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雪冰
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50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进步和提升,这为我国工程建设市场带来了国内外的巨大竞争压力。在如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现代高科技信息时代,以往传统的项目工程开展方式和管理模式已经逐渐落后,不能满足新时代信息化数据工程建设的需求。现阶段,国内外众多大型工程建设企业都在应用EPC总承包模式,这种先进的承包管理模式在实际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高效并且便捷,现已广泛应用在我国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当中。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我国工程行业当中的各大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创新型工程建设承包模式,紧跟时代的步伐,弥补发展过程当中的漏洞,让自身在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环境下,占据一席之地。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过于迅猛,我国工程建设企业发展时间较为短暂,所以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传统的项目管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例如,工程建设过程当中的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工程管理效率低下,大数据信息对过于滞后,这些问题的产生都影响了我国工程建设企业的发展。在这过程中,EPC总承包模式脱颖而出,为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了新的出路。降低成本支出,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根本,为保障建筑工程企业在新时代环境的背景下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成本控制和支出收入精细化已成为工程建设当中的重要目标。因此,工程建设人员要不断针对EPC总承包模式的应用进行探究,为我国工程建设开辟新型建设管理模式,为我国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策略;
1 EPC工程总承包概念特征阐述
1.1 EPC工程总承包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指:设计(Engineer)—采购(Procurement)—施工 (Construction)的一系列项目总承包模式。通俗来讲就是将工程建设项目从业主向承包商进行委托,而承包商按照施工合同的规定,对工程建设项目从设计、采购、施工,运行等一系列的工作过程进行部分或者整体的委托工作,并要求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对工程项目的整体投资过程和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到工程的整体安全状况进行全面负责。应用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对于业主和承包商来说属于双赢的最终结果。业主通过EPC总承包的模式将工程项目承包给承包商,可避免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程建设当中去,释放部分注意力放在后期的工程建设运营当中,还可将工程项目的整体要求施加到承包商身上,这有利于业主的合同关系更为简单,减少了业主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当中的组织调度工作,并且将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当中的风险移加到承包商身上,从而降低工程项目过程当中的施工成本,减少工程建设的整体工期。而承包商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虽然肩负了较多的工程建设风险,但是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可以获得大量的经济利润,从而实现业主承包商双赢的效果。EPC总承包模式有利于工程建设过程当中的资源统一调度,建设信息集成化的管理。
1.2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特征
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对于工程建设过程当中是极其重要的,有利于建筑工程企业不断发展,从而实现共赢的局面。通过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对工程建设进行成本控制具有诸多优势。例如,成本控制工作不断深入,解决复杂的工程成本管理,正确应对多方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这些优势大大提升工程建设过程当中的成本控制效果。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无法针对复杂多变的成本支出。因此,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就要不断创新EPC工程总承包成本管理应用方式,转变以往的成本管理理念,为建筑工程企业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2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项目收益最大化问题
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可实现工程项目建设收益最大化的效果。而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具有较为完整的价值链,可有效实现这一目标。但在应用的过程当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项目工程承包的范围增加,项目毛利的扩大、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工期压缩、项目提前投产、业务进行利润分成、企业的整体信用等多种因素,都会对实现最大收益带来影响。所以在进行成本控制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将所有的客观因素进行充分考虑,避免干扰因素过多,导致的利益收益过小问题。
2.2项目价值链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工程建设过程当中构成项目价值链的主要有三个阶段,分别是项目的售前、售中和售后,对于这三个阶段的成本控制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实际效果。在售前就要进行成本控制,售前的成本控制工作才能实现营销毛利最大化的成本控制点。售中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对总包和分包合同进行全面管理。而售后的成本控制重点要放在工程建设的尾款清收,提升业主的满意度和自身口碑。但是,通常情况下,工程建设单位往往注重售后的尾款清收和自身口碑上,在售前的预测和售中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没有进行完善,导致工程建设结果利益无法实现最大化。
因此,EPC工程管理项目不仅仅是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工作,更要着眼于成本预测和对合同的质量管理上。
2.3 项目动态化管理中的问题
应用EPC总承包成本管理体系在实际管控的过程中。成本管理工作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动态化的成本控制管理过程。成本管理工作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做到不断开拓创新,对于成本管理内容不断完善,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总结成本管理经验,确保成本管理内容和方式与时俱进。另外,对于同种类型的成本管理工作和项目要共同跟进,实现成本管理工作精细化。EPC总承包成本管理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更需要各个部门、各个流程当中的管理点和控制点互相协调,对于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保障工程项目从开始阶段持续到工程项目的收尾阶段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在成本控制的范围当中。但是,在实际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中,成本控制管理人员往往局限于某个点的成本控制工作,这导致成本控制工作缺乏全程性的动态管控效果。
3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3.1 项目的前期成本预测
为实现成本控制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在工程项目的投标环节进行成本控制的预测工作,确保投标过程中的成本预算科学性,准确性。对项目的投标环节成本预算工作对工程开展的总体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应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报价进行周密计算,确保工程报价的正确性和严谨性,一旦承包商和业主签订了相应的承包合同,就确定了施工工程的总体报价,排除客观因素,在合同标注的报价基础上,业主将不再付出任何费用。另外,加强工程建设初期的成本预测工作,有助于对于经济效益的计算工作,避免工程项目的实际收益达不到工程开展的预期目标。例如,某大型高层建筑工程在进行投标的过程中,承包商就对工程的前期成本进行详细预测,再和承包合同的实际数值进行比较,最后确定该承包项目的成本控制施工方案。
3.2加强对采购成本的控制
通常情况下,在工程项目承包成本计算过程当中,占比重较大的往往是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采购费用。例如,某大型高层建筑物在前期预算的过程中,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设备材料费用就占到了总成本的60%。因此,为了保障项目工程的整体利润,并且让工程建设企业能够在同行业当中保持较高的行业竞争力,就要不断开拓新型材料采购渠道,为材料经营市场引进竞争机制,避免出现施工材料哄抬物价的现象,尽最大可能选举物美价廉的施工材料。
4总结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建设数量逐年增加。因此,为了提升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工程建设过程当中的成本控制,就要在工程建设过程当中应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通过该模式为我国工程建设企业解决成本管理工作。这就需要建筑工程企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研发EPC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当中的成本管理体系,发挥该成本管理体系的最大价值,为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创造效益,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杰波.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成本管理方法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 (36) .
[2]张勇为.浅议如何提升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财务管理[J].西部财会, 2015 (11) .
[3]孙盼国.如何加强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财务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6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