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设备应用中干扰和屏蔽研究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5期   作者:陈思霖
[导读] 很容易产生故障的问题,对企业的正常生产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做好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控制,以此来将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

        陈思霖   
        身份证号码:34060319890507****
        摘要:对于电气自动化领域,主要就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计算机系统控制电气操作以及应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将传统企业生产模式进行了改变,不需要过分依靠人力,而是依赖电气自动化设备,对企业的生产秩序进行维持。企业在生产当中,经常出现电气自动化设备性能不是很稳定,很容易产生故障的问题,对企业的正常生产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做好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控制,以此来将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设备;干扰;屏蔽
        引言
        伴随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推动着电气工程向着更高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电气工程中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便成为电气行业不断发展的关键之一。
        1电气自动化概述
        电气自动化集合半导体材料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够达到控制系统自动化的要求,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如今电气信息技术不断地向前推进,也可进行模拟操作,对电气设备运转达到自动化控制,实现工程监控。传统的自动化金属已经较难适应如今的工业生产要求,电气自动化控制使得现代工业技术的应用更加直观和灵活,有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2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干扰因素
        2.1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是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应用中的一个难题。自动化设备一般采用电磁波和高压线路。由于内部元器件设计不合理,导致自动化过程中发生内部电磁干扰。为了保证自动化设备的正常运行,必须根据原因及时解决问题。
        2.2探测与辐射干扰
        辐射流入也是电气工程领域自动化设备的干扰。为了减少感应干扰和辐射干扰,提高自动化设备的效率,有必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工作。
        2.3地电位的干扰
        电力工程和地球之间的电位差成为自动化设备在电气工程运行中的干扰因素,这要求技术人员在安装自动化设备时提高警惕,避免失误。
        3电气自动化设备应用中干扰和屏蔽处理措施
        3.1优化电气设备设计方案
        在对电气设备方案的设计以及制定当中,需要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对电气设备使用状况整体了解,按照实际要求做好改进处理,保证在应用中稳定性良好。比如,干扰源当中的交流接触器需要和运动板卡进行分开设置,也可以采用金属板将其隔开,这主要是因为运动板卡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并且也需要对弱电和强电进行分开排线,继而通过双绞屏蔽电缆进行线路的连接,同时将电缆屏蔽层进行接地处理,将其中的静电及时导出,也可以降低由于外界造成的干扰,确保线路安全运行。除此之外,在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装中,尽可能通过实验室来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实际运行环境进行模拟,结合实验数据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指标进行计算,其和现场测试有着很大的差异,实验室能够对多种工作环境进行模拟,在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测试中,所检测的结果也非常的准确。
        3.2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电气控制是最为核心的环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控制效率与精度,且能够应对庞大的信息数据以及复杂的工作流程。模糊控制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下的常用电气控制技术之一。模糊控制是基于模糊推理与模糊语言理论而形成的控制形式,结合计算机技术形成闭环结构的控制系统。其结构核心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模糊控制设备,这也是模糊控制与其他控制方式差别之处。模糊控制系统结构分为模糊控制器、输入/输出接口、执行机构、控制对象以及测量设备。

其中,控制对象的容纳范围十分广泛,不论是确定、模糊,单变量、多变量,定常、时变,线性、非线性均可以作为控制对象。无法精准建立数学模型的对象更加适合应用模糊控制技术;执行机构不仅可以使用直流电动机、步进电动机等,还可以使用气动调节阀、液压阀等;模糊控制器则是模糊控制技术的核心元件,是一种应用模糊知识标识与规则推理的控制设备;输入/输出接口在模糊控制系统中由于大多数控制对象的控制量与可观测状态为模拟量,模糊控制系统也需要使用A/D转换设备。在模糊控制系统中还需要配备适用于模糊逻辑处理的结构,该结构可被认为是输入/输出接口。除了模糊控制形式外,专家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都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下的电气自动化控制形式。如专家控制基于专业理论技术,结合专业生产经验,对电气自动化进行的一种智能控制。主体构成由知识库与推理机制,通过对知识的组织排列,根据一定策略选择合适的规则进行推理,以实现对对象的控制。专家控制较为灵活,能够适应对象特性与环境的改变。基于专家控制形式,系统能够在偏差较大、非线性的环境下安全稳定地开展工作,鲁棒性强。
        3.3应用AI技术
        3.3.1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技术作为智能控制技术的一种,主要是通过模糊理推方式,采用用直流或交流传动形式,以模糊理论、语言参数等内容作为基础的控制理念。通过利用模糊控制设备,针对被控目标进行相应的模糊模型和反馈结构数控体系的搭建,从而完成控制要求。模糊控制的自学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模糊控制技术与AI技术相结合,可以在控制领域达到较好的效果,能够在电气控制过程进行自适应的修改和完善,自动校正控制器,提升控制系统的性能,减少扰动的影响,在复杂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上有突出的优势。
        3.3.2专家控制
        专家控制系统作为具有大量的专门知识以及经验的程序系统,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专家理论为基础,通过专家经验开展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对于专业性的复杂问题进行解决。专家控制系统已经在故障诊断、工业设计和过程控制等领域有了一定的应用,在电气控制领域的应用也开始逐步推广,采用多样化方式解析被控对象和控制器模型,结合数值计算和符号运算,选取最佳的控制参数,完成参数优化,利用微调设备参数的方式适应外界的控制环境,实现在线处理的灵巧性,提升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是电气装置更加稳定的工作,并提高电气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3.3.3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由大量控制单元共同组成,通过模拟人脑的机制和活动,并对其功能进行基本特征的抽象,深入研究网络算法和性能,有一个神经元连接手机的大量信息和数据,并根据相关规则来转化,再利用单元格传输系统分析处理,从而为控制系统提供数据支持,通过逼近理论开展网络设计,利用数理方法进行软件模拟和硬件实现。神经网络能够为复杂问题提供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优化组合和机器人设计等诸多领域得到应用,也能够推动电气控制领域的发展。
        结语
        总之,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稳定性的控制,除了需要安装人员技术水平良好,也需要设计理念的合理加持,这对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是非常的有利,因此,需要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进行合理控制,为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沫然,董冠辰,王淑娴,李玥琛.电气工程中自动化设备的抗干扰策略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06):127-128.
        [2]储诚江.电气工程中自动化设备的抗干扰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12):177-178.
        [3]孙静.基于电气工程中自动化设备的抗干扰方法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4):80+82.
        [4]任翔.电气自动化设备稳定性控制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到的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4):194.
        [5]徐冰,李国峰.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现状与相应措施[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172(40):66-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