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5期   作者:谢丽娟
[导读]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施工是影响建筑施工功能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谢丽娟
        身份证号码:22058119800419****
        摘要: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施工是影响建筑施工功能和质量的重要环节。根据施工区域地质环境的差异,地基施工的难度也会产生变化。对于一些地质条件优良,承载力稳定的区域,地基施工难度低,能够降低地基施工成本。但是,随着房屋建筑不断开发,适宜开发建筑的区域原来越少,地基基础条件越来越差,为了顺利完成工程建设,就需要克服困难,对不良地基基础进行强化加固,使其满足建筑工程施工需要。不同地质条件地基技术施工技术不同,施工过程的控制要点也存在差异,若要减少成本投入,就需要使用科学的施工技术进行地基基础的施工,加强地基施工过程的控制工作。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引言
        地基工程施工期间,要确保地基具有良好的抗变形和较强的稳定性,避免后续施工期间发生倾斜等事故。地基基础结构是房屋建筑工程的一项隐蔽工程,特别是在泥石流、易发生地质灾害区域,施工难度大,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1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
        1.1多样性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土壤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各个地区的抗震等级存在差异,地基基础工程具有多样性。地质勘探机构应在房屋建筑工程规划期间,对施工现场地质环境进行勘察,施工现场土质进行分析。设计单位应根据地质勘探机构的勘探报告,进行地基基础工程的设计,根据施工现场所在地理位置确定抗震等级。
        1.2隐蔽性
        纵观房屋建筑项目实际施工情况,得知地基基础施工属于工程项目的重点环节,在实际施工阶段,建筑企业应该做好工程设计、实际施工、施工场地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才可从本质上杜绝或减少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可能性,以免使建筑企业的资金收益、市场形象遭受损失。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针对施工技术方面制订的使用标准比较严苛,而且施工品质的指标也很高,加之不同工序之间有着相互的影响,因而会有一些施工内容具备了隐蔽性,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致使地基结构施工完成以后,施工品质的检查工作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难以确保施工效果达到预期标准。所以,工程监理应该对房屋建筑项目的施工工序严加管控,预先设计好隐蔽性工程的施工顺序,这样才能依照相应的施工标准,做好质检验收工作,确保后续施工活动的有效落实。
        1.3不可逆性
        地基基础施工过程存在不可逆性。因此,当发现地基基础质量不能达到图纸设计要求时,应及时进行返工,确保整体结构质量安全。由于返工过程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应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施工工艺的准确性,确保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
        2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2.1强夯法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前应用强夯法,施工人员要先进行预防处理,采用推土机对平整地基进行预压处理,然后结合试验结果以及地基施工中采用的材料定位施工中的夯点,并完成相应的测量。若地基含水量大,要利用砂石填充地基,施工期间要利用砂石或坡粗砂对地基垫层,通过这一处理方式对地基进行处理,能够提高地基在应用期间的稳定性,降低各种陷落等不同类型事故的发生,确保各项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地基基础施工中采用强夯法对孔隙水进行科学处理,提升地基在应用期间的整体承载力。


        2.2注浆法
        注浆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地基基础处理中,适用于软土土基,改善软土土基含水量高等缺点,并且具有施工成本低等优点。注浆法施工原理为,将一定强度的混凝土浆体注入软土土基中,改变软土土基性质,提高软土土基承载能力。利用注浆法对地基基础进行改善时,技术性要求不高,适用于大部分软土土基。首先,技术人员应先对软土土基进行分析,找到土基中较为薄弱的点,进行打孔处理,此过程需要施工单位配备高素质的技术人员,确保注浆法对软土土基承载能力起到改善作用。再将混凝土浆液灌注到已打好的孔洞中。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对材料质量及施工工艺进行严格把控。在对材料进行把控时,如混凝土浆为现场拌和时,应先根据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在施工时技术人员应对拌和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混凝土质量。如选择商品混凝土时,技术人员应对混凝土供应商资质进行审核,确保供应商具有一定的资质,进而确保混凝土质量。并检查混凝土质量证明文件,确保混凝土质量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在混凝土浆液灌注孔洞中时,应确保施工工艺的合理性,进而保证注浆法改善软土土基力学性能的有效性。注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浆液的注入压力,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孔隙率。注浆结束后应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前拔管,避免注浆管道中的混凝土凝结硬化,确保后续施工顺利开展。
        2.3抛石挤淤技术
        这项施工技术主要被运用在地基结构基础工程的施工阶段,在实际运用抛石挤淤技术时,会向地基结构的下方土层中抛掷一定数量的石料,石料的直径大小参照工程场地的具体情况而定。在使用此项技术时,施工人员重点关注石料的性能,比如抗风化能力、坚硬程度等。对石料性能严加管控的目的,在于防止石头在使用阶段产生风化现象,直接变为土壤,则很难保证排淤的效果,还会增加淤泥的整体体积。除此之外,在使用这项施工技术时,相关工作人员还应严加管控石料的抛掷方向、抛掷频率。倘若土层结构的位置比较低,则应选用两边抛掷的方式,以此管控石料碰触土体结构的摩擦力,强化排淤效果,提升地基结构施工品质,增强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固性。
        2.4分段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期间会应用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技术,分段施工是常用的一项施工技术,施工期间要由边缘向中间进行夯实作业,每夯实一遍后,施工人员应当驾驶推土机整平场地,做好放线与定位作业,完成上述操作后再夯实地基。施工中采用强夯法加固作业时要严格遵循先深后浅的原则,从而完成对地基表层、中层、深层的加固,然后以满夯和小夯的方式对地基进行处理。在对地基夯实作业时,要依据工程强夯的参数夯实地基,确保夯位精准无误,使施工中的落锤保持平稳。在夯实期间,基坑中若存在大量积水,要将基坑内的积水排出,若含水量大,要先铺设砂石,完成砂石铺设后再夯实,确保夯实作业的整体效果能够达到工程施工要求,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3地基基础施工注意事项
        首先,在进行孔桩开挖前要对施工现场土质环境进行勘测,并对桩位布置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孔桩体之间的距离,以降低各个成孔之间的影响;其次,在多孔施工过程中,桩体的间距要控制在5m以下,避免塌孔现象的发生;再次,成孔的倾斜率不能超过孔深的0.5%,且成孔直径不能超出设计直径的5cm以上;最后,要选取针对性的挖孔及支护措施,为钢筋混凝土制作支护壁,避免空洞滑落或者坍塌的问题出现。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不仅能够为大规模房屋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同时还能够改善不良地质条件,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开展。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应的流程顺序,做好地基施工每个环节的重点内容管控。对于不良地质环境,需要通过勘察检测,掌握地质特点,选择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案,改善地基条件,确保房屋建筑能够正常使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房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改良,能够进一步提高房屋建筑效率,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孙海进.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3):47-48.
        [2]曹雄伟.基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6(10):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