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以农业旅游综合体产业为例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2月第4期   作者:侯晶晶
[导读]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大量的名人带货,包括县长卖货,这种就地致富就地崛起的经济方式。

        侯晶晶
        (江南大学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大量的名人带货,包括县长卖货,这种就地致富就地崛起的经济方式。农业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行状就落实国家及各级政府对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和我所了解的农村实际及我对目前社会变革的认识,本人以农业旅游综合体作为一个节点,将农业旅游深入中国的社会结构,期望加强农民与社会结构的链接。由此提升农业的地位与农民的经济收入。
        关键词:农村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旅游综合体产业
引言
农业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属于第一产业,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定义,农业指种植业,即庄稼种植,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的生产活动。为了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中国近年来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的发展力度,一直保持着全球最大的农业经济体的地位。数据显示,中国农业总产值在近10年不断攀升,2018年达到65815.73亿元,年均增长率8.3%。2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
        当前农村网络与物流体系建设仍未完善。一方面,农业用网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和设施使用效率较低;另一方面,农村快递物流还未铺设完全,生鲜冷链运输体系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显示出其落后与不足,同时又没有确切的信息渠道,农户为了减少风险,只好选择原有的种植模式
(二)、农业种植效率低、标准程度低
中国目前蔬菜、棉花种植大多来自于小户农民和规模较小的企业,规模化程度低,对于各种农业技术的运用较少,使得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滞后,农业产业标准难以制定实施。
(三)、农业生产信息不对称
目前农村互联网普及程度仍未完全,农民种植不能完全依赖于市场需求,产销对接容易出现问题。产业结构调整会提高预期收益,而收益的增加势必会带来风险的增加。中间存在着部分信用风险,而农民承受风险的能力弱。
        加上农民投资能力不足,农村投资能力薄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资金,二是价值取向。
(四)、农业生产受季节性气候、虫害影响大。
        加上农产品本身季节性的限制,很大程度制约的农民的发展。目前的农业种植智慧化程度仍较低,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程度不足。
(五)、人才与技术缺失严重
    产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人才的大力支持,只有保证人才的充足供应,
才能加大现今理念及技术的引进力度,及时准确的掌握市场发展趋势,从
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推动农村的健康发展。
    不过现阶段农村发展中,青壮年外出打工,剩余的或年老多病或文
化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差,且村干部大多都是由村民直接担任,其思想意
识相对较弱,阶级观念较为严重,针对农村发展很难提出建设性意见,严
重影响农村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解决路径
(一)以稳住粮食产能为前提,坚持品种优先、品质保证、品牌引领,引导种植业结构调;以优先发展肉牛、肉羊、生鲜乳和冷鲜肉为重点,强力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拓展未来的市场;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地制宜调整渔业结构;以优品质、扩规模、创品牌、拓市场为重点,推进产品结构性调整,提升农业特色农业的市场占有率。
(二)以精深加工为重点,以食品加工业为方向,以融合发展为主线,聚焦优质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农业新业态拓展、龙头企业培育等重点工程,实施新一轮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计划,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以三品一标为抓手,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继续实施农产品食品安全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和质量安全建设,以品牌安全的新供给,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新市场。
(四)以正在建设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为载体,强化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要以生态农业为抓手,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做大做强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业,真正使休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城市居民旅游度假的新去处,传承农耕文明的新载体;加快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使新产业、新状态 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增长极。特别是在农业的旅游上。可以将旅游作为一个节点,将农业旅游深入中国的社会结构,由此提升农业的地位与农民的经济收入。
(五)加快提升耕地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落到实处;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深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建设,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和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发展工程,全面提升农机械化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农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市场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三.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措施:以农业旅游综合体为例
(一)农业公园
        产品更新升级。一些城郊型的农家乐形式的休闲农业园已经跟不上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普通表现为同质化,低档化。休闲农业产品及接待服务等方面都需要升级换代。新的农业园区项目须从高起点高标准起步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是以经营公园的思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是一个更能体现和谐发展模式、简约生活理念、返璞归真追求的现代农业园林景观与休闲、度假、游憩、学习的规模化乡村旅游综合体。它以高效农业为基础,实现了现代农业的主题化、景观化、公园化和规模化,是未来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最高境界。
(二)主题农庄
        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城市居民为目标,以特色鲜明的主题贯穿其中的一种乡村旅游形式。一栋农庄建筑实现核心盈利点。花园、树园、果园、田园、菜园、牧园六种配套农庄项目体现生活方式。书吧、清吧、咖啡厅、茶吧、小型会所等多种配套资源提升品位。

