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综合管廊施工控制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2月第4期   作者:黄有立
[导读]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我国市政综合管廊工程的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工程施工质量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施工单位要加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黄有立
        中新创达咨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市 530000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我国市政综合管廊工程的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工程施工质量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施工单位要加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意识,保障综合管廊施工效果,推动我国市政工程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市政工程;综合管廊;施工?
        引言
        现阶段,我国城市处于高速发展期,市政工程地下管线的里程快速增长,给管线的建设管理带来了严峻考验,传统管线采用直埋方式敷设,不同管线各自归属其对应单位管理建设,各种管线重叠交错,集约化程度低,大大浪费了地下资源,且管线维护需反复开挖马路,对周边环境和社会生活均造成一定影响,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综合管廊作为市政管线的一种新型敷设方式,统一规划、建设与管理,将电力、燃气、通信、给排水、污水等多种管线集约化布设,可以高效利用有限的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维护管线安全,满足城市由粗放向高效集约转型的需求,具有明显的环境、社会效益。
        1我国综合管廊建设概况
        1958年,为了解决重要节点的交通问题,我国第一条综合管廊建设在北京天安门附近,该管廊结构简单,是国内综合管廊的雏形。第二条管廊20年后才出现,期间未进行任何综合管廊建设。1994年,在借鉴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修建了一条综合管廊。该管廊被称作“中华第一沟”,这是国内大陆地区首条较具规模的管廊,标志我国大陆地区管廊建设真正的起步。2013年后,在国家陆续出台的一些政策法规大力推动下,综合管廊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每个地区的建设起因不尽相同,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不同特色,建设状况存在差异,综合管廊建设发展需考虑国内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借鉴经典管廊项目先进经验,针对性解决国内综合管廊建设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国内综合管廊建设发展。
        2市政工程综合管廊施工控制要点
        2.1基坑开挖施工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进行施工,根据支护设计、降水要求,确定开挖方式。基坑坡度为1:0.5~1,中间设置2m平台,坡顶采取500高的砖砌挡水墙,坡底设置400x400的排水明沟,坡体采取3cm厚1:3水泥砂浆护面。沟槽挖深较大时,应合理确定分层开挖的深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人工开挖沟槽的槽深超过3m时应分层开挖,每层的深度不宜2m。
        临时坐标点和管道轴线控制点的设置应便于观测且必须牢固,并应采取保护措施,开槽铺设垫层时沿线临时坐标点,每200m不少于1个,临时坐标点,沟槽轴线控制桩,标高桩,应经过复核方可使用,并应经常。当开挖沟槽发现已建的地下各类设施或文物时,应采用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处理。
        基坑开挖前在工基坑边及邻近建筑物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一般不大于20m,在距基坑周边不小于2H(H为基坑深度)布置监测基准点,数量不少于两个,基坑开挖掘前进行监测点及基新途径点测量,测量至少两次,以取得初始值。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期间每天监测一次;当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每天监测两次。当有事故征兆出现时,应连续监测。支护施工结束后,地下结构工程施工期间第同监测一次直到基坑填土结束。


        2.2防水工程施工
        综合管廊一般设计年限都为一百年,防水等级为一级,所以对整个综合管廊防水质量要求很高,为确保结构防水效果,正式施工前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工作,严格按照设计设置沉降缝,每节管廊不能大于30M,在沉降缝处埋设钢边橡胶止水带,埋设位置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须与沉降缝中心线重合。搭接时不得采用叠接与冷搭接,须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如热焊法和热硫焊法。
        2.3主体工程施工
        综合管廊主体工程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和其他结构工程。综合管廊混凝土自防水也是重点控制要点之一,混凝土都采用C35P6及以上。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主要分为模板工程、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近年来新兴的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施工方式,无论是在施工工期还是工程质量、节能环保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但预制综合管廊施工还需考虑预制构件、管节的生产、运输、堆放、成品保护等问题,尤其是在施工前制定可行的构件吊装方案和运输方案,进行预拼装工作,对整体工程实现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4管廊两侧回填施工
         综合管廊回填需待管廊箱涵主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95%以上后,方可两侧对称分层回填。一般管廊两侧50CM内采用无砂大孔或是杂砂石回填,采用杂砂石回填时,要严格控制回好原材料的质量及回填分层厚度、压实质量,其余范围回填硬土,需采用小型机械夯实,回填的压实系数不小于95%。管廊顶上部1m范围内回填料应采用人工分层夯实,禁止大型碾压机直接在管廊顶板上部施工。
        3市政综合管廊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3.1实现预制拼装标准化与模块化发展
        预制拼装标准化与模块化,能够有效节约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施工标准和质量。在市政综合管廊施工中,预制拼装标准化与模块化要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制作与其相适应的综合管廊模板,同时通过执行预制拼装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拼装达到要求。将综合管廊模板按照预制拼装标准进行大面积拼装,不仅局限于某一项目的施工,还同时适用于其他类似的项目。这极大减少了施工成本投入,同时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
        3.2建立健全的绿色施工制度体系
        在市政综合管廊施工中,必须要建立一套健全、规范的绿色施工制度体系。注重政府相关部门参与及引导,制定切合实际且具有前瞻性的市场规则及法律法规体系。此外,工程建设单位需要制定完善的绿色施工规划,形成在项目经理负责领导下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明确各关键要素、各岗位责任人及岗位职责;结合施工单位管理水平、基础数据,制定量化的绿色施工目标,并将其分解,确保其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结语
        市政综合管廊结构工程施工中,要加强现 场调查,完善方案设计,把握技术要点并严格按要求施工, 来提升工程质量,降低养护维修成本,使其 更好运行和发挥作用,提升市政工程质量和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陈馈,蔡建林.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与对策[J].建筑机械化,2012.
        [2]谭忠盛,陈雪莹,王秀英,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J].隧道建设,2019(12):189.
        [3]尹新生,佟晓倩,崔凤宇,等.浅谈城市综合管廊施工技术研究[J].河南建材,2019(03):47-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