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伟
身份证号:23011919730628****,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300
摘要: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安全问题始终是发展的重中之重,保障施工安全才可以有效保障工程项目建设的平稳运行。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安全问题,将会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有些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蒙受较大损失,工期无法按照预定计划实现目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指管理者对生产活动行使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职能,以保证生产过程中不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管理活动。安全管理可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进行区分,宏观层面指国家从思想指导、机构建设、制订法律法规等方面约束生产各方的安全行为,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政府机构。微观层面指安全生产主体根据国家发布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进一步规范工人和管理者的安全管理。下文将从施工单位和政府监管部门两个角度分析建筑安全管理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很多企业在为未发生安全事故前,意识不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只追求施工的进度,对安全的认知只停留在浅层次,为了应付检查而敷衍地进行宣传教育。部分企业只追求经济利益,当需要削减成本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减少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投入;追赶进度时,也较少地考虑员工们的身体素质,没日没夜地进行高强度工作,容易促使员工疲劳过度发生事故,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企业管理层对安全的不重视,导致企业与安全相关地规章制度不完善,无法规范的执行;并且没有领导的支持,相关的规章制度也会很难推进执行,间接地导致基层员工的安全意识薄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成由不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所引发的种种形式主义行为,成为诱发安全事故发生的导火索。
2.2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落后
现在的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在安全管理上完全靠经验,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只能被动地进行处理,不能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大部分企业对事故发生前的准备阶段和预警阶段都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建立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安全管理系统。无法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以及减少企业的损失。导致企业只能在事故发生后进行补救,这样不但使得企业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也会导致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延误工期,甚至可能被勒令停止整顿。只靠经验和事后补救是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要想当代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要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3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建筑安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开展施工活动,但很多施工队伍在施工过程中却不能遵守安全制度管理条例,这极大地增加了施工安全风险。安全管理条例主要是从大角度规范安全生产,但一些细节性的制度需要施工企业自己根据施工情况进行制定,很多施工企业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为施工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为了良好落实工程项目要健全管理体系,建筑企业中普遍缺少健全的安全管理系统,许多企业在施工中过分追求进度,未能有效认识安全生产重要性,缺乏施工当中良好的监督管理,导致安全监管工作不能有效落实,甚至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都没有专业的安全管理部门,即便设置安全管理部门,却并没有在工作过程中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部分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不到位,对现场施工风险存在侥幸心理,导致施工安全风险扩大,进而影响了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成效。部分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未能严格落实岗位安全管理职责,仅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来处理现场问题,这种管理机制非常不规范,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非常形式化。
3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施工管理的措施
3.1建立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体系
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是开展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随着工程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也逐渐建立。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需要在原有的安全管理基础上,提高管理力度,在施工现场建立安全隐患排查体系。安全隐患排查体系以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安全员为主,通过责任划分,对施工场地范围内的安全隐患进行周期性地检查。为了确保安全隐患排查体系能够发挥作用,排查频率为每天两次,分别在开工作业之前和作业结束之后。作业开始之前的排查能够确保场地环境满足安全作业标准,防止施工中出现意外。作业之后排查能够对场地清理和收工后的情况进行确认,避免施工人员疏忽留下安全隐患。
3.2加强对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
施工场地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管理人员负责,只有管理人员水平得到提高,安全施工管理才能发挥效果。传统的施工人员培训教育工作形式单一,效果不足,往往对施工管理人员帮助不大,甚至导致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掉以轻心。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需要改变对安全施工管理人员的教育方法,将原本通过会议和讲座进行的教育工作转移到施工现场,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和检验,针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可能造成的事故进行分析讲解,使安全施工管理人员切身感受到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的重要性,认识到安全事故对于工程建设的危害,从而主动提高自身安全管理能力。
3.3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安全监督机制是保障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当前大部分建筑工程都建立了安全管理工作体系,进行施工管理工作。但是,管理人员工作开展的效果和安全管理是否落实并没有相应的监督和约束,这就造成了安全管理体系处于无监管状态,一些责任意识淡薄的管理人员很难主动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和约束,能够避免管理人员懒散的工作作风,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为建筑工程的安全实施提供帮助。
3.4编制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方案的编制对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非常重要。虽然施工场地已经做了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但是也无法完全杜绝安全问题的发生。所以,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就需要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将安全问题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编制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方案需要结合项目的施工实际,对施工过程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然后进行救援方案的编制。例如,存在高空作业的项目,需要做好高空坠落的应急救援,施工场地临近河流湖泊则需要做好溺水救援相关方案。总之,救援方案需要与项目实际情况匹配,同时科学可行。方案编制完成后需要组织进行演练,提高救援开展效率,降低事故损失。
结束语: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建筑施工企业任重而道远。增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问题管理能力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还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优异的企业信誉。因此,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问题刻不容缓,施工主体应该加大对企业施工过程的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追加安全管理环节的资金投入,借助现代化的智能工具对企业安全问题进行管理,从根源消除企业潜在的安全隐患,降低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促进企业和社会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亮,佟瑞鹏,陈大伟.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的政策评估与完善[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06):146-151.
[2]田高超,章臣根,李叶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建筑安全,2012,27(04):4-6.
[3]庞永青.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分析与控制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2):173-174.
[4]黄亮,马建松,罗东.建筑施工中如何做好建筑安全施工管理[J].砖瓦,2020(1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