实现“1+6+x”模式对主题农庄开发经营。
(三)亲题农庄
        注重传统农耕文化提升。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产业,休闲农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也需溶入传统农耕文化元素,目前农耕文化均以展览陈列式为主,难有参与体验感。活化传统农耕文化,真正丰富休闲内容与情趣是休闲农业的关键。是以农业自然和文化资源为依托,将农业元素融入游乐设施和亲子活动当中。以家庭亲子教育等为目的一种休闲农业产品类型。亲子农园儿童产品的设计要“以儿童为中心”,遵循安全性、农业主题性、组合性、趣味性、易用性、益智性、互动体验性七大原则。增强儿童的参与感与体验感。
(四)现代农业示范区
        要从市场需求做好经营与管理。休闲农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是精品农业,又是时尚产业,不是一般的普通农业,其要有吸引人的亮点,要符合休闲市场的需求,经营内容要多样化,既要有时鲜的消费产品,又要有能休闲体验的产品,两者要紧密结合,符合消息者追求新奇的特性。休闲农业园区的管理需要与现代经营管理接轨。早期的休闲农业园区管理落后,均为人工化管理,而现代休闲业的管理均为网络化的一站式服务,从票务的预订到费用支付及消费者信息反馈等,均需采用现代化的便捷的方式。只有管理上了台阶,才能有更好的效益。要有创新开发思维。休闲农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路径要围绕“乡、野、奇、特、优、精”做文章。乡,就是要以乡土气息为主题,不要溶入太多的城市风味;野,就是要有乡村旷野感,不能搞的过于现代教条化的建设;奇,必须有奇特的东西吸引人,从体验、吃、玩等方面出奇;特,就是要有与别人不同的东西,一个休闲农业产品必须有自己唯一的独特亮点;俗,就是要有农村民俗风味;优,就是要环境优越及优质的服务;精,就是种养殖产品要精,服务也要精细是以现代产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新型农民为主体,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域。现代农业示范区具有产业布局合理、组织方式先进、资源利用高效、供给保障安全、综合效益显着的特征。
(五)布局营销策路
        随着城市旅游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以新、奇、异、特的旅游项目来吸引旅游者,才能使农业观光旅游产品在市场上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才能满足旅游者不断变化的需要。例如,针对城市三口之家可推出“欢乐家庭农家度假旅游”;针对城市青少年可推出“农村知识修学游”;针对曾经插过队、下过乡现已回城生活的当年知青,可推出“忆峥嵘岁月游”等,这些都是现代城市人所缺乏并渴望体验的。
        近几年来,我国蔬菜配送行业快速发展,很多机关单位,学校,企业工厂,甚至是餐饮行业都选择配送公司进行配送,找正规的配送公司,可以节约人工,蔬菜的质量及售后都有保障,在这种大环境下也崛起了很多蔬菜配送公司,
        休闲农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路径可以扩展蔬菜生鲜的配送服务,向高档小区直接进行配送新鲜有机物食物。
四、总结
产业结构的调整实质是社会生产力、生产模式优化的动态过程,且不同产业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涉及农业配套产业、农民收入和消费、农村城镇化等普遍性涉农问题。而二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有效促进一次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产业结构的内部调整,最关键的在于农业产业化。
        想要发展农业旅游综合体,需通过融合创新,打造新乡土度假,构建有特色的农业旅游景点与让当地文化遗产“活”起来以及布局营销策路等一系列措施。打造:要“吃”农家茶饭,“住”民居村宿,“行”绿色乡道,“游”田间河溪沟谷风光,“购”当地特色农产品,“娱”乡村民俗节庆,“赏”乡村美景美物,“闻”乡村民间曲调,“学”民间传统手艺,“过”乡村生活的旅游盛景之地。并且应遵循自然规律,且从实际出发,对景观、产品、文化、规模、组织、营销进行相应 的升级。其中乡村景观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载体,也是实现人们欣赏田园风光、享受乡村情趣的重要保障,所以充分调动当地特色旅游发展要素和休闲农业 的优势性,为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感受全时空和全过程的生态化体验产品。在此过程中,注重精神与物质层面的双重服 务,切实满足游客对自然生态旅游产品的要求,提升地域性 旅游产品认同感,这是改善农业旅游综合体发展问题的重要经济战略思想。
参考文献  
[1] 虎陈霞,傅伯杰,陈利顶等.浅析退耕还林还草对黄土丘陵沟
壑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安塞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 20 (4):67一72.
[2]陈燕.全域旅游视角下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耦合机制研究J].开封教育学 院学报,2017,37(10).
[3] 高山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金融创新—对徐州农村经济方展的调查[J]现代农业_2008(12):32一33.
[4]张海峰城镇化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J]农业
  经济,2019(7).
[5]张爱莲论农业产业化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深远意义[J]农民致
  富之友,2017(6):38-38.
[6]李娴.纵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J].云南农业, 2018(3).
[7]苏毅清,游玉婷,土志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中国软利学,2016 (8) :17-28.
[8]段琳琳,刘祖瑾,杨玲.河南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甘肃农业,2016 (14): 12—15.
[9]王燕,刘晗,赵连明,等. 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业 科技协同创新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J].管理世界,2018, 34(6):12-23
[10]姜长云.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新题应有新解 法[J].中国发展观察,015(2):18-22
[11]洪银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动力求是学刊[J].2014,?41(1):14-19
[12]苏久华.乡镇如何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J].北京农业,2013(12):285.
[13]王宏伟.中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研究[J].农业经济,?2015(10):18-20

作者简介:侯晶晶(1996-),女,汉族,江苏徐州,江南大学19级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