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落叶松造林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5期   作者: 李栋
[导读] 本文结合落叶松造林的实际情况,就落叶松造林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
        李栋
        黑龙江省穆棱林业局  黑龙江穆棱  157515

        摘要: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而植树造林工作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落叶松是各地常用的造林树种,本树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高成材率的特点,在植树造林中受到广泛欢迎,被用于防护林、生态林、混交林建设,在扩大林业资源规模、推进林业经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落叶松造林的实际情况,就落叶松造林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落叶松  造林  技术
引言
   落叶松属针叶乔木中的一种,树干通直,树高可达35米,分布地主要在东北地区。落叶松具有耐寒、适应性强等生长习性,其木材优质、经久耐用、用途广泛,经济价值较高,是荒山造林和森林更新的优先树种。本文针对落叶松的育苗造林技术进行了论述。
        一、落叶松育苗技术
        1、选地
        育苗是造林的基础,培育符合造林技术标准的苗木是育苗的主要目的。而育苗地是育苗的基础,选择对育苗地育苗就成功了一半。由于落叶松的种子细小,初生的幼苗比较娇嫩,因此,必须为育苗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确保其成活与生长。苗圃地应选择运输条件好,排灌水方便,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的地方,而且育苗地的土壤需具备肥沃、深厚、疏松的特点,最好是中性或微酸性砂壤土。
        2、整地施肥
        在进行落叶松育苗整地时,必须根据本树种的特性,进行深翻地和细耙地。由于落叶松幼苗纤弱,根系不发达,因此,要确保土壤疏松透气,利于根系生长发育。落叶松育苗整地应在秋季进行深翻地,深度应在25厘米以上。秋翻地后有利于蓄集秋雨冬雪,提高土壤墒情,第二年春季进行耙地,将土壤耙平耙细。整地的同时将底肥施足,落叶松苗对肥料养分的需求较大,充足的肥料可以确保其成活并迅速扎根生长。一般每亩需施入农家肥4吨左右,可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酌情增减。同时,还需要施入50公斤磷肥。施肥的方法是,翻地前将肥料撒于土壤表面,翻地时将肥料混于土层中。也可以采取分层施肥的方法,翻地时施入一半,制作苗床时再施入另一半,有利于肥料长时间发挥效力。
        3、处理种子
        处理种子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消毒和催芽。首先将种子放入0.5%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4小时后用清水洗净,然后再将种子放入45℃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4-32小时后捞出,将种子与润湿的细沙均匀混合,种子与沙的比例为1:3,将拌沙种子放入发芽坑中进行催芽。要事先在向阳北风的地方挖好发芽坑,坑的宽度和深度均为50厘米,如果种子较多可适当加宽。在催芽坑上面覆盖一层塑料布,如果气候温度过低,还应加盖一层草帘保温。种子催芽期间,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各翻动一次,以使种子受热和水分均匀。观察沙子的水分,如果缺水,需在翻动的同时用喷壶洒水保湿。当33%以上的种子裂嘴后即可播种。
        4、播种
        (1)适播期
        当土壤完全解冻,日平均气候保持在12℃以上,浅层土壤温度达到8℃以上时就是适宜的播种期。应在适期内尽量提早播种,提早播种可为育苗争取更多的时间,有利于苗木生长发育和木质化。
        (2)播种量
        由于落叶松种子的发芽率比较低,播种时应根据发芽率确定用种量,芽率在40%-50%区间时,每亩用种量应在6公斤左右,芽率低于40%时用种量应在7公斤左右,芽率超过50%时,用种量应为5公斤左右。
        (3)播后管理
        播种后要在苗床表层覆盖一层厚度在0.5厘米左右的细沙,且要盖严。由于落叶松的种子颗粒小,芽势弱,覆盖太厚不易出苗,盖得不严种子易被风吹走。然后再将苗床用草帘盖上,以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幼苗出土后,可将草帘撤除。
        5、苗期管理
        (1)浇水
