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黎毅
海宁市天源给排水工程物资有限公司 浙江海宁 ?314400
摘要:文章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特点,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当前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治理工作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收集与治理策略,为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治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生态环境的整治等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污水收集;污水治理
引言
截至到2020年底浙江地区的村镇生活污水治理比率只有9.04%,未经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沟渠、河塘水质变黑,蚊虫滋生,破坏了农村人居环境,也威胁着村民身体健康。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治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生态环境的整治等提供有力支持。
1农村生活污水特点
1.1处理量较小
农村居民居住呈现出分散性强的现实特点,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单户农村人口数量越来越少,因此,农村生活污水人均排放量总体偏低,且单一污水处理量较少。尤其像浙江地区来说,农村常住人口长期要低于在册户籍人口。从实际水量监测情况来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设计量要远远高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实际收集、处理量。
1.2水量变化大
从浙江农村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特性来看,生活污水排放的时间段相对集中,即,主要集中于早晨、中午和晚餐三个时间段,这三个时间段的生活污水排放量要远远大于夜间及其他时间段的污水排放量,其他时间段甚至还存在断流现象。而且,农村生活污水污水排放量也伴随着季节性变化而变化,即,农忙时段的污水排放量要远远大于农闲时污水排放量,夏季的生活污水排放量要高于冬季污水排放量。
1.3收集难度大
农村居民具有散居特点,户与户之间居住距离较远,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面积大,增添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难度。与城镇污水处理的大量资金支持不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管网建设资金投入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较大比重。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
2.1完善农村地区的污水收集体系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低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收集问题是治理农村水环境的重要环节。随着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增长以及国家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整治力度加大,许多地区已在完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新农村,已经具备较完整的收集和处理体系。
2.2合理选择污水处理技术
浙江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形式多样、工艺成熟,但只有因地制宜的污水处理技术才能真正达到控制农村水污染的目的。目前已有一些低成本、易管理的技术。
2.3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维持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期有效运行,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人,以满足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工作所需。中央财政应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除此之外,还可设立奖励制度,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各地区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地方财政则负责解决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日常运行维护所需要的资金。
3农村生活污水管道施工技术分析
3.1直接排入污水干管
对于临河居住的住户,卫生间出水管可直接接入沿河敷设的污水干管。因为没有管线现状资料,所以施工中可能需要一边敷设污水干管,一边进行居民卫生器具安装情况的调查,同时,将有排水的卫生器具直接接入污水干管,这一类管道连接较通畅,不需要化粪池,出户管较短,管道设计坡度为0.005~0.008。
3.2经备弄接入污水干管
(1)污水支管经备弄或弄堂直接与污水干管相接。这种连接方式的主要障碍在于能否顺利穿过房屋间的基础。第一种情况,污水支管敷设在备弄下。这种情况排水管敷设在铺地青砖或条石下,管道基础简单,仅考虑人行和自行车、摩托车通过,不承受汽车荷载。第二种情况,污水支管在弄堂下,且为两间房屋的交界。这种情况的污水支管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钢结构支撑后底部设小涵洞的做法。
(2)支管经备弄接人弄堂支管再接入干管备弄的污水支管埋深一般在0.8~1m,因此接入弄堂的污水支管埋深上游为1m,下游可至1.2m。
(3)不能敷设管道的民居仍存在少量的渗井的古镇区已不多见,对于小巷两侧民居“旧房改厕”问题,以尽量敷设与小巷平行的管道收集污水为主,个别房屋位于几进以后的住户(多数为老夫妻共居),仍保留少量的渗井,并不鼓励“旧房改厕”。
3.3污水干管的敷设施工
3.3.1靠河边设置截流干管
起点标高与埋深尽可能小。在弄堂或备弄内,不考虑汽车荷载和满足支管标高要求的前提下,起点管顶可直接敷设在铺路石板下,约一0.4m(管内底标高,以通道地坪为±0.00,起点管径为DNl50)。采用标准坡度,甚至最小坡度,以使与支管连接的干管的起点埋深不至于过大,控制进入污水截流干管的起点标高在1.2m以内。控制支管埋深的另一个措施是多点接入,使支管尽可能短。
3.3.2沿河污水干管的管位
例如,在某农村沿河地段的道路下,可利用的地下空间极为有限,本地区的污水干管只能敷设在河堤与民宅之间(3~7m),无其他选择。该地段污水干管的起点埋深为-1m,终点埋深为-1.5m,管径DN225,按埋深为1.5m计算。经现场测量,沿河民居距河岸最窄处仅3m,最宽处7m,平均约为5m。按平均宽度计算,去除块石垒砌的堤岸0.5m、民居基础0.5m、基础保护宽度0.5m后,仅剩3.5m。挖基坑时,按宽深比0.33放坡,则需1.6m(未按常规考虑管道施工操作面,基坑底部仅留0.6m),道路下所剩宽度为1.9m,还需敷设自来水管和供电电缆、通讯电缆,因此,沿河干管末端埋深应限制在1.5m以内。
3.4过河管的设计与施工
污水经潜污泵提升后,泵出水管以尽可能小的埋深与下游管道连接。在泵出水管与下游重力流管道之间有时会有过河管。过河管的设计考虑如下主要影响因素:
(1)过河管的平面位置。常规设计,过河管应以最短的距离直达对岸,但受到泵站附近桥、堤岸、建筑、污水管位置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施工中常常会遇到不能直线过河的场合。如因周围不具备河底敷设污水管的条件,过河管以一定的坡度在河中改道后,再接入污水下游干管。
(2)具体施工步骤如下:①现场踏勘,了解过河管附近河床的情况,确定过河管走向。②加工整体过河管,选用不锈钢管(壁厚≥5mm)现场焊接成钢制管件,转弯处避免采用90°弯头。③开挖,淤泥及时外运。④一次性吊装到位,整体过河管两端锚定,过河管在淤泥中呈悬浮态。⑤用回填淤泥固定管位。
4结束语
综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推进美丽浙江建设的应有之义,应根据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现状,注重收集方式和治理工艺的比选,采取综合施策,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程,改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赵娴,于麒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施工、验收问题及策略[J].居舍,2021(06):1-2.
[2]黄英.浅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养护维修预算定额编制思路[J].中国市政工程,2021(01):29-31+85.
[3]李伟博,梁阔,马红宪,赵芹,袁柯馨.南方某市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治理研究[J].环保科技,2021,27(01):18-23.
[4]王斯文.金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2):168-169.
[5]冯欣,师晓春.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1(0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