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8期   作者:张丝梅1 徐一玲1 周丽1 张雨晨2 朱曦尹3
[导读] 目的 对妇产科手术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减缓患者术后痛感效果进行分析
        张丝梅1  徐一玲1  周丽1    张雨晨2  朱曦尹3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430077
        2应城市人民医院  432400
        3武汉市儿童妇幼保健院  430014
        摘  要:目的 对妇产科手术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减缓患者术后痛感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4月-10月进入我院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本次护理干预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术前加强沟通和健康宣导,术中进行合理干预,术后按摩、输氧等干预措施。结果 对两组各项指标以及疼痛情况、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离床和出院时间更早,满意度较高,疼痛感觉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结论 护理干预可减轻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康复进程,值得相关专业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分析
引言
        妇产科作为一个服务女性患者的重要科室,很多疾病都要通过外科手术排除病灶,术后创口的疼痛是普遍存在问题。手术创面产生疼痛以及疾病本身疼痛同时作用在患者身上,如果没有采取科学护理措施会导致腹胀、术后疼痛或者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为了使患者能够减轻术后疼痛感,尽快恢复身体健康应在妇科手术后对护理进行有效干预。随着人们对生存质量追求的逐步提高,作为第五生命体征的疼痛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由于目前很多患者对疼痛缺乏基本认知,疼痛会导致患者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会影响伤口愈合,个别患者会诱发呼吸道感染,影响康复进程。妇产科在做腹腔镜或者传统手术中有效采取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痛感有明显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10月进入我院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本次护理干预研究对象,患者身体均适应当前手术条件,ASA分级均为1到2级,无基础性疾病;沟通能力良好,参与对象均为初中以上学历;对科室使用的相关阵痛药物没有过敏史;同意并支持配合本次研究;认知能力良好,没有精神类疾病且排除吸毒史。将所有参加研究人员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0人。其中对照组年龄分布区间为25~61岁,其中平均年龄在(35.5±6.2)岁;疾病类型:12类宫颈疾病,8例卵巢囊肿,66例剖宫产,64例子宫肌瘤,。观察组年龄在26~60岁,平均年龄在(36.5±6.1)岁;疾病类型:7例卵巢囊肿,68例剖宫产,62例子宫肌瘤,13例宫颈疾病。通过上述数据可以说明两组参加研究患者基础情况比较均衡(P>0.05)。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日常传统护理方法,在手术前问询并了解患者既往病史与身体基本情况,并嘱咐患者关于手术相关准备工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情况;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情况,指导患者离床小幅活动。观察组按照护理干预,指导方法如下:
1.2.1术前护理
        首先,患者入院后护士利用PPT、流程图、短视频等形式与患者交谈并讲解手术基本情况以及术后保健知识,并结合患者文化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沟通,手术采取方式、流程以及可能发生风险等情况进行讲解,避免患者由于不懂出现焦虑情绪。其次,忽视还要对患者家属做单独干预,深入交流并掌握家属内心需求,保持态度温和,语气亲切自然。最后,在手术之前还要告知患者术后产生疼痛的原因并采取的应急阵痛措施,通过局部按摩、变换体位、分散注意力等方式。让患者理解痛疼并能判定疼痛程度,提高对术后疼痛的认知,提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的配合意愿。
1.2.2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同时要控制手术室内温度保持25℃左右为宜,需要输液药物提前做加温处理,做好患者保温帽和加热毯等科学利用,确保患者体温平稳。手术时间一般在2小时之内,一旦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要将床头高度调低,加速静脉血回流,防止误吸甚至反流等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还要对输液量加以控制,建议静滴右旋糖酐葡萄糖注射液,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2.3术后护理
        首先,患者手术后应去枕平躺6小时左右,下肢可适当抬高25℃左右,加速静脉回流。嘱咐陪护人员注意患者穿着宽松保暖衣物,避免衣物过紧或周围环境温度过低形成静脉痉挛。一般手术6小时以后视患者恢复状况可进流食。其次,在术后2小时左右视患者精神状态可开展下肢活动,对小腿、膝盖、脚踝、脚趾等做伸曲等动作,预防下肢血栓。视患者恢复状况鼓励患者做离床运动,从卧位到半卧位再到坐位,逐渐尝试站立并行走,逐渐向室外活动,每日活动4次左右为宜,每次坚持30分钟。其次,术后6小时平卧应保持低流量吸氧,对肩背部位从上至下局部轻柔按摩,可减轻痛感。术后12小时拔出导尿管后可变换侧卧体位,视疼痛情况适当双膝关节角度。术后三天左右可引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平卧后双膝半弯曲,腹部保持放松,深吸气慢呼出,每天锻炼3次,每次坚持15分钟左右,连续3日。护理人员每日告知患者康复状况,并鼓励将术后感受讲给家属和医护人员,以人文关怀来减缓疼痛。
1.3观察指标
        针对术后疼痛:研究组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疼痛情况作了详细记录,并用VAS卡将疼痛指标作出评分。0分代表无痛感,1~3轻微痛感,4~6中度痛感,7-10重度痛感。针对术后各项指标:记录了研究组和观察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长,并配合做了满意度调查表,以100分为满分的正相评分法。
1.4统计学方法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妇科疾病检查更加精准化,疾病检出率也明显增高,严重威胁女性健康。育龄妇女患宫颈炎、子宫内膜炎以及子宫肌瘤十分普遍,因此,妇产科手术会影响育龄妇女的生育功能,造成形象受损、卵巢早衰等,对患者术前应激状态医护人员应加以干预。近年来妇科采取微创和宫腹腔镜手术,但也会造成一定创伤,引发术后疼痛。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手术过程实行干预,术前可安抚患者情绪,降解手术相关流程,术中采取有效体温监控,控制手术时长并给予输液指导,提高患者术中感受。术后采取局部轻柔按摩、吸氧等,促进血液通畅并疏通经络,减轻痛感,采取有效体位并聚集气体向侧卧扩散,减缓腹腔气体对膈神经刺激产生疼痛,加强呼吸节奏锻炼,提高身体血液氧气含量,减少腹腔内气体刺激神经。加强术后早期离床活动,恢复肠胃功能,通过沟通,避免患者出现消极反应,减少疼痛神经的敏感性。通过研究表明,观察组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因此,应加强妇产科手术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晓博,金羽,鞠莹.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1,38(02):234-235.
[2]孔秋菊,梁敏红,夏红兵.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念在初产妇产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09):132-135.
[3]张甜甜,于文骞.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妊娠结局及满意度的改善探讨[J].心理月刊,2021,16(06):186-187.
[4]魏会娟,李婷.预见性护理结合康复功能锻炼对无痛分娩初产妇产后生理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09):160-162.
[5]田慧.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43(02):9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