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容
重庆市永川区妇幼保健院 402160
摘要 目的:本文探究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围绕着妇产科感染相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后,对于孕产妇感染因素进行有效护理,最大限度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情况。方法:对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入住妇产科病房的孕产妇200例,设置观察组,对孕产妇使用感染因素进行有效护理,设置对照组,对于孕产妇感染进行一般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院内感染发生率情况。结论: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对比发现针对孕产妇感染因素,采取有效护理手段,能够有效降低孕产妇院内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感染发生率;护理;效果
妇产科护理过程,对于感染相关因素控制,直接制约着护理疗效满意度,常见产科感染有急性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期感染、妊娠合并GBS感染、妊娠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最常见,次之为丙型肝炎、甲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和庚型肝炎)、妊娠期TORCH感染、梅毒螺旋体等。本文针对妇产科护理过程,对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入住妇产科病房的孕产妇200例,设置观察组,对孕产妇使用感染因素进行有效护理,设置对照组,对于孕产妇感染进行一般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院内感染发生率情况。结论: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对比发现针对孕产妇感染因素,采取有效护理手段,能够有效降低孕产妇院内感染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时间为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入驻妇产科病房孕产妇且进行感染相关因素孕产妇200例,年龄上限45岁,下限18岁。纳入试验标准:每位孕产妇身体健康情况良好,符合临床试验规范要求和试验方案条件;孕产妇充分了解试验内容并自愿参加试验,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对于妇产科病房孕产妇感染相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产房、人流室、婴儿洗澡间、母婴同室、治疗室的布局与环境;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的影响因素;执行外科手卫生的影响因素;接产及手术器械的清洁安全因素;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影响因素;抗生素的规范使用;传染病产妇的管理。
对于妇产科病房孕产妇感染相关因素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产房、人流室、婴儿洗澡间、治疗室布局要规范合理。产房、母婴同室空气每日采用动态循环风紫外线消毒,人流室、婴儿洗澡间、治疗室每日紫外线消毒,每日2次。待产床、产床、平车每日使用后必须更换一切用品,并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床单元。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在接产、人流等有创操作时,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外科手消毒规范。使用前必须检查核对包装原样、有效期和灭菌指示带,无菌的物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产包打开起4小时内污染。
对于妇产科病房孕产妇感染相关因素采取临床护理措施,严格掌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选择,手术在术前0.5-1小时给药。产妇出院后对病房进行终末消毒。
1.3 院内感染发生率评分
对我院入驻妇产科病房孕产妇且进行感染相关因素孕产妇200例,对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入住妇产科病房的孕产妇200例,设置观察组50人,对孕产妇使用感染因素进行有效护理,设置对照组50人,对于孕产妇感染进行一般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院内感染发生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上述风险控制因素的分析,对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与统计学分析,当P<0.05时,即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确定其影响因素。对
2 结果
对我院入驻妇产科病房孕产妇且进行感染相关因素孕产妇200例,设置观察组50人,对孕产妇使用感染因素进行有效护理,设置对照组50人,对于孕产妇感染进行一般护理,进行患者住院时间及其院内感染发生率对照,感染有效护理组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一般护理组,具有统计意义(即P<0.05),一般护理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与院内感染平均值相近。
同时,观察发现对于感染风险因素控制,主要围绕这妇产科护理过程中的环境病房控制、物品感染控制、手部消毒控制、药物感染控制等方面展开,实际护理中要围绕这病患具体情况,其中物品感染控制、手部卫生,对于有效护理后最为突出明显,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3 讨论
综上所述,妇产科感染因素的管理是由多个环节,多项措施,多种人员参与的工作,建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由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和助产士长及监控护士组成,负责科室的感染监控和消毒灭菌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日常医院感染工作监督,要定期和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证病人安全。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采用感染相关因素,取得感染因素有效护理手段,从而最大限度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从而全方位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显著相关因素。
参考文献
[1] 姚拉弟,张丽君,王彩霞,等.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16):189-190.
[2] 丁艳华.护理干预对妇产科围手术期产妇感染预防的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