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诗美
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明珠工业园管理委员会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材料价格波动对建筑工程造价影响较大,需以科学方式落实材料价格风险控制,提出建筑企业通过强化市场询价、构建材料价格信息系统,以企业自身独特综合单价量化指标,控制材料报价过低风险。提出采取强化合同约定、后期管理,降低材料价格风险所产生影响等措施,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工程实施中,以甲方材料供应方式及材料科学认质认价签证管理方式,保障材料真实可靠,规避材料风险。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价格;风险;控制;造价
土建工程中材料价格占项目总造价近65%,其中装饰及安装工程材料费占比更是达到75%,高档建筑工程耗材成本占比可达85%以上。故材料价格波动对工程造价影响不可忽视,应采取科学方式满足建筑工程材料管理需要。
1.材料价格风险因素
建材价格以其生产地市场、运输至施工地点距离、储存仓储状况、出库使用等为依据,不同阶段材料有一定波动。材料预算价格包含供应价、运输损耗、运杂费、采购费、保管费、检验费等[1]。材料原价为出厂价,含进口抵岸价、销售批发价、市场采购价;运杂费是材料运输中过桥费、吊车、装卸等附加费用;运输损耗,如瓷砖、水泥、砂、石子、玻璃等运输中会有0.5-1.5%左右损耗率[2];保管费为材料供应方采购、供应及保管中产生的费用,如仓储损耗、工地管理费等;检验费为建材、安装物、构件检定费。材料价格风险因素如表1所示。
序号 风险因素 内容
1 投标报价中的风险 投标人对某材料市场价格掌握不准,导致材料实价偏低,引发亏损风险。
2 供应市场风险 建材市场波动大,材料价格涨幅不稳,属材料价格最大风险。
3 设计变更/业主变更风险 设计变更导致施工出现多种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材料需求量改变,新增其他类型建材或材料浪费,导致工程造价发生较大变化。
表1 建材价格风险因素
2.工程造价中材料价格风险评估
2.1报价偏低的风险
建材报价低会影响承包商工程成本。工程量清单招标体系下,建筑工程多为固定单价合同,建材报价需参考标书价格综合确定,确定后不再更改[3]。计价规范中即使建材标价过低,确定了也不允许调整,否则视为违约。投标书由承包商制定,在双方自愿情况下商议投标价格,故报价低的标书无需追究赔偿/差价补偿。故招标报价投标人员应积极展开市场调研,实时询价,构建材料价格信息网,优先选择信誉及素质突出的供应商,客观考察市场价格,对市场材料价格指标客观分析,合理调整报价。
2.2设计变更/业主变更的风险
一方面,设计变更/业主变更后,建材综合单价需另行商定,建材价格竞争性不强,往往稍高于市场价格,可带来对承包商有利综合单价。另一方面,承包商工程量增加,人工及材料费上涨,若承包商缺乏管理经验,会使自身承担较大损失[4]。
针对设计变更/业主变更,最佳处理方式为索赔,采取工期索赔、费用索赔,挽回损失。
2.3材料市场波动风险
材料市场价波动不可控,但其会为材料价格上涨带来更大机率,在工程造价中是影响材料价格最大风险因素,工程造价管理需采取预见性分析方式控制市场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3.针对建材价格风险的合同管理
3.1材料价格不调整
建筑施工期间各项建材不应以市场价格波动而调整,应严格按照招标报价综合单价执行。采取此方式可将材料价格风险转移给承包商,故对承包商投标报价要求严格,要求承包商掌握价格信息变化、风险范围,但具体实施起来较困难。后期遇到某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承包商无法承担,会导致工程停滞,影响工程进度、质量。
3.2材料价格灵活调整,对多种建材随波动后价格调整计算
该方式可解决3.1承包商风险问题,但这样一来,材料价格风险转嫁给业主,承包商不承担价格变化风险,不符合风险分担工程管理原则,也不符合国家工程量清单计价思想。按实灵活调整,也会导致项目投资失控或造价“三超”。
3.3有限调整材料价格
指工程施工中,材料价格波动幅度过大时(波动幅度达报价10-15%),则对超出部分调整。该方式为风险分担管理理念的落实,可优化3.1、3.2出现的问题,超出材料报价限制因素(波动幅度10-15%的部分)风险由承包商负责,其他意外风险则由业主承担。
以材料价格出现上涨为例,若材料报价A,上涨后材料价格变为B,设限制因素α,得到:
B≥A+αA时,材料价格不作调整,此时B-A为承包商负责风险范畴。若B>A+αA,则需对材料价格调整,对B-(A+αA)调整,其中B-(A+αA)为业主需承担风险。最终调整后的材料价格为B-αA。
采取该风险分担模式,符合国家工程量清单计价思想,且中投标人需结合自身实力、经验、管理水平,通过竞争才可获取项目,符合市场“优胜劣汰”规律,也可反馈市场价格变化对工程造价造成的影响。故该材料价格有限调整方式属于事前对材料价格风险的控制,属较理想的预防风险措施。以合同约定加强施工中合同管理效果,可约束承包商投标中慎重报价,考虑到施工中材料预备、预购等,也使得业主得到更合理报价,避免工程建设中发生投资失控风险。
4.建筑工程实施中对材料价格风险的管理
材料风险采取多种方式在事前有效规避或分担可以控制其风险所造成的影响,但材料价格风险无法完全规避,工程实施中也存在针对材料价格风险的控制及管理问题,需落实施工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任务,保障建筑工程在理想成本支持下建设完成,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经济效益。
