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良
浙江安盛爆破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力度也在加大。然而,中国各地区的地质条件千差万别,极为复杂。因此,在现阶段岩土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增加。其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有泥石流、滑坡、地裂缝等。这些自然灾害将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隐患。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防治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项目正在建设中。随着岩土工程的高利润,岩土工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岩土工程施工不易实施,多次受地质灾害影响,以致岩土工程无法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岩土工程质量,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岩土工程的顺利实施。
1岩土工程中产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岩土工程建设中会产生地质灾害,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具有不可抗拒性的自然现象。这类地质灾害具有自平稳性,能够掌握一定的规律,但自然灾害仍具有突变性。人为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是人类大量开发利用造成的。人们建筑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时也会造成地质灾害,影响其生命安全。由于自然地质形态的破坏,地质灾害不断发生。这种由人类形成的地质灾害与地质本身没有太大关系,但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加以解决。
岩土工程中遇到地质灾害时,应考虑气候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考虑自然地质演化的规律和过程。岩体在一定条件下由原来的稳定变为不稳定,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是几百年,也可能是几千年。人为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不是,而是由于人为的岩土演化,使得自然演化周期缩短,岩体在原始稳定状态下变得不稳定,从而导致突发性地质灾害。无论是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还是非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都会威胁到人类,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危及人类生命安全。岩土工程中发生地质灾害,其危险性不可小觑。
2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2.1地形
勘查区地貌单元属构造低层侵蚀地貌,原微地貌为坡沟。勘察区原地形高程1063.13m,最低高程1027.81m,相对高差35.32m,工程建设后,平整场地和填埋场对原地貌有了较大的改变。现状地形高程1064.53m,最低高程1047.21m,相对高差17.32m,地形总体北高西低,南低东低,坡度30°~35°。
2.2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
勘探的野外工作是在雨季进行的。最终孔水位测量深度1.98-13.23m,高程1044.65-1051.90m,内陆地下水类型为上滞水,主要由大气降雨和人工灌溉补给,主要分布在上部填土、粉质粘土和含粉质粘土角砾中。细砂、砾石夹在粉质粘土、角砾粉质粘土中呈透镜体,粉质粘土、角砾粉质粘土为相对含水层,场地细砂、砾石为无水地层。
2.3人类工程活动
勘查区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主要体现在施工过程中场地平整,冲沟填平(增加土地面积)由西北向东南方向进行,极大地改变了原有地形地貌。由于该场地位于斜坡上,故场地平整,开挖水平较高,堆放水平较低。边坡开挖破坏了边坡原有的地形和结构。开挖面土体松散,强度降低。填埋场地表边坡增加了边坡重量,边坡应力重新分布,在人为扰动或降雨入渗条件下,容易发生边坡变形破坏。
3地质灾害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3.1岩土工程施工的影响
目前主要的地质灾害有滑坡、地震、地面变形、泥石流等。因此,在岩土工程灾害防治过程中,应做好各类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在岩土工程中,自然因素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人为因素也需要考虑。施工区原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不利因素导致环境破坏,会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会破坏当地生态平衡,破坏植被,增加灾害发生率。一些不合理的人工操作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率。
3.2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
在膨胀岩土工程勘察中,应特别注意地下水的变化,包括水位的升降等,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记录,以掌握规律,为施工提供参考。例如,当地下水位在压缩层范围内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对岩土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地下水位在压缩层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地基土会软化,强度会降低,导致岩土工程建筑物沉降或变形。
4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措施
4.1建立防治地质灾害的观念
土石方工程施工前需要先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为设计建筑物的结构积累资料。在勘探过程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所获资料的收集、分析,为设计提供参考。土石方工程若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则会引起施工质量问题。因此,树立防治地质灾害的观念十分重要,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分析岩土工程中可能引起地质灾害的规律,从具体工程施工入手,制定出安全有效的施工方案,并不断完善,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4.2运用高新技术分析地质灾害问题
群众参与是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群测、群防等措施,扩大观测范围,及时获取地质灾害信息。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发挥通信技术的作用,从专业角度进行监测。作为中国地质环境监测中心,要发挥传感器的作用,利用移动终端技术传播信息,利用北斗卫星的作用,随时获取监测数据。利用模型处理监测中获得的数据信息,建立模型,判断受灾体的状态,并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利用系统辅助决策,可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预警,并能做好搬迁转移工作。
4.3采取生物防治措施
采用生物防治措施防治地质灾害,效果较好。科学选择造林方式,做到农牧结合,搞好草坡防护,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此法投资少,适用面广,有利于自然生态平衡,也可改善自然环境条件。控制效果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但要体现控制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针对岩土工程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地质灾害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有效地避免地质灾害带来的不良后果。
4.4加大宣传治理措施
通过电视、广播、新闻、报纸等途径,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预防知识进行传播,从而提升人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了解,并且还可以进入学校对地质灾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进行讲解,使得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保护地质环境,在发生灾害时能够有效地并且科学合理地进行预防,将损失降到最低,全面提升人们预防意识并且规范人类的工程活动,使得防治地质灾害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4.5加大监测力度
在大多数自然灾害发生之前,都会出现某些迹象。在滑坡事故发生之前,地面经常出现大量的裂缝和位移。只有准确把握并时刻观察这些前兆,才能制定出有效而科学的预警对策,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各种损失。并不断完善技术,提高其在现代检测技术中的应用。例如全面整合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利用两者的结合,对施工区域地层精确、全面定位,随时观察各阶段地质板块情况。利用遥感系统全面调查气候、地形条件,综合各种资料,准确统计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危害程度,制定系统、科学的对策和防范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基础施工过程中,一旦有地质灾害发生,就会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还会给已经完成的工程造成破坏。对于地质灾害的研究不仅复杂,而且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所以,岩土工程施工企业在展开施工的时候,还要对地质灾害采取防治技术措施,对于施工所在区域常见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强化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防治技术落实到位,确保岩土工程稳定有序地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夏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探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2):157-158.
[2]张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研究[J].砖瓦世界,2021,(6):275-276.
[3]陈文强.关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0,(13):179-180.
[4]赵恒,李沙,卢雪清, 等.探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J].四川水泥,20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