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舸夫 郭晓
61242719890920****
33072419760509****
摘要:水利灌溉工程是关乎地区民生与经济发展的重点工程,其工程质量与地区稳定性有着直接联系。在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陆续兴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以此来达到防洪防涝、推动农业发展的目的。本文概述了基层农田水利灌溉的重要性,总结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了水利工程灌溉优化方案。
关键词:水利工程;节水技术;灌溉管理
引言
农田水利灌溉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农业生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农业往往需要消耗较多的水资源。为了能够有效缓解农田缺水问题,人们加强对灌溉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旨在能够通过提升农田水利灌溉质量来更好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1基层农田水利灌溉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常见的水利灌溉技术主要是喷灌技术和沟壑防渗漏灌溉技术,2种技术对于农业发展是同样重要的,喷灌技术主要是采取远距离运输水资源的方式,将喷头对准农田浇灌,该项技术与沟壑防漏灌溉技术相比在农业上使用范围更广,并且选择这种喷灌方式还有一种优势,能够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但是对于传统意义上使用的沟壑灌溉技术使用情况而言,水资源渗透问题比较严重,只要在原基础条件下提高沟壑冲刷能力,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即可。做好基层农田水利灌溉工作是促进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更是改善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
2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落后
首先,客观的讲,当下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体制带有较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管理工作基本上集中在收费、农田灌溉、防洪、抗旱等几大方面上,缺少市场主体,对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适应性偏低。其次,有关管理部门不具备自主经营权,为了能使用水利灌溉工程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很多管理者倾向把水利资源配置转型成为市场售卖形式,倡导广大农户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大量用水,一方面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也浪费了较多的水资源。最后,未能科学设置水价,以致当地居民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惠,节约用水意识普遍偏低,这是很多农户用水费用偏高及水资源浪费的原因。
2.2缺乏资金支持
我国农业逐渐迈向了现代化,国家对于各地区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要想实现全面发展,必须给予更多力度的资金支持。在一些农村地区,因为资金投入不足、农田水利灌溉技术不到位、节水设备设施无法进行更全面的更新升级,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水资源系统得不到良性循环使用,大大降低了农田水利灌溉效率,影响收益。
2.3农田渠道灌溉不够科学
第一,缺乏对农田灌溉综合技术的重视。从当前农业灌溉发展实际情况来看,相关人员仅仅重视单向渠道技术的应用,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交叉使用灌溉渠道技术,由此也就无法提升农田水利渠道灌溉能力。第二,渠道灌溉模式存在问题。一方面,渠道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农民存在盲目灌溉的现象,加上在灌溉过程中一味地追求任务的完成,没有考虑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就随意改变灌溉方式,最终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也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另一方面,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程序,灌溉过程不够合理,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4农民积极性方面
很多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比较长,且收效低,大多数农民选择外出务工,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并且,当前大多数农村干部的学历水平不高,导致其无法对农业生产工作进行有效指导,这对农业生产活动产生一定的制约。也就是说,当地政府部门在农业生产中有重要作用,但是因为很多村镇干部并不居住在当地,且知识水平有限,导致其在农业生产中无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由于乡镇政府、干部等在农业生产方面的积极性较差,难以从本质上提升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间接影响农民参与水利灌溉的积极性。
3加强新时期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建议
3.1完善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制度
完善、合理的管理工作制度,是水利灌溉管理相关工作实际开展的基础。为了构建完善有效的管理工作制度,首先对管理工作者自身的行为要进行有效约束,严禁管理工作者鼓励农户大量使用灌溉用水的不良行为。完善有效的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制度,不仅要求对农户的用水行为进行合理指导,同时要求对农户的用水行为进行改善,杜绝水资源浪费问题。同时,相关工作者一定要积极开展制度化水利设施的排查工作,保证水利灌溉系统的完善性与有效性。
3.2加大资金投入
开展农田水利灌溉工作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相关人员应积极采取措施来拓宽农田水利灌溉的融资渠道,积极鼓励各类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灌溉和设施建设。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对在农田水利灌溉工作中表现良好的人员予以相应奖励,借助经济杠杆来促进农业节水发展。
3.3应用现代化新型农田水利灌溉技术
首先,正确使用农作物精确灌溉技术。使用该技术能够有效改变传统农业灌溉技术影响下的多沟渠漫灌问题,能够有效解决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并且该技术手段可以应用在农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该项技术的使用优势就是针对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经过计算明确用水量,利用先进的传感设备对农作物生长情况以及使用土质进行深入分析,最终确定农田水利基本灌溉量,再利用先进设备进行灌溉。其次,合理运用农作物预报灌溉技术。利用传感设备与相关分析仪器对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深层次分析,再根据各个地区的天气、地质对农作物生长状态进行预测,最终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技术的总实施效率。最后,利用好先进的农作物调控灌溉技术。借助现代化信息数据优势使用自动化灌溉设备,对土地以及相关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最终实现对农作物施肥与浇水的自主化管理。
3.4培养农民群众的节水意识
培养农民群众的节水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有效加强农业灌溉管理工作,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真正实现节约用水。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用水浪费现象仍旧比较严重,只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还必须加强节水灌溉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培养农民群众的节水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促使其能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积极有效的节水方式,提高农业节水灌溉效率,保证农业灌溉节水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
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强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我国的水安全具有极大的保障,并能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真正加强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提高效率,必须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意识,选择合适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制定并落实节水灌溉管理制度,并培养农民群众的节水意识,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保证国家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斐.坚持灌区节水优先强化灌溉水资源管理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充分发挥灌区水工程灌溉效益[J].内蒙古水利,2020(7):146-147.
[2]徐强,吕廷波,马晓鹏,等.水分调控和栽培方式对滴灌水稻生长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20(1):46-52.
[3]钱柳英.新疆节水灌溉运行管理模式应用分析[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2):17-19.
[4]高卫东,葛雯,叶永伟.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2):138+140.
[5]焦炳忠,孙兆军,韩磊,等.渗灌管埋深与灌溉量对枣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20(9):9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