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济涛
黑龙江省通北林业局有限公司双胜林场 黑河北安 164031
摘要:林业产业是绿色生态产业,符合我国“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加快林业建设成为我国目前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北方林业建设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制约着我国生态环境发展进程。近年来,国家对北方林业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视,北方林业建设体系初步形成,建设发展前景广阔。但北方林业建设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影响最为恶劣的就是病虫害问题。本文分析了北方林业病虫害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生态防治措施,希望加快我国北方林业发展进程,改善我国生态环境。
关键词:北方林业建设;病虫害特点;生态防治措施
北方林业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家及各地政府开始加大对北方林业建设产业的投资力度,北方林业产业在短时期内得以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北方林业建设由于刚刚起步,林业建设体系还不够成熟,依然存在着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其中病虫害问题尤为突出,如果不加以治理的话会造成北方林业巨大的经济损失、破坏生态平衡。综上所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北方林业病虫害进行生态防治迫在眉睫。
1 北方林业病虫害的特点分析
1.1 北方林业病虫害具有普遍性
就目前来看,北方林业建设在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阻碍就是病虫害问题,病虫害的严重发生降低了北方林业建设的质量和经济效益。由于我国人工造林树种单一、多样性缺乏,很容易受到破坏,也大大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率,病虫害普遍存在于北方林业建设的各个环节,严重制约着我国北方林业建设和生态环境发展进程。
1.2 北方林业病虫害成活率高、蔓延范围广
北方林业因气候条件限制,本身人工造林树种单一,很容易受到各种生态因素的破坏,造成各种病虫害发生率增加。随着我国对北方林业建设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人工造林面积在逐渐扩大,与此同时,病虫害破坏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蔓延范围越来越广。
1.3 北方林业病虫害具有可预防性
林业病虫害虽然是一种不可抗因素,但如果我们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在病虫害发生前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防治,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将受害率降到最低。病虫害种类繁多而且散播速度快、蔓延范围广,作为林业管理工作者,我们需要学习和了解各种类型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原因和特点,改进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促进北方林业发展。
? 2北方林业病虫害防治现状
??????? 2.1虫害问题很难控制
??????? 由于我国北方地区是国家主要的林业发展地区,所以林业面积相对较大。但是,森林管理人员和森林管理设备却十分有限,且缺乏成熟的林业管理技术,导致无法短期内解决林业病虫害问题。由于北方林业病虫害防治一直都使用单一的化学药剂,缺乏有效性,导致林业病虫害抗药性提高,影响林业发展效果。
??????? 2.2落后的技术防治水平
??????? 为确保林业发展的顺利进行,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防治技术落后,不仅不能及时止损,还可能使林业病虫害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化,最终导致无可挽回的局面发生。首先对于一些常见病虫害,及时发现后使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干预,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伤害最小化;其次对于传染性高的病虫害,提高防治水平可以及时遏制病虫害的扩散,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让林业发展走向正规化。
??????? 2.3病虫害防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 受传统防治理念的影响,我国在林业病虫害防御工作中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进而影响到预防为主的防治理念的进一步推广。同时,由于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缺乏健全性与科学合理性,再次加大了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从整体来讲,加大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投入资金、大力提升防御体系的科学合理性,将会有助于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3北方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措施分析
3.1 优化树种结构,提高林分杭性
北方林业目前树种相对单一,抵抗力较弱,容易遭受病虫侵袭。因此,在今后林业发展过程中,可以优化树种结构,多种植一些生命力顽强且抗病虫能力强的树种,适当合理密植。对密度过大、生长势弱的树种进行合理间伐,确保其通风透光。同时,营造混交林,提高植物的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树种的整体抗性。另外,适当选栽一些经济型树种,在提高树木抗性的同时,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和蔓延率。
3.2 开展林农复合经营,增强林分杭灾能力
各林业管理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完善林农复合经营体系,制定科学、严谨的林农复合经营规划,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丰富他们树种选购和栽植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工作人员应该做好调查工作,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抗性强、适宜栽植土壤条件的树种,选择不同类型树种合适的栽植方法,提高树种的成活率。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大力推广林渔、林牧、林菜等复合经营,通过复合经营调整林分结构,改善生存环境,合理密植,为树种营造一个良好的通风透光环境,确保树种健康成长,增强林分抗灾能力。
3.3 充分利用生物技术,有效防治林业病虫害
生物防治实质上是通过一种生物制约另一种生物的方法。它不同于非生物防治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无毒无害,契合我国“改善生态环境”的理念如出一辙,同时也减弱了化学农药等对人体带来的危害,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生物防治方法有很多,包括:微生物防治、天敌防治、化学防治等。
3.3.1 微生物防治。微生物防治常见的有应用细菌、真菌和病毒,例如:利用白僵菌真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利用苏云金杆菌细菌防治林业病虫害;利用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泡桐大袋蛾等。
3.3.2 天敌防治。天敌防治是利用一种生物消灭另一种生物的方法,只需要引进一些需要治理物种的天敌进人同一片生物区域即可。天敌防治的优点在于可以调节有害生物,既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有害生物的平衡,又能很好地制约病虫害的发展和蔓延。天敌防治又可以分为寄生性天敌防治和捕食性天敌防治,寄生性天敌防治最常见的有:赤眼蜂防治松毛虫、肿腿蜂防治天牛等。捕食性天敌主要为脊椎动物和捕食性动物2大类。每一种害虫都有一种或几种天敌,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负反馈机制,可以有效地制约病虫害的大量繁殖,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利用天敌防治技术,林业管理人员应提前做好调查工作,了解每种害虫对应的天敌种类,尽量选取适应能力强、繁殖力度快的天敌进行病虫害防治,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同时,要注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防止对天敌昆虫造成为害。
3.3.3 性激素防治。性激素防治技术主要是对害虫的繁殖产生一定的干扰,故也可以被称之为干扰交配防治技术。该技术是通过人为的外源激素去对害虫的定向能力造成破坏,或者是通过对外激素的利用来对其害虫进行诱杀,从而降低林业害虫的繁殖速度和繁殖数量,达到生态防治的高效目的。
4结语
我国北方林业建设工作效果显著,为我国建设生态经济型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与此同时,林业建设中的病虫害问题也日益凸显并且不容小觑,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病虫害,加快我国北方林业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杜欢. 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17, 37(14):107-107.
[2]吴迪. 林业种植中针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有效路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7, 37(20):174-174.
[3]高伟权, 马洪潇, 王志,等. 杨树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18):9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