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5期   作者:孙志刚
[导读] 在发展城乡社会经济的过程中,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空间规划。

        孙志刚
        大连市城乡规划测绘地理信息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大连 116014

        摘要:在发展城乡社会经济的过程中,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空间规划。研究过程涉及城市自然的生态空间,以及文化内涵、社会公正、经济活力等不同的层面,通过这些研究经验,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当代空间的规划,也能快速地探索出空间发展的本质,以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可持续性城市空间规划的理念和目标,然后对具体的规划工作策略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空间规划;可持续性;优化策略
        1课题研究背景
        中国政府网日前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7年修订)》的批复意见。要在《总体规划》确定的5558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5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96平方公里以内。
        批复指出,辽宁大连是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要逐步把大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批复强调,将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纳入近期建设规划,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给规模、区位布局和资金投入。加快棚户区、城中村、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城市的实际需要与可能,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大连市需要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促进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要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限期达到《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环境保护目标。划定城市蓝线保护范围,结合水域自然形态进行保护和整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城市。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模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绿化工作,划定城市绿地系统的绿线保护范围。要加强对金石滩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制定并严格实施有关保护措施。
        2可持续性城市空间规划的理念分析
        城市空间进行可持续性规划是美好的愿景,研究表明,这种规划需要满足一些概念性目标条件,应在现实的建设过程中一直保持不竭的动力支持。可持续性的理念没有比较固定的概念,但基本条件还应满足。其一,城市的部分公共建设和土地、物资等需要进行更加科学地配置,保证促进各领域共同进步,不是仅支撑某一方面的发展,忽略了别的领域的进展。合理的规划可以帮助城市提高整体能力,在城市群的竞争中获得人才的青睐,保持城市永不枯竭的动力支撑。其二,保护城市原生自然资源。由于人们在以往的建设发展中挥霍了很多自然资源,人们应该吸取教训,在新的城市建设中守护生态资源,如土地、矿产、金属、非金属等。为了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尽量减少开采,减少资源的耗损。其三,各行业位于城市的位置应合理规划。经济领域的集中式规划可以帮助各种企业找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城市环境,可以降低交通方面的成本,帮助企业人员和外来采购人员节省交通路费。其四,居住空间应设置合理。激发人才活力,帮助大众营造更美好的生活空间,居住空间应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使人们享受平等的生存机会。
        3我国可持续性城市空间发展的策略
        3.1明确权利义务主体,进行多元规划
        在空间规划的过程中,可持续性的原则要求存在受益方和规划方,这二者应当保持主体上的一致,也就是谁受益谁规划。在规划时应当考虑多个主体,保持中间最佳平衡,并遵循可持续性的原则。在空间规划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主体多元化的发展特色,这从国际大方向上来看,也是一致性的理念。

我国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不同的部门应当与社会进行沟通交流,形成交流的渠道,在政府和专家引导的过程中邀请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3.2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5558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优化村镇布局,加强对村镇建设的指导,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3规划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首先,要满足社会各年龄层次人群的需求,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生活的便捷,针对一些弱势群体,更要重点关注,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生活的空间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设施。其次,要重视生活基础设施。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配套的生活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当把生活基础设施划分在人们步行就可以到达的地方,这样能够方便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度,这也是生活配套设施存在的意义。
        3.4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大连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5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96平方公里以内。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要根据大连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以及《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3.5打造城市立体绿化格局
        立体绿化模式是指伴随着城市空间格局向立体发展的趋势,将绿化设施由原来的地面空间扩展到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城市在进行立体绿化格局打造的过程中,要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和分析。第一,技术环节。相较于传统的绿化模式,城市立体绿化对绿植栽培技术和养护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要结合地上空间,地下空间,地面空间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选择不同的绿化植物,采取不同的养护方式。第二,规划环节。目前在城市的高空建筑和地下设施中,一般情况下已经建设了其他设施,这就要求在立体绿化格局打造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现有设施影响,采取改建、拆除等不同手段为立体绿化营造空间。第三,管护环节。立体绿化设施管护难度大,因此要建立长效保护机制,配备专门具备专业技能的管护人员,完成立体绿化设施养护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个城市想要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空间规划是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如果城市的空间规划不具有可持续性,那么在城市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将会产生诸多阻碍和不利影响。在城市的可持续性规划中国外的城市相关实践出现较早,因此在本文中笔者也吸纳了国外城市的先进规划理念,并提出了针对我国国情的相关建设和规划策略,主要策略有吸纳多元主体参与可持续性空间规划、重视城市开放空间规划与打造、打造立体绿化格局、重视以人为本规划理念以及着力提升城市规划特色等手段与路径,希望能够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提供有益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中华,张沛. 国外可持续性城市空间研究的进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9(03):99-107.
        [2]任峰,李鑫.简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J].城市建筑,2020,17(24):38-39.
        [3] 潘海啸,汤諹,吴锦瑜. 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J].城市规划学刊,2008(06):57-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