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美静
承德润金水务有限公司,河北承德 067600
摘要: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防渗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对于此类工程项目的最终质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本文对防渗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当中的主要意义加以阐述,分析此项工程所表现出来的渗漏问题,进而提出此项工程防渗施工技术的要点,以期为有关施工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施工技术;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事业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工程数量逐渐增加,工程规模不断地扩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水利水电工程事业属于民生项目,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作用,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其涉及多方面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实施系统化管理,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控工作,尤其是在防渗堵漏方面,更是要基于出现渗水漏水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
1防渗技术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各方面参与设计和建造。在当前的水利水电项目实践中,渗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与施工过程中的某些环节以及某些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部件有关,若处理不好,将会使整个项目收益受到很大的损失,乃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准确地将防渗技术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可以有效减少渗漏的可能性,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从而提高水利水电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社会经济秩序的稳步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水利水电工程渗漏原因分析
2.1穿墙管导致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包含了诸多种类的施工项目,而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应用的水管数量比较多,而且水管种类也较为丰富,需要应用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性,需要根据水管的类别和安装要求来选择适宜的施工方式。当水管安装出现问题的时候,便会出现渗水问题。例如,将水管和其他构件相连接的时候,焊接施工质量不到位,导致中间存有缝隙;或是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时候,如果没有按照要求来使用混凝土,混凝土质量不达标,则会导致混凝土出现渗水状况。而且当混凝土没有得到充分搅拌的时候,浇筑后的表面便会出现不平整性,容易渗水。
2.2施工缝导致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混凝土浇筑面积比较大,大多情况下都使用分层浇筑、分割浇筑方式,将其分为小混凝土块来进行浇筑,以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效率,缩短水利工程施工工期,但是其问题在于需要将分割而成的小混凝土块连接成一个整体,因此必然会存在缝隙,这些缝隙则会导致渗水现象的发生。
2.3其他原因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施工工期比较长,所运用的设备比较多,而且较为复杂,因此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很容易引发施工缝变形。例如,在恶劣天气下不宜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而部分施工单位为了不耽误工期,仍然坚持施工,以至于施工质量并未达到标准要求,施工缝隙越来越大,下雨的时候便会出现渗水。
2.4勘察环节
勘察作业是所有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获得的成果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施工质量,在此环节中,防渗墙工程容易出现的问题具体如下:第一,未将钻探孔位设置于轴线上。在进行水利水电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对于勘察人员来说,通常都是在堤坝中轴线上布置钻探孔位;而设计人员则是将防渗墙布设于迎水面一侧,这两条轴线所处部位的地质条件基本上都有很大差异。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发现防渗墙轴线8m左右的深处有片块石存在,所以就不能使用原定方案进行钻进,再加上工期紧迫,不能临时更改轴线设计,所以只能更换工艺完成施工作业,增加了很多的额外投资。第二,钻探布孔的密度不合理。
依据相关要求,在初设环节,土石坝布孔间距在50~100m范围内,堤防工程则是100~500m,这样的布孔方案不够合理。在防渗墙施工的过程中,发现实际的地质条件和勘察报告结果有较大差异,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难度,使得最终的施工成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3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施工技术的要点
3.1裂缝防渗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其施工面积比较大,而且涉及大面积混凝土施工,很多时候采取的都是分块施工方式,指的是将大面积混凝土分成各个小区域,然后再对每一个区域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方式的问题在于每一个区域与区域之间都会形成连接裂缝,裂缝处如果处理的不好就会发生渗漏问题,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整体质量,无法彰显水利水电工程的功能性。为此应当加强对裂缝渗水防渗问题的重视,实施有效措施来做好堵漏工作,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水性能。如果裂缝处的水压比较小,那么可以采用直接堵塞法来进行处理,施工人员沿着裂缝处,将其剔成八字形边坡凹槽,清理凹槽表面,使之保持洁净,然后把水泥胶浆灌入槽中,进行压实,确保其密实度符合施工要求,与墙壁紧合;如果裂缝位置比较长,在处理其渗水问题的时候,可以将其科学分段,对每一段裂缝处分别进行防渗处理,完成堵塞工作之后,还需要进行质量检验,看渗水问题是否已经解决。当确定没有出现渗漏后,则可利用砂浆来磨平凹槽,确保其强度达标后开展防水层施工。
3.2导墙施工技术
3.2.1放样
对于防渗墙而言,导墙属于其重要的地表基准物,因此防渗墙平面的位置主要取决于导墙平面的位置,必须确保放样操作的精准性。本项目所采用的中心线即防渗心墙轴线,轴线确定采用刚尺量测。
3.1.2开挖槽孔
根据确定完毕轴线的实际尺寸,各向两边放75cm的距离,同时借助石灰粉对开挖的边线加以确定,随后操作挖机根据确定好的边线进行槽孔的开挖作业。确定槽孔的深度时,主要是按照挖机实际开挖过程中所确定黏土芯墙的具体深度所决定。此项目有1m的开挖深度,230m长的导墙槽。结合当地天气状况进行一次开挖作业,开挖的长度为130m,随即进行支模板操作,同步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在支护完成100m之后对剩余的导槽进行开挖。
3.1.3支模操作
操作挖机进行导槽开挖之后,以人工方式对槽底进行修理,确保槽底能够基本保持水平状态,便于模板进行支撑。此项目支模有50cm的间距,借助木支撑对模板加以支撑和固定。
3.3射水防渗墙技术
这种技术通常应用于沙土地层和颗粒较小的黏土地层。射水防渗墙技术是通过喷射高速水流实现对土层的分割,在施工中需要运用成型器、造孔机、浇筑机等设备进行作业。在实施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水流的流速,采用正循环或逆循环方式进行射水施工,并根据射水切割的实际情况掌握次数。
结束语
防渗施工技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提升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因此,加强防渗技术的优化和应用,对于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工程实践中,需要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际,合理采用相应的防渗施工技术,不断优化技术应用方案,才能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能力,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庆福.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施工技术探讨[J].农村实用技术,2020(5):
172.
[2]赵子泽,李宝森.水利水电工程中防渗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20(4):162.
[3]陈利.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技术施工要点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0(8):141-142.
[4]杜翔龙.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施工技术探讨[J].居舍,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