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村振兴视角下传承玉溪花灯艺术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徐春艳
[导读] 传承和弘扬玉溪花灯艺术,是每一位文化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徐春艳
        玉溪市红塔区高仓街道宣传文化服务中心  云南省玉溪市 邮编653100
        
        摘要: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组织与开展,要以老百姓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总的方针是把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基本文化素质结合起来。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应该借助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抓实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玉溪花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玉溪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对于提升地方乡风文明程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传承和弘扬玉溪花灯艺术,是每一位文化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玉溪花灯  传承发展   思考
        前言
        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乡村经济比城市经济更能体现国家的综合实力。近年来,我国乡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共设施不断完善,文化场馆不断增加,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体现出了国家对乡村文化的重视。推进乡村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国家建设的支持是前提,基层领导的重视是关键,广大乡村群众的文化参与热情是核心。玉溪花灯在玉溪民众中广泛流传,已经在很大一部分群体中成为人们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在发展地方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借助玉溪花灯调动广大群众的文化参与度,值得每一位文化工作者深思并付予不懈的努力和坚持。
        1.玉溪乡村民间艺术的现状
        1.1玉溪的乡村民间艺术特色
        玉溪享有“云烟之乡”、“花灯之乡”、“聂耳故乡”的美誉。唱花灯、崴花灯、演奏花灯是玉溪广大老百姓较为喜爱的文化活动之一。据考证,玉溪花灯形成于明代汉族军民屯田,江南军民移居玉溪后,当时以演唱江南小曲为主。明《景泰云南图经》中记载:新兴州(今玉溪市红塔区)“其俗好讴,州中夷汉杂处,其少年美声气,喜讴歌,清朝良夜,放意自适,处处相闻。或以娱饮,或以劝耕,妇人女子为之,而面无愧色,盖俗之流也”。2006年,玉溪花灯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拥有国家、省、市、区不同级别的传承人。走进玉溪,无论是身处聂耳大剧院、玉溪市花灯剧院,还是聂耳音乐广场、聂耳公园,或是乡街道、社区,你都可以感受到玉溪人民对于花灯艺术的热爱。
        1.2对于玉溪花灯艺术传承的担忧
        随着乡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年轻人生活压力的加大,许多乡村的非遗项目已逐渐消失。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年轻人已经不再愿意慢下来走进民间艺术,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曾经风靡的民间传统艺术,座无虚席的演出,到今天却无人问津。玉溪花灯作为一种地方文化活动形式,更多地是在广大中老年居民群众中流传。年轻人一方面因忙于生存,另一方面在艺术上追求新奇、有趣,接触的是现代信息世界,对传承花灯艺术的重视不够。除了对花灯艺术有特殊追求的人外,大部分年轻人对花灯都不感兴趣。作为民族文化的玉溪花灯,需要每一代人去传承、发展和创新。


        2.对于传承玉溪花灯的几点思考
        2.1专业场馆的利用和专业人才的引领
        玉溪花灯在红塔区广为流传,近年来,政府在打造“聂耳故乡”、“花灯之乡”品牌中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投入资金建设了诸如聂耳音乐广场、聂耳大剧院、玉溪市花灯剧院、玉溪花灯戏传承保护展演中心等专业场馆,这些场馆的建设,为我们传承和发展玉溪花灯提供了场地条件。随着文旅融合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在青花街玉溪花灯剧院现场,《虞美韵》、《回娘家》、《闹菜园》、《花街情》等经典曲目相继上演,得到来玉游客和当地市民的热烈欢迎。最大限度地利用专业场馆传播花灯艺术,是唱响玉溪“聂耳故乡”、“花灯之乡”文化品牌的有效途径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玉溪花灯艺术的兴盛,是汇聚成江河的一滴水,汇水成海,则是玉溪花灯届的责任。花灯剧目的编排、花灯音乐的制作、花灯艺术的传播,都离不开专业人才。在玉溪市红塔区,就专业人才而言,我们有云南省花灯界首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国家一级演员杨丽琼;就专业队伍而言,我们有玉溪市花灯剧团;就专栏节目而言,我们有玉溪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玉韵溪声花灯情》;新近成立的花灯学会,也必将在研究和传播花灯艺术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玉溪花灯文艺界的共同努力下,玉溪花灯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2.2乡村舞台的建设和乡村队伍的培育
        当今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国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广大农村,乡村舞台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设施。
作为政府层面,应该不断地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老百姓提供更为便捷的文化服务。
        随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群众通过自组的方式成立文艺队伍,成为活跃在广大农村的一股文化力量。就拿笔者所在的高仓街道而言,就拥有大大小小47支文艺队伍,队员达758人。在街道辖区和周边的文化广场,还带动了上千人次每天乐此不疲地开展广场舞活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可见一斑。而能够代表街道参加区级以上演出的队伍,也就那么六七支,花灯专业队伍更是寥寥无几。在基层培育和打造花灯专业队伍,势必会激发起更多人对于花灯的兴趣和爱好。
        2.3花灯剧目的编排与创作
        在玉溪,《军营小院》、《莫愁女》、《卓梅与阿罗》等剧目是花灯爱好者喜欢的经典,而《小乖乖》、《螃蟹歌》、《哇家玉溪高古楼》等花灯曲目则更容易被年轻一代所接受。笔者在想,要调动年轻一代传承和弘扬玉溪花灯艺术的积极性,在编排、创作花灯剧目时,作为创作者,能否蹲下身子,与年轻一代深度对话,了解他们的艺术需求和对非遗传统文化的感受与向往,创作出更贴合时代,更符合年轻一代审美的作品,显得尤为重要。当年轻一代把对花灯艺术的喜爱变成热爱的时候,玉溪花灯的传承与发展也就有望了。
        2.4花灯艺术的推广和交流
        非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多层次不同形式的艺术交流和相互借鉴、融合。通过网络资料,笔者了解到:2009年、2010年,玉溪市花灯团曾先后到日本东京、伊朗德黑兰演出;2019年,玉溪市花灯剧院打造的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花灯戏《山茶花红》文化惠民演出走进云南省宣威市。这些,都是推广和交流花灯艺术的有效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再多一些。
        结语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乡村振兴发展,乡风文明是核心。地方传统文化起着规范乡土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传承和弘扬玉溪花灯对于丰富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提高乡村居民的文化素养,提升乡风文明程度,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来自乡间的玉溪花灯,应始终深深植根于广大民众,根深叶茂,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杜宁让.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J].发展 ,2019(03):58~59.
        [2]张文福,杨海峰.如何发挥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J].文化产业 ,2018(03):48~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