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 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8期   作者:谭青 徐霞 王娟
[导读] 目的:分析PDCA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谭青  徐霞 王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700


        摘要:目的:分析PDCA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新生儿中随机抽取120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模式,对比2组新生儿病房消毒达标率与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病房各项消毒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护理模式可优化新生儿病房环境,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有效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
关键词:PDCA护理模式;新生儿;院内感染

        前言:新生儿身体素质弱,医院病毒感染源较多,可能诱发新生儿院内感染,危及新生儿生命。为有效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应做好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模式不能有效管控感染源,控制效果不理想[1]。PDCA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将其用于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中,通过新生儿护理的持续改进与不断提升,取得理想控制效果。本文于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的新生儿中,随机选取120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120例新生儿为样本,对照组60例,性别:男/女=32/28,平均胎龄(38.43±0.38)周,平均体重(2.75±0.32)kg。观察组60例,性别:男/女=31/29,平均胎龄(38.25±0.41)周,平均体重(2.68±0.35)kg。两组新生儿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口腔护理、脐部护理、基础护理等。
        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模式:(1)计划,由儿科护士长与经验丰富护士组建PDCA工作小组,结合医院新生儿病房环境,综合评估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存在的缺陷,如病房消毒不全面、院内感染控制意识不强、医护人员手部消毒不到位等。(2)执行,对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院内感染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新生儿护理能力,优化布置新生儿病房,按照规定要求消毒新生儿病房的物品,医护人员在进入新生儿病房前,做好全面消毒,特别是手部。(3)检查,由PDCA工作小组监督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开展状况,评估落实质量。(4)处理,每周总结监督评估结果,指明需改进部分,在下一周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改进。
1.3 观察指标
        (1)新生儿病房消毒达标率。评估新生儿病房的奶瓶、无菌物品、护理人员手部是否达到消毒标准要求。
        (2)院内感染发生率。统计2组新生儿口腔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状况,计算院内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3 讨论
        相关数据统计表明,20%的新生儿死亡由院内感染导致。为有效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人员可实施PDCA护理模式[2]。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新生儿病房各项消毒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PDCA护理模式中,制定完善新生儿病房管理制度,阐明新生儿病房消毒要求与标准,指导护理人员规范消毒,创造安全新生儿病房环境,避免感染源传播。观察组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DCA护理模式不断优化改进护理工作,尽早发现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存在的缺陷,及时改进,从新生儿基础护理服务、新生儿病房管理、护理人员等方面,加强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有效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使新生儿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PDCA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实践推广普及,保障新生儿健康。
参考文献:
[1]苏彩晖,郑柳玉,郑建清.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感染风险控制中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0):124-126.
[2]王芳,张军付,沈德新.PDCA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09):1145-1146.
作者简介:姓名:谭青(1991.02--);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湖南省茶陵县学历:本科;现有职称:护师;研究方向:护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