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东
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北流镇林业站 537400
摘要: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使得世界各国将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与利用作为实现人类可持续 发展的重点方向。而森林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故成为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文章对林业生态工程与区域生态环境进行讨论。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区域生态环境;综述
生态林业工程为了能够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综合效益,其研究和工作的内容不仅仅是绿化造林,还包含利用各种新科技研究出更完善的造林技术。要想培养出一个纯天然的森林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森林中的各种生物物种经过漫长的竞争,优胜劣汰。所以,最后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但是一旦外界的各种干扰因素超过了森林系统自身能承受的极限时,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所以对生态林业工程与区域生态环境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 林业生态工程内涵
林业生态工程是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生态工程原理为基础,针对现有自然资源环境及社会发展现状,以木本植物为核心同时将各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通过人工匹配予以结合,经过长时间沉淀优胜劣汰,形成稳定高效的生态系统。其自身仍渗透着传统的造林绿化内容,通过部分取得成功的单项造林技术加以提升,其不仅只是简单的“相加”与“拼盘”,因其目标不仅只对经济利益予以考量,而是将经济、生态、社 会三大效益作为统一核心因素予以考量[1]。该过程将匹配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组合,进而形成完整的工艺流程。
2 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特点
2.1 结构有序性
一个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系统边界功能对立性最为突显,此种对立性可在长时间进化中形成,也可在人为划分下实现。理论而言,生态系统内部组成成分越复杂,生物多样性及丰富性层级越高,表明该系统生态结构越稳定。所以,即使作为不同生态系统的边界具有对立性,但其内部构成元素仍持有一定规律,如森林生态系统内部动物、植物、真菌等生物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构成稳定的生态平衡,确保森林生态系统内部能力实现循环利用。所以在构建林业生态工程时,需将上述因素予以考量,才能为林业生态工程稳定、 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2.2 系统的整体性
一方面,从微观角度而言,同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均扮演不同角色,如动物作为消费者,植物通常为生产者,真菌、细菌扮演分解者,为生态系统的稳定作支持。另一方面,从整体统筹而言,其生态系统内部构成一个整体,并在功能上分工明确,使整体系统始终处于动态运行中。此外,因林业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特点,所以若其中一个成分发生改变,会产生链式作用,致使生态系统内部整个生物链、生物网结构稳定性被破坏。所以,在构建林业生态工程时,需以全局为出发点,对内部能量、信息、物质协调性等予以全方位考量,才能使生态系统各项功能予以实现,提升内部种群多样化。
2.3 遵循食物链原理
在林业生态工程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中,除需将上述问题予以考量外,还需积极遵循食物链原理。当下部分区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主要成因为食物链被损害,因食物链具有环环相扣的特征。所以在进行林业生态工程优化改善中,需全方面考量各个因素,使生态区域环境形成良性循环,为生态环境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3 林业生态工程技术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1 防护林体系合理布局与规划
我国地域辽阔,有着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不同类型的防护林体系有着不同的生态任务,在进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过程中,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原则,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证国土安全的基础上,结合农业发展新阶段对现代保护性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整体布局做出科学的调整[2]。基于“3S”技术的支持,加强防护林体系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布局的研究与开放,提高其布局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3.2 防护林造林技术
该技术包括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技术、以树适地技术、以地适树技术、混交林营建及造林典型设计等多种。其中立地条件类型划分须根据不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的气候、土壤、地貌类型、植被特点等来进行;而以树适地技术则包括造林树种的选择、引进驯化、树种改良等技术;以地适树技术主要为整地改土等。正是上述技术措施形成了我国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体系。而我国围绕该技术体系进行重点与科技攻关研究,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果,但是我国各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均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树种引进驯化、树种选择、整地改土等技术需要进一步系统的试验研究。
3.3 高效复合农林业可持续经营技术
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了集流时空调水技术、节水补灌技术、高效复合农林可持续经营时空配置技术、生物种群结构设计与调控技术、低产低质低效复合农林更新改造技术、复合农林产业化集约经营技术等。比如黄土区坡面面积较大的林区适用于不同规格雨养型农林复合经营水肥调控技术,根据当地年内的降水分布、土壤水分动态过程、树木需求过程等,计算出不同时期的实际需水量,进行适度的补水灌溉,确定林木水肥调控技术,包括节水补灌、配方施肥、水肥藕合等,通过该技术体系的综合应用以达到时空调水、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以提高坡面水的合理利用,保护水资源,提高农林复合经营的效益与效率[3]。
3.4 困难立地特殊造林与植被恢复技术
我国地域辽阔,各个林业工程区都难免有一些特殊、困难立地类型,比如碳酸钙地类、石质劣地、 盐碱地、退化草牧场、干旱河谷、岩溶土地、水湿地、工矿管线路等废弃土等,均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难点问题,限于篇幅,本文仅列出以下几种 困难立地特殊造林与植被恢复技术:抗旱节水林业技术,包括径流林业、蓄水保墒、应用保水剂、造林苗木规格、选择耐旱植物等技术,这类技术的主要原则就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稳定的水资 源利用效率,促进植被的恢复;干瘠石质山地造林技术,这类技术包括岩石裸露技术、土壤缺乏的石质山地造林技术、封山育林育草技术等,通过人工促进植被的恢复,还包括基本生态环境人工改造技术,包括整地技术、蓄水保墒技术、集水技术、防渗技术等;盐碱地造林技术,主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盐碱地通过降盐改土、化学生物抑盐、工程排盐等综合技术,进行盐碱地的环境改造。
3.5 低效防护林改造复壮技术
这类技术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判定指标体系进行低效防护林类型的划分,分析低效防护林的成因,并根据具体原因制定低效防护林改造复壮方案,比如合理调整林分的密度与结构,进行科学的树种更替,选择不同的配置方式,并通过补植、施肥、林地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抚育间伐技术等,通过人工封育、人工促进天然等更新定向植被复壮水土保持技术提高林业效益,并通过防护林更新改造配套技术提高树种搭配的合理性,适度调整林分结构与密度,保证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4]。
4 结语
综上,林业生态工程可有效改变生态的脆弱性,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及时、准确掌握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动态,对其可能产生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产生准确的评估,再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为林业生态工程提供科学的导向,最终实现林业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晓丹. 林业生态工程与区域生态环境探析[J]. 农业与技术, 2018, 38(8): 177.
[2]苏春生. 林业生态造林技术应用及病虫害防治[J]. 农村科学实验, 2020, (3): 59-60.
[3]郑俭良. 浅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J]. 花卉, 2016, (6): 42-43.
[4]常幼平. 浅析林业生态工程与区域生态环境[J]. 南方农业, 2015, 9(21): 86-87.
作者简介:林英东,出生年月:1970.04.05 性别:男 籍贯:广西北流市 学历:大专 职称:工程师 研究方向:林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