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身份证号:33900519910101****
摘要:本文以工程造价控制作为研究对象,概述了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剖析了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造价管理体系不健全、预算编制标准不统一、预算人员综合素质不全面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更新思维、细化指标、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几点有利于化解此类问题,提升工程预算作用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造价控制;作用
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生产建设过程中,构建了以项目产品研发设计、物料管理、施工建设、订单处理、运维管理为主要环节的生产建设产业链条。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产品生产建设产业链条之中,为了有效实现产业链条诸环节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一方面,需要借助工程预算方案,将造价控制总目标,分解为与各个生产建设环节相对应的分层目标,从而借助成本费用目标与成本控制指标,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各环节的造价控制目标[1]。由于当前工程造价中对于工程预算编制方案的运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增强对工程预算作用的分析,结合系统性管理与配套性管理的思路,提升工程造价控制水平。
1、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1.1有利于促进工程造价成本控制
建筑工程预算既有理论应用特征,也具备实用技术属性。从应用经验方面看,建筑工程预算能够将建筑工程生产建设中的构成要素、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指标,有效对应起来。借助生产建设要素复核财务管理数据,通过财务管理数据反映施工进度情况与施工质量情况。应用工程预算方案之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均可以对应到具体的生产建设要素与成本指标方面,进而达到对工程造价成本的合理控制。
1.2有利于提高各项资源利用效率
工程预防的理论特性十分突出,能够在整体上为工程造价控制提供一种系统性思路,进而将工程造价对应到投资决策、方案设计、施工成本控制各个具体层面。以方案设计为例,应用工程预算方法后,能够实现对建筑工程方案的定额设计,在结构设计、通风设计、电气设计等各个设计环节,预行做好定额限定,确保设计师的对于材料、工艺、设备、人力、技术等资源的合理选择与优化配置,扩增设计环节的可盈利空间。
1.3有利于增强造价人员专业素质
第三,工程预算方案的编制,需要各个部门参与,借助协同合作的方式,先完成各部门的专门化预算,再通过汇总的办法,编制总体预算方案。与先进行总体预算,再向各部门分配预算的方式相比,通过调动各部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合理化预算,再实施总体预算方案的编制,可以有效的实现对工程量的精准计算、提高设计图纸的预结算速度、合理控制投标报价的上限范围等。但是,由于工程预算的工序多、内容杂,操作专业性强。所以,要求预算人员与造价人员配套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2、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问题
2.1造价管理体系不健全
当前,建筑工程行业已经参与到了全球同业竞争,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从国际市场方面看,基建能力比较优势明显,生产管理短板突出。在本土市场,开发管理能力相对不足,造价控制标准化建设速度慢,数据分水平较低。由此导致了造价管理体系内容设置全面,制度规范条例内容与规则不明确,评估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的指标不全面等问题。制约了造价管理体系效用的全面发挥。
2.2预算编制标准不统一
建筑工程质量体系管理标准相对模糊,需要建筑单位在建设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以具体项目产品为准,先进行合理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转换。然而,由于指标设置方面的人才少、业务技能不全面,加上各单位之间使用的计量标准存在差异。由此也造成了预算编制标准的不统一问题。尤其是在建筑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加上要素市场配置资源功能的增强,市场波动对于各类材料、劳动力的计价影响较大。因此预算信息的管理能力仍待提升,并化解预算统一标准不足的现实问题[2]。
2.3预算人员综合素质不全面
当前,正处于新旧人才更新换代之际,原有预算人员虽然经验较多,对于各类预算软件的使用技能相对欠缺,工作效率较慢。与之相比,新人才对于各类信息工具的使用技术与学习能力较强,可是由于在知识结构、业务能力、预算编制经验方面的限制,仍然存在综合素质不全面的问题。因此,对于新老预算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育,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应用作用不明显的主要阻碍因素。
3、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对策
3.1更新思维,完善造价管理体系
应该在全球同业竞争中,积极吸收产业链思维。并在学习总体经济理论的同时,引入系统性思维,如此,有利于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建设时,一方面借助产业链思维,合理构建针对建筑项目产品生产建设全过程的造价管理方案。另一方面,通过对系统性思维的运用,可以使总体上的造价管理目标,层层分解到具体的分项目、管理岗位之中,进而保障造价管理人员能够根据工程预算编制方案,有效设置造价成本管理目标与成本控制指标,进而达到对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的系统性管理目标与配套性控制目标。
3.2细化指标,推进预算标准化建设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要点在于对指标化方法的使用,因而在应用工程预算之前,应该先对预算进行指标细化,从而借助预算标准化建设,使各项资源的计量与计价,能够以统一货币形式达到精准定量、科学计量目的。以此为造价成本指标体系的设置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预算标准化建设工作与生产建设要素、财务管理数据密切关联。此时,若采用传统的人工方式,针对每一项要素实施一一核查,既浪费时间,又难以保障预算的科学性。因而在当前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应该以生产建设信息系统、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基础,利用数据库技术,先进行数据库建设并完成数据库之间的通信连接。然后,通过对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全面推进预算标准化建设,各项要素、成本指标完全对应到统一数据标准与货币形式之下[3]。
3.3增强培训,提升预算人员素质
首先,应该知识结构优化的角度,对预算人员进行建筑产业链、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预算人员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认知水平。其次,应该以专门化的业务技能训练为准,培训数据库建设方法、数据分析方法、成本指标设计方法、评估表与监督表的制作方法等。进而确保预算人员在编制预算方案时,能够真正通过全面的知识结构、综合化的业务技能,达到对预算方案的科学编制目标。为工程造价控制分层目标、造价成本控制指标的设置,提供必要条件。
4、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建筑工程产业链条下,工程造价控制越来越注重针对生产建设全过程的指标控制。因此,工程预算的作用也日益突出。通过以上初步分析,可以认识到工程预算能够为工程造价控制提供完整的控制理论与参考依据,并通过对业务要素的细分、成本指标的细化,有效促进工程造价控制能力。所以,建议在总体经济体系建设新形势下,尽可能增强对工程预算功能及作用的研究,开发与挖掘工程预防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路径,结合新思维、新技术、新管理方案,全面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扩增建筑企业的效用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杨茜月.浅谈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超标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砖瓦,2021,14(1):132-133.
[2]蔡国霞.探讨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J].建材与装饰,2021,17(3):213.
[3]毕会博.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有效发挥[J].写真地理,2021,3(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