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良
菏泽市牡丹区自然资源局 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乡村振兴作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目的在于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帮助农村走向现代化,使农村成为更加宜居的地方,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要想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对生态的保护必不可少,在此背景下,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必须配合生态建设有所转型,过去被粗放型的土地利用方式破坏的土地必须进行整治。基于此本文将重点讨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开展土地的整治,讨论土地整治的方法,希望为农村的复兴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土地整治
0前言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城乡要素流动速度增加,使城市更加繁荣,因此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农村耕地荒芜、宅基地限制、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作为国计民生的根本,要提上党和政府工作的日程,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对农村土地整治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推动农村土地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新时期农村土地整治要求有社会功能、生态服务功能,确保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协调好城乡人地之间的关系,提高人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优化乡村结构,为确保农村可持续发展奠定国土资源保障。但是,实际上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整治在实施路径上有待理清思路及完善土地整治措施。
1 农村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农村公众参与环节,违背农民意愿
人口作为农村发展的主要要素,农村公众作为农村土地整治中的关键环节,村民是表达土地整治和乡村改造的主要方。农村土地整治不能是政府一方面主导的,要结合人民群众的意见,整合双方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计划。但是在实际上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却忽视了村民的意见,政府一味的开发土地、整治土地,与村民的意见背道而驰,影响村民的健康生存环境,影响村民的合法权益,或者强拆强建,违背村民的意愿,造成村民的严重反对。
1.2整治模式较为单一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较为复杂,因此其顶层设计需要结合“人地关系”理论基础,将景观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依据。不过目前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对于理论基础研究和规范性不足,因此整治模式较为单一,过度追求“短平快”效果,忽视了农村区域需求和自然条件的差异性,使得整治工作存在趋同性问题,影响耕地质量,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造成消极影响。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整治措施
2.1提高公众参与度,尊重农民意愿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通常是由市级(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具体实施的,由专业的项目承建单位、施工单位、监理、设计等环节完成,村民作为农村土地整治中的主要收益方,要让村民参与土地整治中来,给与村民充分的参与权、监督权和发言权,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顺利开展与完成要求村民参与其中,并加强工作前期规划,可以通过张贴公告栏公示、召开相关会议、村委会配合通知的方式让村民都能参与到土地整治中来,虚心接受并情形村民的意见,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规划,农民参与到土地改革过程中,可以提高土地政治的可操作性,发挥农民的监督权力,提升工程质量,降低安全隐患,提升土地整治工程的效率。
2.2依托城乡统筹模式完成土地治理
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应围绕宏观层面,侧重整治地块、村镇、农户多种层次问题,结合人地关系、城乡区域差异化等因素,加强区域土地整治统筹工作,实现产业和土地的相互协调发展。建议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原则,满足土地整治需求。其中,“自上而下”模式是指加强对城乡发展的宏观认识,明确土地治理的终极目标,针对具体项目进行精准化设计,通过科学布局、合理选址,将定量和定点充分结合;“自上而下”模式是依托农民生态、生活、生产相关现实需求,科学设置土地整治项目。例如,在某村镇层次上,通过设置“鸟瞰类视角”,结合村镇的人居密度、聚落规模、经济环境等因素,定位区域的发展功能。通过统筹布局,采取针对性手段,因地制宜开展多类型土地整治项目。又如,以农村层面分析,利用“虫观”角度,大规模调查城镇区域的入户数据,分类评价农户对于不同土地功能和空间的需求,将其和城镇发展密切结合,并将地块层次与其进行科学融合,突出多种层次的功能和空间联系,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提升整治工作的可操作性。
2.3优化土地综合整治规划
农村土地整治作为系统化、科学化和复杂化的大型政府项目,要求科学合理规划,为土地整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发挥国土资源与产业兴旺的优势,为乡村振兴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地方村庄用地布局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和时序,主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保护耕地,合理规划建设用地的规模、布局和开发顺序,加强生态修复和治理。实现农村土地规划的空间。在农村土地政治的过程中,注重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保护耕地、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传承文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事业发展,确保土地整治能够为乡村振兴助力,加大土地的使用效率。各地政府要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现代农业。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体系,建设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旅游、民俗、特色小镇等形式推动农村产业创新,在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的同时,推动乡村振兴。
3结束语
土地整治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整治的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土地整治的目的不断在变化,需求也不断在涌现,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整治要集中文化、生态、景观和社会治理为一体,在实际规划中保留乡村的特点,提升村民的乡村振兴建设的参与度,以更好地推动农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怡.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发展的宁德探析[J].营销界,2021(03):107-108.
[2]胡一婧.关于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J].浙江国土资源,2020(12):40-42.
[3]何振嘉.关于实施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考[J].国土资源情报,2020(11):30-35.
[4]王涛,董艳艳.科技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证分析——以贵州省平塘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1):127-128+136.
[5]伍黎芝.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转型发展及路径选择[J].小城镇建设,2020,38(1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