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伟 张龙 严宏
六盘水市水务局
摘要:目前,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迅速,城市河道在城市生活生产、调洪纳污、调节城区小气候发挥着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城市景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河道黑臭水体问题日益突出。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技术;黑臭河道治理;应用
引言
水体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水体不仅可以保障城市水土湿润、养分充足,而且能有效调节气候环境。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河道水体质量越来越差,黑臭水体现象越来越严重。政府机构应联合相关单位对河道黑臭水体成因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应给出解决措施,进一步改善城市水环境和优化城市水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分析河道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1城市河道黑臭水体的形成原因
按《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我国将于2030年前消除全部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应按其污染因素而采取不同治理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因此,充分了解城市河道黑臭水体的形成原因,对治理起关键作用。造成城市黑臭水体的原因主要是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污染物量超过水体自身的纳污及净化能力。为保障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有效治理,首先应从城市河道黑臭水体形成原因及污染物类型进行分析,再针对具体的原因加以治理。分析城市河道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归纳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1生活废水进入河道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剧增,城市部分区域未建设污水截流管网或建设滞后,造成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道,这是河道黑臭形成的主要原因。
1.2城市地表径流污染
在我国部分老城区中,污水管网未能完全实现雨污分流,导致城市在初期降雨过程中,地表径流携带大量的地面污染物直接进入河道,从而导致河道水体污染。
1.3工业污水排放
虽然目前城市中环境保护和执法的力度加大,多数企业基本实现零排放,工业污水直接进入河道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在工业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仍存在污染物泄漏等问题,同时部分小规模企业仍存在偷排漏排的情况,对河道的污染仍不可轻视。
1.4农业、养殖废水等进入河道
城市郊区农业、养殖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大量化肥、农药、饲料及禽畜粪便,部分小规模农业、养殖生产企业很少建设专门的污水处理措施,大量这类污染物会随雨水直接进入河道。
2河道改善技术路径
2.1总体路径
河道试验段主要污染源是上游的居民生活用水以及河道两岸周围的园区随着大雨流入,按照以控制源头为基础,管理过程为重点,综合治理为保障的思路,基于对该试验段河道水污染来源地识别结果,以改善水体综合质量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完善生态系统为手段,按照“控、调、管”的方法与思路,统筹考虑水质、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因地制宜地、结合实际实施具体的治理措施即控制污染源,加强过程处理,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大幅提高水环境处理能力,使河道本身能够抵抗污染物的冲击,逐步改善水生态,确保消除黑臭水体,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更好的解决河道污染问题。
2.2具体方案
2.2.1控制污染源
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指的是充分结合膜分离技术以及生物处理技术,不仅可以将以往使用的二沉池的功能代替,将固体和液体分开,同时还可以将中水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可以有效去除氨氮,降低水的浑浊度,大大减少水中的悬浮物和细菌,大幅度提高水环境质量。为了在源头上减少污染,在河道上游水源汇入处,采用MBR(膜生物处理器)一体化设备,设计处理量为600t/d,设计运行时间为21h/天,该废水经过处理后出水水质能够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通过MBR技术,能够大大拦截上游居民的生活污水排入,能够削少排入的污染物,极大地提高排入河道的水环境质量,从源头上来控制污染物,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源头上控制能够事半功倍。
2.2.2改善生态环境
试验部分区域水流不畅,水质遭到严重破坏,水体流动性不强,生态净化能力极差,外排入的水不仅不能处理,还能加剧河道的污染,导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得到毁灭性打击。本方案对河道试验段进行清淤处理,不仅清除里面的杂草,还可以清除里面的污染物,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将清除的河道污染物放于填充在河道的两边,将河道内部的鱼和杂草实现清除和打捞,将河道内的垃圾清除干净,清除其中有害物质,为改善河道的生态系统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2.2.3构建生态缓冲带
在河道流域两岸,采用沙地柏和紫穗槐构建生态缓冲带陆地植被群落,种植面积为2-3棵/m2,可以将径流、雨水、农田灌溉等多个面源的污染问题都会对河道的水生态构成严重的影响。建立生态的缓冲体系,不仅能够截流两岸的雨水以及随雨水进入的其他废水,还能改善河道的生态体系,同时不断的丰富生物多样性,将水陆的物质循环发展起来,恢复区域生态的整体水平,通过完整的生态系统实现自身净化能力的不断提高。
2.2.4重塑水生生态系统
水生植物与水生动物存在能够很好地控制好水生生态系统,良好的水生生态系统能够极大地改善水生生态环境。选取先锋种和耐污种为主要的水生生物,沉水生物具体包含眼子菜以及苦草,这两种生物的去污能力都很强,挺水生物具体包含水芹菜、茭白以及菖蒲等多种生物,浮叶植物具体包含菱,其优点是代谢物非常少。来进一步改善河道的整体水质和减小污染负荷大。水生植物种植的覆盖率非常高,将会达到所有试验河段面积的75%左右,沉水植物的占比比较高,约60%,种植密度将达到75-90株/m2;挺水植物的含量比较低,占比约10%,种植密度在20-30株/m2;浮平植物的占比最低,约5%,种植密度约5-10/m2。水生动物的特点比较明显,主要是杂食动物和滤食动物,可以将水内的有害水藻和有机的碎屑物质有效的去除,实现水生生物产生良好的长势,增加水体净化的速度和水平,实现水体生态系统最大程度的恢复。水生生物包含浮动动物,具体包含螺和贝等;在后期跟进实际的恢复情况可以按比例投放一定数量的鳙鱼、鲢鱼等多种杂食的动物,将食物链变得更加完善,改善水体的循环体系,实现水体处于稳定的状态。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总结出造成河道黑臭水体的主要原因,并依据原因对应制定出解决措施,加强清理内源、优化外源以及建设人工湿地,可直接治理黑臭水体,从本质上解决水体中的腐败有机物。为了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水体质量,改善水体环境,需要严格按照上述措施具体实施,尽可能避免引发水体污染的各种问题发生。虽然在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治理方法较多,但在治理过程中应首先了解形成黑臭水体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选取治理措施。在治理过程中应首选既能稳定治理且能美化环境的生态治理措施,应结合多个措施同时治理,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监管机制,从源头上加强入河污染物的控制,使城市河道黑臭水体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才是城市河道黑臭水体彻底治理的有效途径,是水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樊亮亮.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技术探析[J].环境与发展,2018(6):62-63.
[2]吴娜娜,何洋,谭有晨.我国黑臭水体的污染现状与治理技术[J].建筑与预算,2019(11):79-81.
[3]杨传忠,牛瑞胜,廖庆花,等.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9(9):38-41.
[4]唐晶,庞维海,林常源,等.我国黑臭水体的成因分析与综合治理技术[J].应用化工,2020(2):483-487,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