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亮
山东平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态势,各类新技术层出不穷。而桩基是建筑的基础,只有桩基能够充分发挥支撑作用,才能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要认识到桩基检测工作的基础性和支撑性意义,对桩基检测技术进行深入探究,确保桩基检测技术应用的系统性、先进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结合工作实践来看,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桩基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积极采用先进设备与技术对桩基进行检测,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工作效率,缩短建筑工程项目的工期,为建筑工程项目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检测
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异形建筑、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对桩基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先进的桩基检测技术有利于建筑载荷的传递,因此,对建筑工程桩基的检测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基于建筑工程实践对桩基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相关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1建筑工程桩基检测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1成孔质量检测方案
桩基的成孔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采用针对性技术手段对影响桩基质量的因素进行检测。对于桩位偏差因素的检测,一般采用徕卡TM30等高精度工业测量设备对桩位进行高精度实际测量,通过实际测量与设计值进行对比,从而发现桩位偏差。桩基础孔直径检测常用的是钢制孔径检测轮设备。检测孔装置置于桩基础孔内,然后通过电动绞盘实现检测设备在桩孔的升降,待检测桩基孔的检测器通过悬挂系统对桩基孔的直径进行相应的测量。倾角仪作为一种常用的测量垂直度的仪器,也被应用于测量桩基孔的倾斜度测量过程。对于桩基孔的沉淀物检测,可以采用设备对其加电,通过电阻率测定其厚度,也可采用锤击的方式,对其进行检验。
1.2桩基完整性检测方案
1.2.1低应变法桩基完整性检测
在桩基顶端设置加速度计,根据应力波的相关理论,通过数据采集与处理装置,记录应力波的振幅、频率等应力波数据,并同步到显示器、打印机、记录装置等输出设备。通过对加速度数据与应力数据的联合解算,对工程桩的完整性及荷载能力进行检测。
1.2.2超声波脉冲桩基检测
按照设计方案,将超声波脉冲装置牢固固定于钢结构上,检查测量线与声管是够被异物堵塞、检查桩的实际长度,并向管道注入水,当超声波脉冲经过桩的损坏处时,产生超声波的反射与衍射,记录此类超声波信号,并经过数据分析与处理后,可确定桩的缺陷属性。
1.3桩基承载力检测方案
桩基承载力指标对于整个结构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对于桩承载力的检核一般采用静载实验。采用高应变法,通过承重台、锚固返力等设施,接收桩基设施传感器回收的相关信号,从而获取预制缝的竖向承载力与桩基承载力。此外,高应变法不仅为低应变法的补充方案,还可以确定桩基础地质情况,以及可以准确获取桩基的承载力,从而作为勘察资料的补充,指导实际施工。
2建筑工程桩基检测技术实践
S办公楼共14层,采用框架结构,该办公楼的首层建筑面积3.8万m2,桩基础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勘察工作报告显示,该场地岩土条件自浅到深为粉砂层、粉砂黏土层、砂砾层和强风化泥岩层。结合勘察报告,根据场地的特性,S办公楼施工工程采用150根长度11m-13m不等,直径0.5m、混凝土强度为C40的工程桩。单桩承载力为2KPa;砂砾层为桩端承载层。本次对于桩基的检测主要有成孔质量检测、低应变检测、桩基承载力检测高应变检测,除低应变检测28次外,其余检测次数均为8次。
2.1成孔质量检测
本次桩基检测主要采用JJC-IA型孔径仪、JNC-I泥沙计、JJX-3A倾角仪等设备,此外,测量桩基孔孔径、深度、沉淀物厚度等还需要另外配备孔径轮、电动绞盘等设备。经过对该建筑工程桩基孔的检测,桩基孔深10.45m,测量井深10.6m-12.2m,满足指标要求。
实测局部孔径和局部最大孔径与最小孔径均在限差范围内。垂直度在0.71%-0.96%,满足限值为1内的要求。110mm的沉淀物厚度也满足指标。结合各项指标确定成孔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2.2低应变动力检测
S办公楼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从150根工程桩中随机抽取28根进行低应变动力检测。将工程桩桩顶部安置加速度传感器及应变感应器,并设置重锤,低应变动力检测开始后,释放重锤,使其自由落体,应变传感器接收力信号后传输至数据处理单元,由数据处理单元滤波后,对力信号与加速度数据进行联合解算,并进行数据的拟合。并记录应力波的振幅、频率等应力波数据。最后根据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该测试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工程桩的桩基完整性与荷载能力。经检测,本次随机抽取的28根工程桩,竖向的承载力介于2325-2645之间,满足工程桩设计要求。
2.3静载试验检测
本次静载试验采用RS-GYB静载测试设备与锚杆桩反力设备,采用综合荷载法,对5根桩进行了竖向的静载试验。竖向静载力采用渐进性加载的方式,按照每级6*105N,10级逐渐加载,平均加载时间为3分钟,若加载过程中荷载超过工程桩荷载能力,破坏工程桩,则停止荷载。经过反复试验,该批工程桩的荷载能力超过6*106N,满足了工程桩的荷载能力。
3桩基监测的注意事项
3.1加强检测设备的研发和更新
现有的桩基检测设备不能满足工程需要,有能力的检测单位一定要注意检测设备的更新和保养。对于桩基检测设备研发单位,一定要积极的投入研发资金,研发出技术更加先进、操作更加简单的桩基检测设备。
3.2加强检测单位的管理体制
管理制度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检测公司的检测水平,只有制度上得到改进,才能科学的指导实际的桩基检测工作。加强检测单位的管理体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1)强化桩基检测责任制。(2)加强检测体系的校审制度。(3)建立严格的桩基检测档案归档制度。(4)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分享和交流。(5)为检测人员建立技术发展通道。(6)加强检测单位之间的交流合作。
3.3加强人才梯队的建设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直接动力,现阶段桩基检测行业相对落后,技术人员流动较多,不便于形成技术的积累。因此检测单位需要大力的引进高科技人才,强化本单位的技术力量,并为人才提供大量的财政支持,为本公司建设合理的人才梯队,这样可以增加企业的技术实力,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4网络平台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加强检测单位检测平台的建设,用于检测业务的建档,使得桩基检测报告数据化。一旦时间成熟,希望能够建立桩基检测全行业的管理平台,使得检测报告更加公开化,这样方便全社会的人对桩基检测行业进行监督,有利于桩基检测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桩基检测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应用作用很大,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保障。因此需要建设单位从工程实际出发,合理设计检测方案,需要科学选择检测技术,确保检测工作顺利开展,保证检测效率与质量,为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奠定良好基础,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田富香.桩基检测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20(11):98.
[2]董跃.桩基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35):50-51.
[3]李淋.房屋建筑桩基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技术的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32):46-47.
[4]余浩.建筑工程桩基检测技术实践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5):202.
[5]柯卫东.建筑工程技术中的桩基检测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8(16):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