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及防治对策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5期   作者:骆明利
[导读] 随着我国建筑体系的不断进步,我国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满足了人们对于房屋质量的需求。

        骆明利
        杭州富阳立业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4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体系的不断进步,我国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满足了人们对于房屋质量的需求。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管理关系到施工效率和最终的施工效果。因此,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非常重要。结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通病,分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防治对策
        引言
        在我国科技的发展,各领域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随着国家大基建、新基建项目的快速推进,国家住建部提出创新新发展理念、推动建筑工程高质量发展的质量管理总要求,探讨将建筑工程质量违法违规行为列入信用惩戒平台的必要性,倒逼建企建设项目更系统地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确保施工高质量。当前,在国家建筑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指导下,建筑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变化多端、竞争激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质量不稳定乃至不合格。明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深层次的关键影响因素,能够为建企质量管理创新模式改革提供基本依据和决策指南。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
        1.1不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机制
        我国现行的质量监督与管理主体,主要是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参与,但是往往存在工程数量多,监督人员数量少的现象,造成监督力度不能满足要求。此外,有些监督部门为了盈利,自办监理公司,或者办实验室,最终导致政企不分。这些现象都不能公平公正的进行质量监督。
        1.2设备、建筑材料管理不严格
        不同工序的施工技术和相关规划都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施工所涉及的设备、人员、材料的调度和管理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据调查,很多建筑企业对于施工中的关键要素控制得并不严格,存在很多不良现象,拖延了工期,也降低了工程质量。
        1.3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很多工程开始缩短工期,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质量安全专家,导致施工项目机械设备使用率低,管理方法不够先进,方法也不够系统化,这不仅制约了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而且对安全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质量安全风险[5]。建筑监理是施工单位在现场最重要的代表工作,作用和工况直接影响建筑质量,监管部门必须通过一系列促进项目建设顺利开展的行政监管活动,维护各方合法利益,所有的建筑资源都能得到合理的配置和整体利用,以确保建筑成本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建筑质量,避免建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以各种方式降低建筑成本。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防治对策
        2.1不断完善施工质量监督体系
        完善的施工质量监督体系在施工过程中位置举足轻重,建筑物能否顺利施工完工关键也在它。在建筑工程开工前,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项目经理也好,施工员也罢,都应该配备相应的质量监督人员。质量监督员对每道工序严格把关,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遇到突发状况,要及时召开质量监督会议,作为典型事例提高大家质量意识。工程监理人员作为质量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职业操守,公正的对施工过程的各个工序进行质量监督把关。
        2.2设备及材料的管理
        由于施工设备和所需材料的管理对项目的实际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高层建筑工程设备和材料的管理中,应主要侧重于对各种建筑资源的管理。

首先,应充分注意高层建筑的招标阶段,加强材料管理,综合考虑,并考查供应商的资质、口碑、销售等方面的素质,并对材料和设备进行质量检查,禁止使用有问题的材料和设备。另外,必须考虑材料和设备的环境要求,以创造良好的存储条件。例如,水泥混凝土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建筑设备由各种电子组件组成,这些电子组件很复杂且高度依赖于湿度和高温等因素,应提前创建一个良好的存储空间。为了确保充分利用建筑材料和设备并避免浪费,必须对其进行严格检查,并且出入设施必须标准化且易于管理。申请书必须清楚注明申请金额、负责人和目的。盖章并签名后,方可进入。此外,还应了解设备和材料的控制点,在实际施工中加以实施,以确保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以C30混凝土为例进行分析,其强度必须保证在95%以上,并且必须严格按照物料比的要求进行加料,且控制好添加的数量和时间,以免堵塞混凝土管道。墙体的外观和开裂率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首先,加入水、沙子、石头和水泥并混合约3 min,然后加入添加剂,混合1 min后进入传送带。随着施工的进行,有必要及时观察混凝土注入的质量,并及时检查混凝土的注入情况。如果混凝土不符合设计要求,则可以对混凝土的实际比例进行相应的调整,并采取安全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3创新质量管理模式,加强智能信息化管控手段
        建筑施工企业应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借助科技智能化手段,参与新基建发展,提升工程数据化、信息化生产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以物联网、大数据、AI智能等先进技术为载体,融合工地可视化、管理实名化、检测实时化、人员定位、机械设备监管、车辆管理智慧应用,形成贯穿施工各环节的质量、成本、进度、造价等智能管理应用实践,实现施工现场立体化、全方位、全时段的安全高质量精细化管理。
        2.4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力度
        整个施工过程非常复杂,不仅在准备阶段要加强各项工作的安全监理,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其主要目的是确保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施工过程与建筑材料质量之间的联系。加强监督建设时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对企业经营的监督监控系统。完善的监控系统可以避免异常监控问题的发生,监控系统的有效运行是由监管部门执行的,因此有必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监测系统的动态监测,以防止监测中的腐败;其次,要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保证建筑材料数量,在施工中需要的建筑材料份额巨大,很难一次提供完全。所以为了防止建筑公司或建材供应商供应不合格的材料,避免出现质量低劣的现象,必须对每一组建筑材料进行一次质量检查。
        2.5提高施工及土建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关系到建筑和土木工程质量安全的诸多原因中,建筑施工人员文化素质较低,也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质量。总的来说,工程一线人员的综合能力还不够,因此应注意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为施工单位提供可靠劳动力,是一项有效且切实可行的措施,关系到新员工的引进和老员工的全面系统培训。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引进高质量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强化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促进项目组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同时传授施工人员的施工技能和新方法;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和考核,进行技术阶段考核,对工人进行实际操作控制,创建人才支撑体系,激发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质量无论从政府、行业还是到建筑施工企业都需要高度重视,找到质量问题出现的根源,提出科学有效的对策措施,以促进建企质量管理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朱可孚.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3):136-137.
        [2]李冬梅.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路径探索[J].住宅与房地产,2020(18):155.
        [3]郭健.谈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及质量控制对策[J].山西建筑.2018,44(30):207-208.
        [4]程君.施工现场监理人员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探析[J].安徽建筑,2019,26(12):233-234.
        [5]张田.关于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相互促进的研究[J].地产,2019(24):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