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5期   作者:刘淳
[导读] 海绵城市主要是指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城市类型,从应用情况来看,海绵城市不仅能够有效处理和高效率应用海水资源,而且还能够结合整个城市的发展需要来调动、利用水资源。

        刘淳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110
        摘要:海绵城市主要是指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城市类型,从应用情况来看,海绵城市不仅能够有效处理和高效率应用海水资源,而且还能够结合整个城市的发展需要来调动、利用水资源。在新时期,海绵城市理念的发展对城市给排水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效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保护了生态环境。为此,本文在阐述海绵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城市给排水系统发展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如何更好的发挥出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给排水建设中的作用进行策略分析,旨在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发展建设。妥善处理好处理好城市道路建设与排水系统建设的关系,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组织开展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工作,能够更具针对性、更为有效地解决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问题,有助于现代化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实施。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排水设计
1海绵城市理念的相关内容
1.1海绵城市概念简述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整个过程,为了完成城市建设工作,扭转观念是首要且极为必须的,传统的城市建设理念中,在开展城市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应用路面硬化技术,通过排水渠道等设施进行排水。与传统城市建设理念相较,海绵城市理念有一定的不同及差异,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建设活动更加强调雨水花园、植草沟等设施的应用。通过慢排缓释、源头分散的城市区域排水模式,不仅尽可能避免了城市洪涝灾害现象的出现,而且还实现了雨水的有效收集,极大地节约了现代社会的水资源,较好地践行了节能环保的发展性理念。
1.2海绵城市建设要素分析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为了较好地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需要掌握的海绵城市建设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实现城市的雨水渗透功能,为了避免传统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路面铺装带给自然人文的不利影响,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低影响措施的应用,替代原有的硬化路面举措,更好地实现海绵城市的雨水渗透功能,较好地补充了地下水水源,同时还能够基于绿化区域中雨水的净化实现雨水资源的二次利用。第二,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者需要基于自然情况进行全面考虑,做好城市的施工建设工作,在不破坏城市原有环境的基础上,做好雨水的蓄积工作。第三,通过改变地形地貌条件等方式,滞留现代化城市区域范围内的雨水,减少雨水净流量。第四,通过不同收集区域的设计及建设,构建城市区域范围内良好的雨水净化体系,使每一处储存的雨水都能够在经历净化处理之后最终返回到用水单位,较好地实现了水资源的节约,有助于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性
        市政排水工程的设计及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完善排水工程项目内容,保障市政道路工程排水性能的同时,能够为城市民众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实际生产生活中,一个城市环境的好坏,会对居民的生活品质及工作质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当前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切实做好城市环境的改善工作,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城市运营发展需要。整体来看,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期间,对海绵城市理念加以合理化应用,对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整体性能的强化提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海绵城市理念得以贯彻执行
的情形下,城市给排水系统能够与交通系统进行全面有机的结合,不仅有效地避免了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而且实现了水资源节约和水资源净化,能够更好地保证城市环境的优美。与此同时,在我国城市污染问题越发突出的情形下,如何保护好现代化城市环境,逐渐成为城市区域管理者关注和研究的主要内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及发展,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满足现代化城市运营发展需要。具体来看,在市政道路运行发展的期间,在外界降雨量非常大、市政道路排水能力不足的情形下,容易出现路面积水较多的现象,影响了市政道路正常的交通出行功能,导致了市政道路的拥堵现象,甚至还会引发严重的市政道路事故,对现代化城市的正常运行发展有阻碍作用。在海绵城市理念得以贯彻应用的过程中,城市道路给排水系统整体能够得到较好的升级优化,产生了显著的防洪抗涝作用。
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排水设计内容
3.1车行道的排水设计
        具体的设计内容为:在设计人员进行车行道施工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针对车行道的上方面层,设计人员可应用透水沥青混凝土进行相应的施工设计,针对车行道的中下面层和基础面层,设计人员可应用非透水性材料进行相应的施工设计,在雨水降落至车行道路面的时候,水体通过横坡向盲沟中排放,最终进入市政道路的检查井或者是绿化带中,较好地实现了市政道路排水,同时又能够避免车行道路基结构遭受雨水的侵蚀。
3.2人行道设计要点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在进行人行道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应用透水材料进行人行道铺装施工,确保雨水能够及时向路面渗透,进行路面温度和湿度的有效调节。在人行道整体透水性能强化提升的情形下,不仅能够减少人行道路面的积水量,而且还能够较好地涵养地下水源。与此同时,在设计人员进行人行道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如果面临路基土壤本身缺乏足够透水性的现象,设计人员可基于排水管坡度设置的方式,加快积水回流速度,提高积水回流量。
3.3绿化带设计要点
        市政道路绿化带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程设计工作,具体内容为:第一,需要基于合理良好的路面材料的使用,通过绿化带雨水收集口的预留处理和绿化带高度的合理设置,强化绿化带的雨水收集效果;第二,需要做好水质过滤设计工作,通过铺设一定厚度的种植土层及一定厚度的砂石层作业,实现雨水的过滤;第三,需要在明确绿化带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做好导流设计,加快外界雨水渗入地层的速度。利用下凹式绿地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一般来说低势绿地对下凹深度有一定要求,而且其土质多未经改良。与植被浅沟的“线状”相比其主要是“面”能够承接更多的雨水,而且其内部植物多以本土草本为主。
3.2 雨水收集技术路线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兴雨洪管理理念,是指城市道路能够像海绵一样,适应环境和雨水的变化,可有效将积水排出,避免城市路面大量积水,影响交通体系的运行。在道路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技术,有效辅助管理,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城市管理资源利用率,让城市能够妥善应对恶劣天气,保证稳定的交通体系。在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对排水设计进行升级,可有效规避路面积水问题,提高道路性能,保证交通运输顺畅。某道路雨水收集系统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初期路面和护坡雨水选择弃流至蒸发池,蒸发池统一处理,后期雨水经过三级沉沙和旋流沉沙处理后进入蓄水池,再经过全自动过滤和紫外线消毒系统,进行深度净化,最后流至清水池备用,净化后雨水主要用于桥区景观灌溉。

图1路面雨水收集回用技术路线图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和市政道路排水设计发展现状可知,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需要,设计人员需要全面掌握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要点,明确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性,融合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做好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等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冬,雷海东.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7):166-167.
[2]段静静.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9(015):112.
[3]江俊,余俊奇.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渗透[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10):90-91,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