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实验分析的质量管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2月第4期   作者:戴洪财
[导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农业、制造业等领域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在带动经济稳定上涨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戴洪财
        盐城市建湖生态环境局   224700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农业、制造业等领域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在带动经济稳定上涨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党中央提出“绿色发展”战略,各地区也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中大力建设环保工程。环境监测作为环保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过程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状况和变化规律,有利于为环保部门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依据。也就是说,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与否,可以直接影响环保工作整体效率和水平。而想要充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就要重视实验分析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分析;质量管理;具体措施
引言
        环境监测就是指相关部门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环境的变化趋势以及质量变化情况等进行监督监测,利用专业工具对目前的环境污染情况以及环境质量做出准确判断。一般而言,环境监测对象主要包括自然因素、污染成分、人文因素等,具体监测内容包括土壤监测、水质监测、空气及噪声监测、生物监测等。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到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必须要确保环境监测的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使其可以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要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减少决策中存在的失误。对于环境监测工作而言,数据和信息非常重要,工作人员若要及时判断环境中是否存在问题,或者存在哪些问题,就要根据环境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这样才能获取到更加可靠的信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非常关键,需要将其贯穿在环境监测始终。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确保监测数据更加准确,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监测站建设的效率。通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可以保证数据的质量更高,数据更有代表性,而这正是进行环境监测站建设的必要基础。
2环境监测实验分析质量管理工作现状
        环境监测工作是环保工程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其监测数据可以直接反映监测地区的环境状况,对数据信息进行审核,是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环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环境监测实验分析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虽然各地区环境监测站均认识到了实验分析工作的重要性,并严格执行了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实验室资质评定等工作,但结合实验分析质量管理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环境监测站工作强度和工作难度,同时对环境监测实验分析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分析人员面临日益加剧的工作量,难免存在疲于应付或应接不暇之感,导致分析过程存在诸多违规或失误行为,为环境监测结果准确性带来巨大隐患。现阶段环境监测站专业质管人员稀缺,大多由实验室、采样室等岗位临时调遣或转岗而来。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导致在实验分析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不仅影响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大量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3环境监测实验分析的质量管理具体措施
        3.1健全环境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其有效运行,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贯彻质量管理、质量保证及国家标准的关键。资质认定《通用要求》(RB/T214-2017)和《补充要求》实施以来,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管理和评审试行A+B模式(通用要求+补充要求相结合)。所有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申请的生态环境项目资质都应该按照生态环境监测十三大类重新申请资质,并重新完善修订与之相适应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重点落实好几个方面:制度上确保体系有效运行;人员上保证体系有效运行;资源上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体系有效运行,将质量管理及质量监督的制定和实施具体化、可操作化、评价量化,在数据真、准、全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管理,真正做到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提升、质量管理体系高效运行。


        3.2加强技术保障
        为保证环境监测操作更加规范,在开展监测工作时,需要遵循相应的技术要求,因此,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技术体系,明确监测技术的操作规范,落实环境监测的方法,对环境监测的标准进行改进和优化,确保各项监测活动顺利开展。要明确监测的环境,确定环境监测的条件满足工作需求,使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使用监测仪器,并做好仪器的调试工作。要合理选择质量控制的手段,明确质量控制的频次要求,确保质量控制的评价结果、指标可以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要严格按照监测技术的要求开展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3.3创建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首先,环境监测部门要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要定期组织他们参与培训活动,提升其监测方面的技能。其次,环保部门也要适当地组织监测人员参与到讲座以及培训工作中,让员工能够感受到责任感、使命感,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为环境监测部门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保障。最后,环境监测部门要积极引进优秀的青年人群,在聘用新人员的时候,全面分析其职业素养、专业背景、实践经验等多方面的能力。
        3.4发挥职能监督作用,强化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管
        监督职能部门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建立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加大抽查比例,严查伪造、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等违法行为;积极运用信用监管手段,逐步完善“互联网+监管”系统,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落实检验检测机构主体责任和相关产品质量连带责任;对以告知承诺方式取得资质认定的机构承诺的真实性进行重点核查,发现虚假承诺或者承诺严重不实的,应当撤销相应资质认定事项,予以公布并记入其信用档案;逐步完善环境监测站计量标准机构认证强制性评价的反馈机制,促进环境质量日常管理新体系的建立和平稳运行。
        3.5创建专项监测控制经费
        环境监督管理机制的高效运转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撑,只有充足的经费才能为监测机构引进更多的设备以及人才,才能提升监测的实际效率。因此,国家部门也要积极考虑专项经费的设置,并安排专人对这部分费用进行控制管理,相关环境监测部门在获取专项经费以后,要科学地把其分配到设备采购、维修以及专业人才的引进方面,一定要做到专款专用,把经费的具体支出情况公布于社会,对于出现挪用经费的员工,一定要给予严厉处罚。
        3.6改善报告审核制度
        要确保检测流程和结果报告以书面方式呈现。每一名工作人员能了解到自身职责,重视日常工作的开展。在对报告进行审核时,通常会形成三个级别的审核制度,原始采样审核制度、分析原始记录审核制度、报告审核制度。要采取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措施,还要加大审核的力度。为确保环境检测质量得到提升,就要重视报告审核制度的改进,遵循制度的要求。
结束语
        环境监测工作对于环境保护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监测质量管理水平与整个环境监测工作密不可分。因此,相关部门要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整个过程,建立并且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提升环境监测质量,为环境管理以及政府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汪佳佳.探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环境与发展,2019,31(12):131-132.
[2]宋丽娟.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测的质量控制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9,31(12):142-143.
[3]杨林.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及对策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9,31(12):145-146.
[4]杨晓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2):71.
[5]杨志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24):13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