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及效果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5期   作者:戴瑜文 许军 金圣军 叶静
[导读] 提升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并有助于当地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投资环境得以显著改善,提升农村对于投资的吸引力,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戴瑜文 许军 金圣军 叶静
        浙江双良商达环保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建设完善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可以让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所存在的排放随意、处理能力较差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尽可能构建高品质的生活环境,让城镇与农村地区居民在生活质量及生活环境方面不断提升的要求得以满足。而且还可以显著提升农村的生态环境品质,提升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并有助于当地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投资环境得以显著改善,提升农村对于投资的吸引力,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
1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及其特征
        1.1 农村生活污水来源
        在农村环境中,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是生活污水。其主要来源为4个:城市污水和厨房废水,厨房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洗涤剂、香料,动物脂肪中的氯、钠、碘等微量元素。生活污水包括洗浴、洗涤和清洗用水,其污染源主要是洗涤剂中含有磷的化学成分。三是马桶废水,污染来源包括人畜粪便中的氮、磷、BOD、钾。第四,其他混合废水,包括无法通过畜牧和农村农产品加工进行分类的废水。
        1.2 农村生活污水特征
        为分析农村生活垃圾的特性,对X村的生活污水现状进行了现场调查,该村经济状况良好,自来水渗透率为100%,生活污水混排。
        通过对农村生活垃圾来源的分析,得出其来源特征。农村废水产生量大约为61L/人,不通明渠,土壤直接散开,自然蒸发废水。排放量参差不齐,每天变化巨大。一天有三个污水处理高峰,最大的是早晚两个。夜间几乎没有排放,而且三个高峰期的废水供应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上午主要来自洗衣、做饭、洗衣服;下午主要来自厨房用水;晚上主要来自厨房和洗浴用品。随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污水供应的特点将发生变化。随着污水供应程度的日益严重,必须加大农村污水处理投资力度,解决农村污水问题,为今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打下基础。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少针对农村的合理设计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后期运营管理的主要问题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水处理技术已不能满足农村的污水处理要求,造成资源浪费。部分农村地区,复制城市污水处理的模型,加工技术的成本过于昂贵,同时造成后期运维困难;科学技术设计相对不合理导致对农村污水处理的能力相对较低,并且处理效果较差。
        2.2农村污水排放和监管工作标准缺乏统一性
        当前,国家对新农村建设这一工作目标的高度重视背景,对农村建设污水设施更是加大了资金投入,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后期运营管理角度来看,实际农村污水排放和监管工作标准存在不统一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农村中各类生活污水出现乱排乱放的现象,对生态环境存在较大的污染,但缺乏相关人员和部门对这一情况缺乏监管。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分析
        3.1高效藻类生物池作用原理及应用分析
        美国是最早开始借助高效藻类生物池技术的国家,当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该技术得到了大范围普及,我国在引入该项技术后,也大范围应用此技术。该技术具体是应用藻类、菌类、氧气等将实现生活污水的降解。过去我国的生物池主要是借助塑料、碎石等填料对生活污水进行过滤,让微生物能够直接参与到污水的分解处理过程中,让污水得以被净化,尽管其具有使用便捷、造价低廉等优势,但却难以达到预期处理效果。同济大学于2013年应用高效藻类生物池技术,在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方面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从而有效促进该技术在我国农村的实践应用。


        当前所推行的高效藻类生物池技术普遍在传统技术基础上进行了升级革新,在池塘内部增加大量的高等水生生物,以有效应对由于生活污水的富营养化而出现的生物藻类疯狂生长的问题。此类高等生物依靠藻类为生,通过充氧的形式使用藻类处理生活污水时,还可以实现对疯长状态的生物藻类的有效控制,最终达到生物池内污水处理的生态平衡目的。但是光照与温度等都是直接影响生物藻类活性的主要因素,所以导致季节变化会对该技术的应用与处理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在夏季时,连续日照不少于4天,可以获得最优的处理效果,而冬季想要达到相同的处理效果,则需要连续日照不少于一周。
        3.2渗透土地技术作用原理及应用分析
        渗透土地处理技术分为慢速与快速两类,快速技术适合使用在能够快速渗透的土地,用于处理生活污水,通过在土地上快速的沉淀、过滤与渗透,借助相关的生物与化学反应,确保水分可以快速的渗入。该技术存在极为明显的特点,很多方面都令人满意,但该技术的应用必须要建立在具有较强渗透性土地的基础上,导致其整体运行受场地条件限制。而且为能够确保生活污水被彻底净化,快速建立厌氧环境,对于所排入的生活污水量也有所限制,要求能够周期性排放生活污水,在上一次排放后,尽快干燥土地表面,并促进其内部形成厌氧环境,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的排放,通过干湿交替、厌氧好氧交替发挥作用,保证对污水的净化处理效率更高。而慢速技术则包含多个系统,确保以生态循环利用的形式,实现对生活污水的持续净化。慢性渗透处理技术主要由水稻系统、垂柳林地系统及鱼池系统等部分共同组成,水稻系统是慢性渗透处理技术的主要结构,在将沉淀、过滤和氧化池处理生活污水后,再由水稻田系统进行处理,并在水稻田周围栽种垂柳,借助其抗湿及抗污能力进行调节,一段时间后,再使用鱼池处理上步骤的水,让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还可以显著提升水稻等农作物的有机质肥料含量,并可以作为鱼池的肥料,形成有效的生态循环。
        3.3厌氧生物作用原理与应用分析
        生物降解法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主要原理,借助厌氧细菌降解农村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达到处理生活污水的目的。借助生物降解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高效且经济,构建厌氧生物污水处理系统较为简单,在管理与维护方面也较为便捷,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较少,尤其在应对农村人畜排泄污水方面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该类污水拥有较高的水质浓度,可以为厌氧生物构建良好的环境,因此厌氧类生物最适合用于此类生活污水的处理。
        沼气池是应用厌氧生物处理的最典型案例,沼气池能够构建厌氧的环境,层层的处理生活污水,以生物形式降解污染物,并生成沼气能源,处理后的污水更是可以作为高端有机肥料应用农业种植等。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农业生活污水处理方面效果显著,所形成的的再生能源存在经济、方便等特点,因此在农村广泛普及。
        3.4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作用原理及应用分析
        该技术具体是凭借自然生态系统处理污水,所以需要先建立湿地处理基地,具体是先寻找尺寸合适的洼地,选择经济、美观且具有较强生命力的植物,随后将污水注入其中,借助水、微生物和植物,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模仿自然湿地构建生活污水处理湿地系统。可以在周边合理增加碎石,能够显著提升使用效果,强化农村生活污水的沉淀及过滤效果。此外还可以在洼地区域设置格栅,快速处理污水中的大型污染物,促进污染物的沉淀,使得系统整体更为可靠、稳定运行。
结束语
        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具有量小、分散、瞬时流量变化巨大等特点,其成分、污染物浓度与居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水平以及水资源的享有状况有关。就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对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产生着极为严重的影响,不仅如此,同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极为不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有必要重视并加强对农村污水的处理。
参考文献
[1]张文静.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优选体系建构[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3):96.
[2]徐淑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应用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3):103.
[3]李明明,胡德礼.浅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9):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