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环境面临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2月第4期   作者:陈富煜
[导读] 本文主要对城市水环境面临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陈富煜
        广州资源水环境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对城市水环境面临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城市水环境;面临问题;生态治理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也在急速增长,社会对环境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其中,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尤为突出,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的城市人口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水资源需求也相应增长,用水需求越来越大,从而造成经济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失衡,水体自净能力下降,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经有关数据统计显示,由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我国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达GDP的4%左右。因此,水环境工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对水环境的改善和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城市水环境面临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城市水环境面临的问题分析
        (1)水污染加剧破坏了城市水环境。城市的发展主要是体现在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工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均会产生大量的污废水,因没有得到合理处理而任意排放,使得城市水环境遭到严重污染。此外,对城市水环境污染的途径不仅仅是城市污水,还包括降水以及地表。具体说,在城市发展建设当中,需要进行大量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悬浮颗粒、重金属、富营养化物质以及有毒有害物质,以上物质由于质轻,一般情况下,都会漂浮在空中,一旦遇到下雨天气,会随着降水落回城市地面以及地表当中。以上种种造成城市内河水水质污染十分严重,甚至出现发黑发臭、生态环境恶化等恶性循环,不仅直接影响居民安全用水,同时大大增加了城市水环境整治难度。
(2)城市工程建设没能很好兼顾环境需要,影响了水环境的自然状态。目前城市化发展的发展过程对水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在城市化发展的规划、建设方案以及设计中没有涉及到水环境的保护,其原因就是相关建设人员缺乏水环境的保护意识,导致如今马路经济与水网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的不协调,马路侵占生态环境或者水网的情况普遍存在,进而导致城市发展使水域填占、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城市发展成为了水环境遭到破坏的“真凶”。河网被填占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相关部门对水环境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就是河水遭到污染无法进行挽救。第二方面是由于城市发展,一些发展工业的工厂进行污水排放或者市民生活垃圾及污水的排放,造成水质恶化,进而无法进行挽救,水环境遭到永久性的破坏。 

三、城市水环境改善的生态治理对策探讨
        (1)确定城市水环境工程设计的总体规划。城市水环境工程设计要以总体统筹的水环境工程规划为依据,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全面地调查和校核当地的水环境情况,收集整理当地排污的数据,根据现有的数据预估水环境承载能力,结合经济效益、方案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获得科学有效的水环境规划方案。确定水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域以及各个功能区域的水质控制目标,从而为规划方案拟定合理的水环境控制标准及保护措施。另外,在规划设计时,科学合理地进行水功能划分,根据水环境的功能区划制定水环境保护策略,有利于的水环境保护计划的实施。例如,规划预估水环境排污量的承载能力,结合预估所涉及的排污口的位置以及数量,进行优化分配,可为水环境综合管理提供更多的便利。
        (2)因地制宜,因河施策。

选取合理的措施,依据城市气候条件、水资源分布、地形、地质条件,污水来源状况,污水管网现状及雨水管网建设情况,综合分析,选择适合城市特点的综合治水思路。做到完善现状调查,水资源分布调查,水源地保护及城市用水容量,城市现状管网建设情况,河道现状调查,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城市环境容量、污水产量及处理方式,河道的径流特征、防洪排涝设计值等,对沿海城市,需要调查感潮河段特征,潮汐水文特征等,结合水域环境容量,综合分析,选取合理可行,容易实施的综合治水的方案。
        ( 3)加强截污及污水强化处理。早期的生活区没有配套建设污水管网,或污水管网不完善,导致大量的生活污水或生产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内。即便进行了污水管网建设,由于没有彻底连接起来,存在污水漏排、偷排等,使河道水体变劣。特别是一些渠道暗涵化后,加大了治理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建议采取二次截污,在河道边或底部建设截污箱涵,将漏排污水或断网点污水纳入箱涵内,最大限度减少污水直排河道,减少外源污染物,在一些暗涵出口,增加污水强化处理措施,消减污水中的部分污染物,将污水强化处理措施和截污箱涵联合处理污水,减少河道外源性污染。
        (4)人工湿地净化技术。人工湿地净化技术是一种最常见的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主要是指模仿天然的湿地来构建一个人工湿地,其具有和天然湿地一样的功能,可以净化水资源,是一种污水处理的良好方式。在众多的污水处理技术中,采用的方法按照污水处理的不同可以分为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生活处理技术,而人工湿地净化技术就是一种综合技术,其同时使用了化学、物理和生物处理技术,其消耗的资金和各种材质非常少,但是污水处理的能力却很好。利用人工湿地,可以对废水进行综合处理。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主要分为填料表面、生物膜等,其中废水经过生物膜,污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就会被生物膜中的填料或者植物的根系拦截,并且生物膜还会吸收有机污染物,或者通过生物反应来将其消除。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植物根底可以释放出一定的氧气,所以周围的环境中,在靠近植物根系的部分,就可以存在好氧菌,在原理的位置,就可以存在厌氧菌,废水中的氮和磷元素就可以通过微生物的营养吸收和硝化或者反硝化的作用去除。
        (5)水生动物修复技术。水生态修复技术是通过保护、种植、养殖、繁殖适宜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改善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消除或减轻水体污染;生态修复区域在城镇和风景区附近,具有良好的景观作用,也具有美学价值,可以创造城市优美的水生态景观。城区水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承担着城市防洪、排沥任务。城区水系污染种类众多,来源复杂,在采取截污措施控制河道点源污染前提下,还受到城市雨水管道系统形成的面源污染和大气降尘污染,一般污染程度较重,主要包括有机物、无机盐、重金属等,污染物排入水体的速度远大于水体的自净速度;因此,在确保城市防洪和排沥安全的情况下,采用生物滤坝、复合生态滤床、人工生物浮岛、水生植物栽植、水生动物投放、生物接触氧化、生态曝气等生物修复技术,逐步形成生物群落多样动态稳定、可自我调节的水系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立人—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四、结语
        总之,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且十分艰巨的工作,这就要求全社会支持水环境的治理与修复。我国城市水资源污染涉及到方方面面,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草一木,还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的利益,甚至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设计人员应不断进行设计方法的创新与优化,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及设计理念融入水环境设计当中,利用水生植物以及水生动物构建和谐的水生生态系统,以此维护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水资源生态环境齐头并进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亮.城市水环境治理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J].智能城市,2018,4(18):108-109.
[2]李新贵,孙亚月,黄美荣.城市水环境的修复与综合治理[J].上海城市管理,2017,26(04):12-18.
[3]邓仰杰.浅议城市水环境治理相关理论研究及治理实践特点[J].居业,2015(12):103-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