4.1对大项材料实施发包人供货制度
设置发包人供货制度,对建筑工程中的大项材料,如水泥、砂、钢筋等,采取“甲供材料”。通过发包人供货,一方面可以保障大项材料的质量可靠,避免质量不合格的残次材料混入工程施工,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另一方面,发包人供货制度可以使材料的价格风险控制权利掌握在业主手内,确保材料真实、价格合理。建材市场上不同厂家材料、不同品牌材料其价格和材料各不相同,同样的材料,有出厂价、批发价、零售价还有打折优惠后的价格,一些材料在特殊时期的价格优惠力度较大。为杜绝建筑材料价格上的水分,可由业主提供工程大项材料。业主也要强化对自身采购人员的监督管理,不断完善采购招标办法,进一步提高采购综合质量。通过发包人供货制度,可以帮助业主更好控制工程造价中的材料价格风险。
4.2注重完善对材料的认质认价签证管理
上述4.1大项建筑材料由业主负责,但是承包商仍然负责一定比例的建材采购。若发现某一时间建材市场各项材料价格起伏变化较大,就要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控制承包商采购材料的价格,同时也要保障材料的品牌、质量等。单一建筑工程项目汇总材料设备种类众多,无论采取哪种购置方式,都需要完善制度,构建并完善业主对材料质量及价格的认证制度,重点监督好承包商自己购置材料情况。可以采用材料认证认价签证的方式,实现理想化材料价格风险控制效果。
表2 建筑材料认质认价签证单
序号 材料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使用部位 单位 施工单位报价 建设单位限价 厂家 备注
1
2
3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材料认质认价签证单如图2所示,采取此管理方式,对业主和承包方都有重要意义。业主及承包商项目经理加强合作沟通,清楚了解建材品牌、分类、性能、特点等,确保签证材料真实、可靠,价格公正、真实。例如,水泥需由签证单明确强度等级,还要明确品牌,明确是大厂水泥、小厂水泥等(二者价格差异较大),对不锈钢管,要求签证明确公称直径,还要明确壁厚尺寸等,进而判断价格是否合理,达到控制和降低材料价格风险的最终目的。
4.3构建材料现代化信息管理机制
在建筑工程项目材料选择中,需从不同材料供应商及建材市场中甄选合适材料,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大数据、云计算、云储存、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进去。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不同供应商及建材市场的变化,从供应商的供货数据记录、供应商是否有不良投诉等,选择素质和能力更优秀的供应商,和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也可以采用智能分析技术对建材市场价格波动动态分析,对未来工程建设施工中材料价格可能发生的变化做提前预测分析,提高招投标工程造价阶段材料报价的科学性。可对工程项目所需建材分类分型,分析材料供应来源,落实材料价格加工处理,构建并汇总施工中用到的材料列表,在线上建档,构建信息管理机制,从而确保在建筑市场材料价格波动状态下,系统可以及时对波动材料的价格信息管理列表修正,在源头控制好材料价格波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材料价格风险控制是其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材料费用在工程造价中占比最大,应探讨如何通过多种方式控制材料价格风险,降低材料价格风险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应提高材料报价正确性、可靠性,强化 市场询价方式手段,构建专门的信息系统,加强材料价格合同管理,以合同约定方式,分担、降低价格风险对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工程施工中,采取甲供材料以及材料认质认价签证方式,保障材料供给的真实性、质量可靠性,控制建筑工程整体的成本投入,提高工程综合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晓娇.建筑工程材料价格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风险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20):105-106.
[2]李雪梅.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材料价格风险控制[J].材料保护,2020,53(10):175-176.
[3]黄克疾.工程造价控制中如何管理材料价格风险[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5):229-230.
[4]方徳席,姚跃群.浅谈建筑工程材料价格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风险管理[J].广东建材,2013,29(0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