        幼苗出土后,要保证苗床土壤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如果苗床表面发干,应及时进行浇水,保持苗床地表的温度,为种子发芽提供适宜的条件。

播种后20天左右即可出苗,播种后要采取少量多次浇水的方法,保持土壤表面湿润,不要让土壤表面出现板结,浇水应用喷壶喷洒,不可大水漫灌。苗木第二轮真叶生出时,应增加浇水量。由于此时苗木开始进入快速生长期,再加上气温升高,水分被大量蒸发,因此要将水浇透。
        (2)追肥
        在苗木进入速生期以后,主根开始深扎,侧根也逐渐增多,对养分的需要大量增加。此期可以用腐熟的农家肥进行追肥,同时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当追施氮肥和磷肥。
        (3)间苗定苗
        由于落叶松种子细小,导致播种时难以控制好株间距,出苗后往往会出现幼苗擁挤、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因此,应及时进行间苗。间苗时将长势弱、过于拥挤的苗拔除,以每平方米留苗700株左右为宜。定苗时再间一次苗,此次每平米留健壮幼苗600株左右即可。
        (4)中耕除草与病虫害防治
        幼苗进入拔节期后,要结合中耕进行除草,一般采取人工除草的方法,育苗规模较大时可利用化学除草。每半个月左右要进行一次松土,既要保证使土壤充分疏松,又要做到不伤苗根。立枯病易在幼苗初期发生,可采取对种子和苗床土进行消毒处理的方法进行预防。苗出齐后可每7天喷洒一次波尔多液,连喷3次即可。苗期的虫害主要是地老虎和蛴螬,可用敌百虫拌毒饵对害虫进行诱杀。
        二、落叶松造林技术
        1、起苗
        一般在秋季起苗,春季栽植造林。因为春季苗木较早萌动,秋季起苗可使春季栽植准备更加充分。起苗时要避免使根部损伤,先进行假植,以备第二年春季栽植造林。
        2、栽植密度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造林时,每亩可植树300株左右,株距和行距为1.5米×1.5米。在立地条件一般的地块造林,每亩植树250株左右即可。
        3、幼林抚育
        幼林期的抚育措施主要是除草与施肥等,除草在夏季和秋季各进行一次,第二年的夏季进行一次追肥。栽植造林达9年左右时,将病树、风倒树、雪折树等间伐掉,间伐后每公顷保留健壮林木1500~1600株即可。
        由上可知,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包括选择适宜育苗地、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和苗期管理等,要选择在春季进行栽植造林,保持合理的密度,做好幼林抚育等。
  ?? 三、育林管理
        在育苗造林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后期对幼苗的管护工作,安排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看护管理,避免牲畜对林区造成破坏,提高落叶松植苗造林的效率。对落叶松植树造林地的实际情况以及苗木的具体长势进行分析,摒弃密度过高的苗木栽种方法,保持各苗木之间的距离;将弱苗、劣苗清除,留下长势好、生长能力较强的优良苗木,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升整体苗木的质量。将遭到病虫侵害以及长势弯曲的苗木砍伐清除,降低森林郁闭度,有助于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避免病虫害的扩散。
        四、病虫害的防治
        在落叶松幼林发生郁闭之前基本不会遭到病虫的侵害,但在郁闭之后部分森林地段的植株根系会出现被蚂蚁或蝼蛄啃噬的现象,导致植株枯萎死亡。因此在落叶松造林工程施工完成后,应加大对林地的巡查力度,提前整理好病虫害相关的预测报告,做好病虫害的防治消杀工作。如果发现染病植株,应立即使用药水对植株的根系进行灌溉,将损害严重的植株拔出并烧毁,用药物消灭穴内的蚂蚁害虫,把5%石灰乳放入病穴进行消毒处理,有效预防病株感染。
结语
        综上所述,落叶松无论是其苗木本身的环境适应性还是应用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要想真正实现这种苗木大面积栽培的效果,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就应当从种植的角度入手,通过科学播种,科学管理的模式,使得这种树木的大面积种植发挥其原本的造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金平.分析黑龙江省落叶松播种育苗的技术[J].新农村:黑龙江,2017(11):104.
        [2]车万里.落叶松种植与管理技术工作研究[J].农技服务,2017(2):107.
        [3]吴丽辉.分析落叶松栽培与管理技术[J].新农村:黑龙江,2017(6):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