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星
贵港市港南区瓦塘镇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就目前而言,我国乡村建设用地布局正处于规划转型的关键时期。当下,各地政府逐渐推动国土空间规划进程,提高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乡村建设用地布局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促使不同规格的村庄有效进行融合,对贯彻生态文明理念与助推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指导价值。本文主要具体阐述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乡村建设用地合理布局的目的和原则,并就如何提高乡村建设用地布局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出了具体的措施,旨在推动乡村健康快速建设历程。
【关键词】:乡村;国土空间规划
1 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疑将带来乡村地区社会经济、人地关系与空间格局的深刻变革。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必须在承继土地整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转型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更好地服务和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于乡村建设规划而言,其在规划体系中涉及的范围较广,规划的人口范围也较为分散。因此,随着国土空间规划进程的不断推进,政府部门要对乡村建设用地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提高建设用地布局规范的效率,这样才能为乡村的健康、快速、稳定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2 乡村建设规划的原则
2.1 统筹城乡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加强城乡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管理水平,在统筹发展过程中准确分析城乡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在把握城乡人口具体流向的基础上,尊重客观的自然规律,对村庄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乡村的发展是在保留原有村庄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建设。
2.2 促进多规融合,引导空间落实
在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布局当中,相关部门要提高基本农田保护、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乡村风貌保护等因素的综合协调性,在对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与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建设的顺序和重点性原则对空间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与编制,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村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可用空间,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保障。
2.3 划定分区主导,强化村庄特色
在村庄建设实施之前,要对县城农村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明确农村发展的基础以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缺点。此外,在县域农村统筹规划时,要对农村未来人口增长的数目进行准确的预判,分析乡村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布局状况,同时还要对制约土地利用的相关因素进行排查,根据不同的乡村特点,实施不同的政策。在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乡村自身存在的文化气息,在结合村庄区位、产业、风貌特色、设施配套特点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从而就能加快乡村建设的进程。
3乡村建设规划的实施路径
3.1 乡村体系规划
3.1.1 分区体系规划
在各镇城市以及农村建设发展过程当中,要结合总体规划方案进行,在规划过程中要与环境保护方案有效进行结合,充分考虑未来农村人口的流动方向以及农村现存的存在较大潜力的发展产业,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的价值优势,明确农村未来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确定乡村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与城镇发展之间存在的联系,协调乡村空间发展,规划建设发展分区。形成融合了城市与农村文化气息的城镇集聚发展区、城镇协调发展区、乡村特色发展区以及生态保护区。
3.1.2 村镇体系规划
建设五级村镇体系: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镇、重点村和一般村。
3.1.3 分类体系规划
根据农村当下的发展状况,将农村分为3个阶段类型,分别为:基本保障阶段、环境改善段以及特色营造阶段。对于基本保障阶段而言,其主要是解决部分农村的住房、饮水安全问题,改善农村的交通状况和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环境改善阶段主要是针对生活条件状况已经较为完善的村庄,主要是对农村的脏乱环境进行改善,创建生态良好的乡村环境。而特色营造阶段主要是开发农村固有的特色,带动农村的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3.2 传统规划内容应对
对于传统乡村规划建设过程而言,其在规划整治过程当中必须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来进行,主要规划的内容包括: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乡村用地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乡村风貌规划以及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规划。随着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中乡村建设用地布局的逐渐推进,政府部门要增强对乡村部分用地的管控力度,对乡村进行分类指导,同时还要增强乡村新型生态环境的整治力度。
3.3 乡村分类指导
在乡村建设用地规划过程当中,要将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规划目标,重点工作任务是提高农民的日常生活水平,建设完善的农村基本设备,根据农村房屋的用处和规模对其进行分类改造。第一,对于基础设施欠缺的村庄而言,要推动道路改建,将原有的道路进行扩建。第二,完善农村相关的供水设施,及时清理沟渠中的垃圾与杂物,提高农民的用水质量和安全。第三,对农村日常生产生活垃圾集中进行处理,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此外,提高老村庄的保护水平,对传统民房的构造进行改善,为农民建立憩园、景观桥等健身场所。如果部分村庄存在较为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村庄内部存有宗祠、名胜旧址等历史建筑,那么就可以建立沿线古道驿站,推动农村旅游行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3.4强化乡村生态治理
要强化乡村生态治理,这是国土规划工作的本质内容,也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在农村国土规划方面还存在乡村生态治理不到位甚至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强化生态管理意识已经成为了国土规划发展的重要指标。在该过程中,必须做到逐渐完善乡村生活配套设施、修复村庄生态环境,改善乡村内部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建立绿色生态化农村。
3.5坚持刚性与弹性结合,加强村庄的管理
我国乡村国土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必须做好乡村整治工作,从生态优化、产业转型、生活提质、文化兴盛、治理增效等方面探讨管控引导工作,做到村庄管理刚柔并济。在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划定三区空间及管控边界,并探索村庄规划“留白”机制。具体来讲,就是基于法理依据实施刚性管控策略,同时落实人居环境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柔性政策,建立乡村社会中的良性发展“人-人关系”“人-地关系”“人-房关系”及“人-产关系”,引导村庄实现长期可持续治理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政府部门在对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过程当中,要结合当地农村的生态、环境、特色文化等多元风貌,将乡村与城镇的特色有效结合,打造优美的山水田园村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产业兴旺打造高质量生产空间,为生态宜居塑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向“目标导向、空间治理、以人为本”三个方向转型成为必然。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以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为主的政府主导型,以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业为主的企业带动型,以空间治理建设美丽乡村为主的村集体自主型”三种可供选择的实施路径,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初江峰,周龙进,廖顺宽.农村建设用地与城乡国土空间优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16):5268.
[2]江国逊.国土空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规划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21).
[3]闫琳.“知—行”合一视角下的乡村振兴规划反思与探索[J].小城镇建设,2019,37(11):74-81.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