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2月第4期   作者: 付梦珊
[导读] 当前我国如此之快的发展形势,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付梦珊
        广东中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当前我国如此之快的发展形势,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与此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影响,比如我们赖以的生存的环境遭到了很严重的破坏,这严重威胁到我国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对这些污染来源及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很有必要。在基于这些事实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来保证环境的治理,把有害物对土壤的危害降低到最小值,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保障人们生活的正常要求。
关键词:土壤污染;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引言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口号,也始终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始终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比较严峻的考验,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日趋严重。在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土壤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在不同等级的城市开展经济活动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都与土壤环境息息相关。土壤环境的污染,直接关乎到国家经济建设的未来发展、食品安全等。环境污染治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不同的监测技术,制定完善的方案。在具体工作当中,要将环境治理的细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我们将在本文中深入探讨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对土壤环境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1土壤污染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土壤环境与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土壤环境一旦受到污染,势必会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国家和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土壤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而土壤环境监测是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土壤环境进行监测,可以充分了解土壤环境污染状况,进而采取针对性的保护和治理措施。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非常紧张,土壤环境受到污染,则用于耕种的土地面积会大幅缩减,而且农作物质量也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农作物产量的降低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增加国家对于土壤环境治理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土壤环境污染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严重影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因此采取有效的土壤污染环境监测尤为重要。通过土壤环境监测,可以更好地掌握土壤环境的基本情况,有利于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对土壤环境进行针对性的保护和治理。
2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污染和一些其他物质的污染本质不同,该形式具有滞后性和积累性,并且治理起来非常的不方便。当前,一些土壤的破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另外也对大气的不利作用产生了很多影响,所以我们要对土壤的污染进行根本性分析。
        2.1土壤污染的滞后性
        土壤在污染时会存在滞后性这一特点,也就是当空气对土壤进行作用后,需要通过时间的积累才能把一些有害物质融入土壤之内,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但其只要形成,它的结果就非常的不利。土壤被污染后的监测工作可以直接进行,但其开展起来的困难非常大。一般,对于土壤污染物质的监测分为对其成形和发展的监测两部分。我们在进行土壤监测的同时还要对相关的生长作物进行一些分析,把握它们的发展形势,从根本上找出这些污染物质的来源。另外,考虑到土壤在污染形成过程中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才发现问题,所以人们对这方面的考虑不能达到根本重视,严重造成了环境根本治理的工作力度不够,从而为人们以后的生活带来了麻烦。
        2.2土壤污染的积累性
        土壤环境污染与空气污染、水污染等有较大的不同,空气污染与水污染具有迁移性,而土壤污染不具备这种特性。土壤一旦污染,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其内在结构,因其不具备迁移能力与自洁能力,使土壤污染的治理难度大。


        2.3土壤污染的不可逆转性
        在一些土壤污染物质中,一些金属元素的污染是很难处理的,因为它们一般是以固态的形式进行结合,这使得微生物对于其降解的周期就显得格外的长,也就在这样的时间下形成了土壤的不可逆转性,严重造成了土壤的污染。
        2.4土壤污染的隐秘性
        如果大气与水收到污染,我们很容易通过肉眼判断其结果和程度,这就更加便于监测。但是,土壤污染不容易被发现,需要通过比较专业的手段去测试,呈现出一定的隐蔽性。这也是土壤污染监测难度大的原因之一。工作人员在对土壤进行监测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其中包含所在地区的动物、植物以及人类的健康状况。
3土壤污染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3.1当地环境资料的搜集
        对土壤污染环境实施监测时,首先要对采样地的污染情况和污染源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充分调查,并搜集大量相关资料,为土壤污染环境监测提供数据支持,也便于接下来的图样采集工作的开展。要搜集土壤类型、地质条件、地表植物类型、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地形地貌等基础性资料,然后搜集土壤环境的污染源分布情况、污染源种类数量、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等相关数据。只有充分掌握了解当地环境资料,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土壤污染环境监测,并为下一步的保护治理工作打下基础。
        3.2土壤样品监测
        土壤监测时可以通过提取一部分样品来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来分析土壤的结构形式。这种方法一般有容量法和离子发射处理法。在我们对土壤样品进行处理时,要根据土壤样品的不同进行分类和预处理工作,这样可以使后期的实验效果能够更加稳定。
        3.3构建土壤环境监测指标体系
        综合分析评价现有土壤监测项目,筛选土壤环境监测项目,构建土壤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对于以往土壤环境监测或调查工作中未检出或检出率很低的项目,以及缺乏评价标准的项目,不应纳入土壤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将检出率较高、超标项目作为今后土壤环境监测的必测项目。基于土壤质量现状和管理需求,统筹兼顾土壤污染风险和功能性问题,探索建立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和特征污染物,可以动态调整的综合土壤环境监测指标体系。
        3.4逐步提升土壤环境监测分析精准度
        土壤中的某类有毒有害物质自身浓度并不高,但对人体与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极具破坏性的。土壤环境监测人员需要准确分析各类数据,掌握土壤的污染状况,从而制定正确的治理方案。土壤中含有的重金属、有机物都属于有害物质范畴,虽然浓度不高,但危害极大,会对周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害人身和财产安全。到目前为止,我国应用痕量技术防治土壤污染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例如色谱质谱联用、污染物净化等等。但综合分析,痕量技术在土壤环境治理中还需要进一步向前发展与深度应用,我们要注重数据监测的精确度,使技术人员获得的信息更准确,真正掌握土壤污染的实际状况,这样才能保障土壤环境污染工作的有效性。
结束语
        土壤环境污染不同于大气、水环境污染,有其自身的特点。土壤环境污染具有隐蔽性、潜伏性、积累性、地域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治理难度大,治理周期长,修复成本高,危害程度重,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危害农产品安全,并对人体健康和人居环境造成了危害。因此,强化土壤环境监管,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管理和风险评估制度,全面加强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和体系建设,对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军.我国土壤环境监测制度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36(11):113-116.
[2]杨琦.浅谈土壤污染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J].南方农机,2018,49(21):92.
[3]张启,佘雁翎,付丽洋,冯旭.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7):16.
[4]马海桓.加强土壤环境监测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J].世界环境,2018(03):86.
[5]王霞,沈红军.土壤环境质量研究现状与趋势[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3):50-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