伍,建筑工程的管理部门缺少专业的工作人员,或者让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出现人员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和人力资源浪费的问题,难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工程管理工作的作用,给整个建筑工程的管理体制都埋下了隐患和问题。另外,在建筑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也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队伍,面对专业性强的管理工作,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能够快速处理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都普遍偏低,缺乏对口的专业复合型人才,这是影响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主要原因。
3.3 协同管理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涉及众多的施工单位,需要这些施工单位协同合作,才能高效完成各个施工环节,但是在实际的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却往往由于利益分配问题、施工现场环境因素影响等,使得各施工单位难以相互协作,最终影响到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例如,装配式建筑工程对预制构配件安装精度具有较高的要求,对各个配件安装的协调性有较大的影响,如果在施工前期缺乏对预制构配件安装有效管理,后期在安装其他一些配件时可能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进而引发施工质量问题,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便在于协同管理不到位,各施工环节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且在装配精度监管上存在不足,在多方面管理因素共同作用下影响到工程质量。
4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措施
4.1 优化工程管理思想
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思想是否先进,会直接对整个工程管理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可以有效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创新,使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相关施工单位必须要意识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具有非凡的意义,从而明确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与过去的施工管理经验有机结合,以及结合本工程实际状况,出台科学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案,让所有施工部门协同开展工作,真正做到建筑工程信息的高速传递、实时共享。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必须调配数量充足的管理人员,不断对管理组织结构进行优化,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做到实处,而不是变成“形象工程”,有效避免风险事件发生[2]。
4.2 构建完善的工程管控制度
在发达国家,建筑工程的监管制度已经十分完善,我国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具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实施工程监管制度的时候,要根据我国的国情,积极主动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对各个阶段的经验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为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管控方法。施工团队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管,确保各个施工阶段和施工环节的质量。监管人员要时刻跟进施工现场,对现场的数据进行及时的记录,加强风险防控工作,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调整。其次,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对施工质量的追求和需要,施工团队要与时俱进,采用现代化的新型技术,完善管控信息网络,运用科学系统的方式对施工进度的变化以及建设环节质量的变动进行分析预算,为调节项目建设计划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资料。最后,施工团队也要加强对建筑项目管控的重视,在监管人员在实际的监察过程中,对工程的质量、项目的费用、建设的进度、项目人员的劳务费用和对项目人员的配置都要做好监督管理,当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3]。
4.3 强化协同管理力度
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包含有众多的施工环节,且各施工环节通常由不同的施工单位完成,为有效保证其整体施工质量,需要由总承包企业协同各施工单位进行综合管理,才能在管理中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施工建设之初,由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制定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并明确标出其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将现场管理制度发放到各个部门、各个施工单位,要求各部门或施工单位在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以此能够从上到下促进施工现场规范。在施工过程中为促进协同管理的高效开展和进行,可以引入一些较为先进的管理技术,如在现场预制构配件管理上面,可以引入二维码技术,施行一件一码的管理方式,以此可有效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避免施工现场混乱的情况发生。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施工速度较快、质量可靠,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绿色化、产业化发展。根据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情况分析不难发现,装配式建筑已得到了大力推广,在项目实践中须规范落实相关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立.浅谈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J].住宅科技,2014,34(6):73-76.
[2] 罗杰,宋发柏,沈李智,等.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若干要点研究[J].建筑安全,2016,31(8):19-25.
[3] 戴海香.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9(9):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