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王年宝
[导读] 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希望能引导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得到不断提高。
        王年宝
        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230000


        摘要: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实际水利工程过程中,如果忽视生态效益,可能会出现水利工程设计方案不当、水利工程建设行为不良等情况,对实际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希望能引导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得到不断提高。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建设;生态环境
1水利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它们的行为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因此它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会表现出差异。也就是说,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周期中,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就要正确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水利工程建设生态效益促进价值。具体来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概括。
1.1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与生态环境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同的建设行为会影响生态环境。建设空间有限。此时,为了达到相应的工程效益,会破坏大量原有植被。也有可能把房子、大坝、道路等挖出来。以前在这个地区。挖出后,必须进行充填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植被生态系统将被破坏,这将导致该地区的植被状况发生巨大变化。可能是这之前一些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所以这个时候不允许迁徙。因此,在实际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以看到植物群落开始呈现萎缩的特征,动物迁徙的类比也在减少。也就是说,如果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应的建设行为不当,可能会对区域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从水生生物的角度来看,水生生物往往关心水深、水体形状特征参数、水体因素、沉积物的理化性质等。实际水利工程中,会进行山体爆破。这样的建设行为会使实际的植被系统发生变化,栖息地不断减少,生存空间不断减少。在水利建设过程中,有些材料需要清洗,废水需要排放。如果这些材料没有得到适当的处理,它们可能会对该地区的水质造成污染。在水质较差的环境中,实际的生存和繁殖可能受到威胁。
1.2水利工程投产过程及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如果实际管理和控制不到位,仍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的负面影响。在这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如果实际水域面积比较大,原有的土地面积会减少,工程控制区的空气环境会更加湿润,形成小气候,湿度和温度参数也会发生变化,小气候中降雨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其次,在河流上进行一些水利工程,修建拦河坝会使上游河流不断延伸,流速降低,水位不断升高,使实际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在需水量增加的背景下,水环境的变化会变得更加明显,原有的生态平衡很可能会被打破。第三,一些水利工程在运行过程中会对土壤环境产生影响,可能会对其抵御洪旱灾害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此时可能存在农田干旱或洪涝的风险,土壤侵蚀会更加明显,土壤原有的水分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相应作物的生长环境[1]。
2提高生态效益的水利工程建设策略
        从以上两个维度来看,水利工程的建设无疑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实际工程设计规划或施工作业过程中,有必要确立生态效益价值,重视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确保实际工程价值得到充分发挥[2]。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2.1树立绿色建筑价值观,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发展
        绿色建筑的价值在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施建设项目。对于水利工程来说,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范畴之一,也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将绿色建筑价值观贯彻到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实践中。

具体来说,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整合绿色建筑价值观、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等理论,确保实际水利工程参与者和建设者能够正确看待实际绿色建筑的价值,知道如何按照相应的要求和规范做好实际建设工作[3]。比如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中知道不要在施工区域内捕杀动物,知道如何积极制定有效的环保方案,确保施工行为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化。第二,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巡查制度,检查实际施工过程中是否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如果有,则需要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相应的施工行为能够迅速得到纠正。第三,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后,需要对植被系统进行调查,能够修复的尽量修复,以保证实际的建设行为和生态效益能够朝着和谐的方向进展[4]。
2.2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将环保融入各个方面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要提高水利建设的生态效益,需要树立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即把环保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实际环节中,以保证实际的环境效益向更理想的方向发展进步。在水利工程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察区域生态环境、植被系统、水文系统和气候系统,以和谐发展为基准,处理好原有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行为的关系,确保给定的建设方案是生态破坏最小的方案;在水利工程材料的实际选择中,应尽可能使用环保材料和设备[5],并引入环保技术,这样不会对动植物的生存空间造成干扰,也不会对生态环境的完整性造成不利影响;实际水利工程完成后,要积极建立健全环境影响监测和反馈机制,确保区域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跟踪、适当评价,并根据实际评价找到不利影响节点,在此基础上迅速采取措施加以改善,使生态环境的破坏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
2.3坚持生态保护原则,形成生态补偿机制
        毫无疑问,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的建设行为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此时,有必要纠正已经造成的影响。因此,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积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细节:一是坚持谁损害、谁补偿的基本原则,明确补偿主体和范围,确保实际补偿机制有良好的运行基础[6]。第二,保证水利建设的部分拨款专项用于生态环境补偿,使生态环境恢复有充足的资金,进而保证区域生态平衡的快速恢复。依托上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不断提高当地的生态效益,不断降低水利工程对实际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进而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2.4积极建立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机制
        需要注意的是,水利建设生态效益的提高需要前瞻性。因此,有必要积极建立水利建设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机制。这样就可以定义影响程度,进入综合评价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权衡水利建设引起的环境变化程度。依靠这样的评价结果,可以积极选择更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方案,从而更好地处理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这方面,需要积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积极邀请该领域的权威专家和研究人员参与,获取区域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进行工程模拟,并与数据软件进行对比,选择影响生态环境效益的参数作为关注节点,为后续影响预测机制的框架奠定基础;其次,根据实际影响预测机制的结果,应该是水利建设方案选择的重要基准。这样才能对实际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3结语
        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健全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准确把握相应的影响因素后,确保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行为、水利工程建设行为和水利工程建设运营行为能够与环境效益的提高相联系,从而构建良好的水利工程建设环境和格局。
参考文献
[1]宋具兰,罗海波,吴琳娜,潘伯娟,陈远云.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趋势——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6,18(01):112-119.
[2]黄贤金,高敏燕,李涛章.水利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货币化评估——以南京市长江河道二期整治工程项目为例[J].中国水利,2012(16):52-54.
[3]彭贤则,陈新.浅谈水利建设的生态经济效益[J].特区经济,2018(12):57-59.
[4]王俊,宋健子,贺芳芳,李林.基于生态理念的水利工程施工设计[J].水利技术监督,2018,(06):104-106.
[5]贺建宇,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效果综合评价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12):98-100+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