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
伊春市伊美区住房保障服务中心 黑龙江伊春 153000
摘要:城市公园是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改善城市生态、防灾减灾、美化城市的作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该从整体性、地方性、生态型、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等方面出发,采用空间设计、生态设计、功能设计等方式使公园与城市格局和特点相结合,成为一个协调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城市公园 生态城市 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该以公园的性质、规模和选址为主要参考对象,充分考虑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审美特点等因素,结合水土环境、空间环境、植物类型、动物种类以及阳光和空气等自然条件,达到人文上的和谐统和自然上的稳定发展。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要注意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城市公园并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空间,应和城市其他空间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为市民提供舒适的户外运动场所和休憩空间,是展现良好城市风貌的重要部分,兼具传承当地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因此,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从城市整体出发,从宏观上控制,真正发挥其改善居住环境,塑造城市形象的作用。
其次,是城市公园自身的完整性,包括功能与环境的整体性,功能整体性是指城市公园要有明确的性质和功能,功能主次分明,主题突出。环境整体性是指设计时要考虑当地的历史与传统文化,整体与局部协调,公园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不是对某一要素进行设计,而是对整体的设计,是服务于人类和自然需要的设计。同时整体性还包括整体效益原则,即在设计过程中要保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历史文化效益及环境景观效益。
二、地方性原则
1.尊重乡土文化和传统文化,要表现出地方特点和风格,好的景观规划设计要从当地人或者是传统的启示中发掘精髓。
2.在景点处理、树种选择等方面要切合当地实际,最好是使用当地的建材和植物,乡土树种适应当地的生长条件,长势良好,可以降低养护成本,保护和利用当地物种也是生态化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
3.充分利用现状和自然地形,人为创造的景观和引入的元素要对场地原有状态带来最小的副作用,尽量保持自然环境本身稳定、和谐的结构和功能,只有尊重这一点,才能保证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三、生态性原则
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要合理配置选择植物群落。在有限的土地上,根据物种的生态位(生态位,即物种在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时间与空间中的地位。)原理实行乔、灌、藤、草、地被植被及水面相互配置,并且选择各种生活型(针阔叶、常绿落叶、旱生、湿生、水生等等)以及不同高度和颜色、季相变化的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构成一个稳定的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发展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人类现在和未来的基本需求,要做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就要保证经济的适度增长与结构优化、生态环境的优化,同时使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生态学相互关联,它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强调人类应该保护自然,维护自然界的平衡。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该在了解原有历史信息的基础上,融入人和社会的变迁,甚至是时代的变迁,这些时间因素可以使景观变成延续这些历史的载体。在环境设计上,充分尊重自然,考虑生态平衡的问题,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五、以人为本原则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体现出对人的关怀。人们居住在城市中,城市公园的建造目的在于改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便人们的生活,因此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提高对人的关怀,与人的生活紧密联系,最大程度的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城市公园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游客是城市公园主要的服务对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提升改造的公众参与性,在景观规划中要充分了解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生活习惯以及公园的使用情况,在尊重和满足公众意愿和要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解决公园存在的具体问题,有效改善游赏环境,提高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为游客创造一个环境舒适、文化气息浓厚、特色鲜明的游赏休憩场所。人是公园空间的主体,任何景观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关怀,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强调人在公园的主体地位,力求创造出便捷、安全的环境及亲切、自由、开放的氛围,尤其在交通的组织上要保证交通的安全方便和畅通,实现公园的可达性与可留性,强化公园景观在公众中心的场所精神。
综上所述,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延续城市发展的整体脉络,追逐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相融合的目标,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人文与自然相辉映,充分满足城市公园的功能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